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如何看待阿斯巴甜这种人工甜味剂?

桂花飘香
传播健康知识,提高基层疾病防控能力。
收藏

7月14日,国际癌症研究机构、世界卫生组织和粮食及农业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下称“联合专家委员会”)就非糖甜味剂阿斯巴甜对健康的影响发布评估报告。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援引对人类致癌性的“有限证据”,将阿斯巴甜归为可能对人类致癌之列。

消息一出,就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人们不禁要问:含有阿斯巴甜的食品还能吃吗?

科普时间

阿斯巴甜为何惹争议

阿斯巴甜可能致癌的机理和证据现在并不清楚,并且存在争议。有研究发现,阿斯巴甜在人体内水解之后,会生成氨基酸(天冬氨酸、苯丙氨酸)和甲醇,甲醇可致盲和致癌,引发急性中毒甚至致人死亡。同时,天冬氨酸和苯丙氨酸摄入过量也可导致抑郁以及伤害神经系统。但是,其中的剂量关系并不明确。

不只是阿斯巴甜,目前食品饮料行业常用的食品甜味剂还包括木糖醇、麦芽糖醇、赤藓糖醇等低倍甜味剂,以及甜蜜素、糖精、安赛蜜和三氯蔗糖等人工合成的高倍甜味剂,也有一些天然高倍甜味剂,如甜菊糖苷、罗汉果甜苷等。有研究称,包括甜菊糖苷在内的甜味剂会欺骗大脑的甜味神经,从而引发胰岛素分泌混乱,但这个结论还需要进一步证实。今年5月15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一份关于非糖甜味剂的新指南,建议公众不要用非糖甜味剂来控制体重或降低非传染性疾病风险。

阿斯巴甜的安全剂量

根据7月14日发布的评估报告,联合专家委员会重申阿斯巴甜的每日允许摄入量为每千克体重40毫克。此前,该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分别于1980年和1993年对阿斯巴甜的安全性进行了评估,同样给出过每日可接受的摄入量为每千克体重0~40毫克。

在没有摄入其他含阿斯巴甜的食物的情况下,一个体重70千克的成年人每天要饮用至少9~14罐含阿斯巴甜的饮料,才可能超过每日允许摄入量。显然,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多少人能一天喝这么多罐饮料。

在我国,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联合国家癌症中心,结合联合专家委员会最新评估结果和我国居民消费情况进行了安全性评估,认为按照我国现行标准规范使用阿斯巴甜可以保障安全。

不能抛开剂量谈毒性

此次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把人工甜味剂列为“可能对人类致癌的物质”,不代表含有人工甜味剂的无糖产品不能食用。根本原因在于,我们不能抛开剂量说一种物质否有毒或是否致癌。即便是某种食物致癌,还要看到,这只是食物中的一种,与人们所食用的其他食物比较起来,它所占的比例可能相对较小。而且,一个人是否患癌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如生活方式、遗传因素等。

致癌物质的致癌风险通常由两个因素决定。其一是致癌能力,国际癌症研究机构主要依据人类流行病学调查和病例报告、动物试验和生物学机制研究等,将致癌证据强度分为1类,2类(2A和2B)及3类。其中1类具有人类致癌性;2A类对人类很可能致癌,2B类对人类可能致癌但缺乏充分科学证据;3类为尚无法分类;另一个因素是暴露水平,指人体实际摄入或接触该有害物质量的多少。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阿斯巴甜列为2B类可能致癌物,说明其对人类致癌性的科学证据尚不充分,需进一步研究考证。通过对其用量进行控制管理,能够保障其使用的安全性。

与其他致癌物相比,阿斯巴甜致癌的可能性相对较小。例如,槟榔被国际癌症机构认定为1类致癌物,原因在于,长期嚼槟榔会造成口腔黏膜和牙齿的损伤。槟榔中含有多种化合物,包括生物碱,能直接杀死细胞;同时会导致炎症,造成口腔损伤,有非常明确的致癌风险。但阿斯巴甜并非如此。

与阿斯巴甜同属2B类致癌物的还有腌制蔬菜、手机辐射、柴油燃料及汽油等。有多少人会因此不使用手机、不给汽车加油呢?同理,大家对待阿斯巴甜也应如此。

正确看待无糖饮料

无糖饮料是为了减少人们食用更多的糖,如果不喝无糖饮料、不吃无糖食品,就必然会让更多的人选择含糖饮料和食品,而摄入过多的糖更是世界卫生组织所不认同的。糖摄入过多与肥胖、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的关联性更强。比较而言,适量摄入含阿斯巴甜的饮料和食品,比摄入纯粹的含糖饮料和食品更安全。

当然,最健康的饮料是白开水、茶水。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2022)建议成年人每天饮水量为1500~1700毫升(以200毫升为一杯,可喝7.5~8.5杯)。也就是说,每天喝一两杯无糖饮料,其余的喝白开水或茶,不会损害健康。

阿斯巴甜是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及中国、美国、欧盟、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韩国等批准合法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无糖饮料和无糖食品并非不能食用,而是不要食用过多。

评论
抚松县新屯子镇中学康志明
大学士级
2023-07-26
xmx祥
少师级
2023-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