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0年西方列强用炮舰“打开中国国门”、中国国际贸易进入大发展时期。此时,中国原有古老的跨国贸易管理体制已无法适应新时代、被迫现代化。此后的一个世纪,一个由西方人管理和把持的现代海关应运而生。
古代中国(特别是唐宋元明时期)的国际贸易管理是延续千年的“市舶司”制度、对进出口货物征收的关税则是实物商税即“抽分”,曾为宋、元两代朝廷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到明清时期,中国的国际贸易管理制度又出现倒退,清中期后更是只保留广州粤海关“一口通商”、“十三行”牙行专营垄断。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清朝廷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实行“五口通商”、“十三行”垄断特权被取消;再到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清朝廷被迫签订《北京条约》,自此国门顿开、国际贸易规模迅速扩大,于是中国的国际贸易管理体制、中国海关开启了现代化进程。
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后的10年中,“五口通商”给中国国际贸易带来一定发展,但条约执行不彻底,尤其是传统的国际贸易管理制度完全不能适应形势。一些精明的西方商人凭借商品优势、利用中国海关人员的贪污和无能,相互勾结、大量走私逃税,严重影响了中国海关税收,问题愈演愈烈。
1853年3月太平军攻克南京、上海震动,9月由福建、广东水手组成的小刀会在上海起义,租界遭到洗劫、英租界内的“江海关”也被抢劫。因当时的上海是中国最重要的国际贸易口岸,英国水兵便出面保护海关官署。此时的上海道台吴健彰与英、法、美三国领事商议由三国各派代表为税务监督、成立关税委员会,自此开启了中国海关为外国人把持的百年历史。
1854年7月12日,中国首个外国“海关税务司”在上海出现,执行中国海关的行政权力。此后10年,海关税务司扩展到广州、汕头、宁波、福州、镇江、天津、九江、厦门、汉口、烟台、淡水、台南、牛庄等13个口岸,其权力随之日益扩大。1859年,清朝廷还在各海关税务司之上、在上海设立总税务司署(1865年迁至北京),负责人由西方列强代表、英国人担任。其他各口岸海关税务司(负责人)、高级职员也均由外国人担任。这些海关税务司的外国负责人、高级职员,名为中国海关雇佣之人,实际则是中国海关的主宰、可以自由行使权力,并对那个时代中国的内政、外交、财政、军事等均有所干涉。以往我们总是将这段历史定性为“丧权辱国”,但其实这一时期极具独立性的中国海关,也是中国与西方经济、政治交往的重要中介。其自身的规范、清廉建设也很有成效,结果就是保障了庞大的海关收入。不过遗憾的是,这些海关收入并未惠及中国百姓、都被清政府用于不平等条约的赔款了!
下面,就从新中国建立之前的三个历史阶段对特殊的近代中国海关做简要介绍。
1、1859年至1909年,中国海关的“赫德时代”。
1859年清政府设立海关总税务司署时,由英国推荐、任命英国人李泰国为首任总税务司。他性格傲慢,1863年与清廷恭亲王发生激烈冲突、11月底即去职,取代者是爱尔兰人罗伯特·赫德(Robert Hart,1835-1911年),其实他在1861年已开始代理中国海关总税务司职务了,自此便开启了中国海关的“赫德时代”直至1909年正式卸任,前后近48年。
赫德在1854年、19岁时就来到中国,先在香港接受翻译培训,之后在英国驻华领事馆、海关工作,26岁起担任海关总税务司,1908年回国休假并于次年卸任,1911年死于英国、还被清廷追授太子太保。赫德在任内创建税收、统计、浚港、检疫等一整套中国海关制度,还曾主持创建了中国的现代邮政系统,可以说,他在任期内的工作是卓有成效的!
