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国博藏《五同会图卷》中的古琴(下)

Zhang Jin
原创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非遗工作委员会委员
收藏

国博藏《五同会图卷》中的古琴

吕埴 文化学者

雅集中的古琴

《五同会图卷》后吴宽、王鏊、吴洪等人的题跋,以及他们平日的诗句里经常提到“睢阳五老”和“洛社耆英”等典故。《家藏集》中也记载,吴宽在成化十五年(1479年)和弘治十二年(1499年)两次题跋《睢阳五老图》。《家藏集》卷二十九《送玉汝擢副都御史仍赴南京》曰:

“南都人识旧清风,新命仍归玉敕中。

执法星高依北斗,留台地重隔江东。

睢阳会散谁偏老,洛下吟成我未工。

……

顷与乡人之仕子朝者姚城陈玉汝、海虞李世贤、松陵吴禹畴、震泽王济之为五同会,盖袭睢阳之意而循洛社之例。职务之余,期月一聚,饮以释其劳相乐也。”

之所以在诗文中不断提到“睢阳五老”和“洛社耆英”,是因为吴宽等人追慕前贤,向往他们的精神,而“五同会”正是对“睢阳五老”和“洛社耆英”的仿效。

文人、官员雅集聚会的图像传统可以上溯至唐代的《香山九老图》,宋代则有《睢阳五老图》和《洛社耆英图》。到了明代,文人、官员雅集更为流行,也有更多雅集图存世和流传,除了《五同会图卷》,还有《杏园雅集图》《竹园寿集图》等。此种画作所表现的其实不止是文人、官员的雅趣和情调,更多的其实是画中人趋同的人生观和志向,他们不同的身世经历和人生轨迹能够启发后世观者的思考,起到鉴戒的作用。

《杏园雅集图》是明代宫廷画家谢环于正统二年(1437年)描绘的三月一日在杨荣私第杏园的雅集情景,画中包括了9位在职朝廷文官。卷后诗文中经常提及“香山九老会”,可见此次聚会正有仿效“九老会”之意,或者以之自喻。

《竹园寿集图》是由宫廷画家吕纪、吕文英绘制,记录的是弘治己未年(1499年)五月四日,吏部尚书屠滽、户部尚书周经、督察院右都御史侣钟三人60寿辰,诸僚在周经私邸为其置酒庆贺的场景。图中共绘文士14人、侍从15人,分为5组人物,吴宽形象出现在后半段,卷后还有吴宽作序及和诗。吴宽在此图题跋诗中称:

“杏园雅集今重现,良史当筵亦写真。

……

瞥然一世同惊电,瞠若三公岂后尘。

更待它年为此集,香山容我作刘真。”

吴宽还在序文中提及,“屠公援宣德初馆阁诸老‘杏园雅集’故事,曰:‘昔有图,此独不可图乎’”,明确提到《竹园寿集图》是以《杏园雅集图》为仿效对象。后来,与会官员许进之子许论(1487—1559)甚至将家藏的《杏园雅集图》和《竹园寿集图》合为《二园集》,刊刻成书,使这种文人、官员雅集的图像模式得到了更为广泛的阅读和传播。

在雅集图式流行的背景下,“竹园寿集”过后4年,即1503年,在陈璚不久要到南京上任、王鏊也要离开北京之时,在京的5位苏州籍官员一起聚会,并邀画师“丁君綵”记录下《五同会图卷》这一场景,“五同会”也是承袭了历来已久的雅集传统的又一次集会。

明代文人、官员的雅集,从魏晋以来的恣意、豪放逐渐转向了内修和静雅,大宴宾客的风俗虽犹在,但雅集发展到更为私密的小圈子当中。雅集时,他们聚在一起品书论画、煮茶听琴,而在器物使用、活动筹备和环境选择上就更为讲究了。

《五同会图卷》中颇具江南庭院风格的背景中,太湖石、松树、桂树、芭蕉、竹子、梅花鹿、仙鹤等物点缀其间,皆是祥瑞之物。仆从或手捧书本、漆盒立于左右,或肩担酒馔、烹火煮茶以备饮食,更有一垂髫童子携琴款款而来。古琴不一定是明代文人、官员每次雅集的主角,但却是每次雅集的必备之物。图卷中的携琴童子立于梧桐树下方,有溪流环绕,正是“吴下琴川”之隐喻。

携琴童子

明代古琴艺术继宋以后再度兴盛,古琴在文人、官员阶层普遍流行,琴事活动频繁,形成众多古琴流派,如“浙派徐门”“松江派”“绍兴派”“虞山派”等。这些琴派具有自己的琴学主张与琴学思想,琴曲的创作主要以纯器乐性琴曲为主。明代还刊印了大量古琴曲谱,包括明成祖朱棣敕造《永乐琴书集成》、宁王朱权的《神奇秘谱》,还有汪芝的《西麓堂琴统》、蒋克谦《琴书大全》、杨抡《太古遗音》等,对后世影响深远。

此外,明代的斫琴风气兴盛,无论是帝王宗室,还是村野乡人,都流行斫琴。到了明朝中晚期,受到社会奢华之风的影响,古琴的斫制也展现出浮华的一面。许多名贵的木料被用来斫琴,琴轸甚至用玉石来制作,琴徽一般选用螺钿制成,也有少数选用金、玉等。斫琴方面的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古琴样式的增加。如今常见的蕉叶式,传世的实物最早即为明朝之物。明代流行的古琴新样式还有像“洛象”“潞王”等,存世量很多。

有明一代,古琴的普及范围日益广泛,这与市民文化的扩大不无关系,但是其主流仍旧掌握在广大文人、官员阶层手中。在读书仕进或官场沉浮中,古琴始终是他们修身养性、写心传道的工具。或许正是有这样的文化氛围,苏州一带的古琴之风格外兴盛,并直接促使古琴“虞山派”的形成。如同美术史上的“吴门画派”一样,“虞山派”成为主导当时古琴音乐发展的重要流派,二者有诸多相似之处。

“虞山派”是中国古琴流派之一,它发源于苏州常熟地区,由严天池创立于明末清初,影响遍及中国各地。又因当地有河流名琴川,“虞山派”也称“琴川派”。“虞山派”的重要琴学著作有严天池的《松弦馆琴谱》、徐上瀛《大还阁琴谱》等,代表琴曲有《秋江夜泊》《良宵引》《潇湘水云》《梧叶舞秋风》等。“虞山派”的琴乐讲求气韵生动,随着时间推移形成了“博大和平,清微淡远”的琴风,被誉为“古音正宗”。2008年6月14日,“虞山琴派”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苏州一带,拥有良好的自然条件和社会人文环境,生长于斯的文人、官员群体素好雅集。在享受山川人文之美、游园品茗之余,古琴也自然成为他们直抒胸臆的良器。而“五同会”雅集时必定抚奏的是纯器乐化古琴曲,因为在《五同会图卷》中并未看到歌者的身影。纯器乐化的琴曲将抚琴者从束缚中解放了出来,能够集中精力完成演奏,技巧也会得到发展。同时古琴本身精妙的声韵之美不会被人声掩盖,人们能够更好地欣赏它的魅力。这就是后来古琴“虞山派”的先声,完全符合当时文人、官员的生活情趣与审美理念。

评论
科普60e6a4935f33c
庶吉士级
我们坚定文化自信。
2023-08-09
科普5eeb1d7a8d5ce
秀才级
坚定文化自信
2023-08-09
永仁公安王文刚
太师级
“虞山派”是中国古琴流派之一。
2023-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