赫德不同于其他在中国的英国人,他曾受过良好教育、外表从容冷静、处事通融随和,对清朝廷、中国人能给予一定的同情,并主张通过非暴力革命手段、循序渐进改变中国。**这些特点帮助他打造出了一个廉洁、稳定、高效的中国海关。**很显然他管理下的海关,要强于清政府自己管理。
例如,赫德为办好海关,从全欧洲招聘工作人员,要求他们必须学习汉语、定期考试,考试结果与晋升资格挂钩。赫德通过大幅度提高待遇招录很多受过良好教育、具有西方男子气概的年轻人,并让他们安心在华工作。当然,由于赫德是爱尔兰人,招录过程就特别喜欢爱尔兰人、包括他的亲属。
1900年6月义和团控制北京,赫德也被困于英国使馆56天、一度被传遇难。获救后第二天,65岁的赫德就在清政府请求下开始为停战谈判奔波。最终清政府听从了赫德的建议:通过对中国税收承受能力的测算、以关税和盐税等作抵押,赔款4.5亿两白银、分39年还清。赫德借此将部分常关税收、盐税纳入海关的征收范围,即落实了赔款抵押,也扩大了自己管理海关的权力。这是赫德晚年最重要的一项工作!“赫德时代”的中国海关既掠夺中国、又帮助中国,既以武力打开中国国门、又用文明迫使其现代化。**还要澄清:**此时的总税务司署其实是不直接征税的,负责征税的还是中国人管理的“海关监督”。总之,此时的海关就像一条“变色龙”,在延续传统“市舶司”、“榷场”血脉基因的同时,将世界性、现代化的特征引入其中,以适应外部已改变的世界。此时的海关已成为中国“革新政府中各个部门的核心”和典型示范。
2**、1909年之1927年,中国海关的“过渡时代”。**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赫德也已在英国去世,但中国海关仍由英国人把持,英国人安格联接任了海关总税务司。**中华民国建立后,本应独立自主的中国海关却走向反面!**安格联性格傲慢、歧视中国,以保证“庚子赔款”为名让总税务司、各地税务司从“海关监督”那里接管了关税、直接存入上海外国银行。安格联的做法剥夺了民国政府权力,更是使中国海关成为“外国债权人”收债的代理人,且权力仍在不断膨胀!
例如,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建立了军政府,他曾向安格联索要控制区的海关税收,但安格联无礼地回复:“孙大概是患有神经病。”**安格联的做法正是此前赫德要极力避免的情况。**这自然引起民国政府的不满。恰在此时,一次世界大战战败国德、奥被取消“庚子赔款”,俄国“十月革命”也被取消赔款,中国海关因此破天荒出现“关余”,更加引发中国政府对关税的争夺。经过努力,特别是一次世界大战后大英帝国的没落,终于在1927年1月,中华民国新任财政总长顾维钧将安格联罢免,标志着民国政府基本收回了中国海关的管理权。
3、1927年至1950年,中国海关的“混乱时代”。
安格联被罢免后,虽然海关总税务司仍由外国人出任,但他们只不过是命令的执行者。中国海关已从一个国中之国变成了普通的中国行政机关。不过,当西方人失去权力时,中国海关开始滋生腐败、算是“治病的副作用”吧!1929年,民国政府面对世界性经济危机,为保护国内经济曾大幅提高关税、引发走私泛滥。中国海关职员们在走私贸易中收获颇丰,以至于无数大学生挤破脑袋要进入海关工作、期待分一杯羹。中国海关在这个“中国化”过程中彻底失去了“赫德时代”的清廉。
这样的海关当然也让外国人总税务司们焦头烂额。后期任此职时间较长的英国人梅乐和(1929-1944年),曾积极培训华员代替洋员,但也无法杜绝腐败。他还遇到抗日战争爆发,不得不与日本人周旋、妥协,对其行为也是褒贬不一,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他自己也被日本人扣押。
抗日战争末期,海关总税务司职位由美国人李度接任。在抗战、内战期间,独立海关遭到来自国民政府和各方面的一致反对,内部失去纪律和凝聚力、外部失去声誉。这让李度力不从心,于1947年在压力下崩溃、被送回美国养病。在混乱中海关迎来新中国的建立、进入另一个崭新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