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掉书袋”即“吊书袋”,是指文人说话爱引经据典,有讥讽之意。诗词领域吊书袋的典型人物是宋代词人辛弃疾,而在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最喜欢吊书袋的当数李商隐了。下面就说说李商隐诗中引用的那些美妙掌故。
“吊书袋”是讥讽文人喜欢引用古书中的词句、典故以卖弄学问。在讲求文字洗练、语言韵律的诗词创作中,诗人们或多或少都要吊书袋。新中国建立后,追求文艺作品服务劳动人民,吊书袋会让普通群众不好理解**,因而****受到批判。**于是那些引经据典的诗文作品入选文集课本机会减少、影响力下降。
在唐代诗坛,诗人李商隐尤其喜欢吊书袋,诗作中常有晦涩典故,因此受到当代一些文学评论人士批评。不过,李商隐用典贴切、瑰丽清雅,吊书袋已到很高的艺术水准! 李商隐(约813—858年)是晚唐著名诗人,837年二十几岁就中进士,但仕途不顺、终生不得志,长期在朝廷和藩镇做些低级职位的秘书类小官。多年前曾有研究团队以大学排名的方法,采用“历代选本采用、文学史采录、名家点评、论文研究、互联网热度”等5个可量化指标,给存世的五万多首唐诗做量化指标排名,排出前100首优秀唐诗作品,李商隐有6首入围、在唐代诗坛诗人中排第4名(与杜牧并列)。
这6首诗中有3首情诗、3首咏史诗,这正是李商隐最擅长的二个创作领域。他刻意追求诗作自身美感,创作的爱情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尤其是他一生写过20首“无题”情诗,都是写同妻子的爱情和离别之情;他的咏史诗则是借鉴历史经验教训,指陈政事、讥评时世、艺术成就很高。下面重点介绍李商隐诗中的一些典故。
1、李商隐无题情诗的代表作,在100首优秀唐诗作品中排第34名的七律《锦瑟》,全诗有5个美妙但难索解的典故。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一是“锦瑟”。**在古代乐器中,琴有3弦或5弦、筝有13弦,而“瑟”有25弦,锦瑟是装饰华美的瑟。《史记·孝武本纪》记载:伏羲氏(泰帝)让素女(女神)弹奏50弦的瑟,听后感觉曲调太悲伤、心里难受,便将50弦砍去一半、成了25弦。诗人用50弦的瑟暗示情感丰富、锐敏幽微、悲伤哀婉,弹奏之间忧郁地追忆逝去的年华。
二是“庄周梦蝶”。“庄生晓梦迷蝴蝶”是说庄周,大家都熟悉,庄周梦见自己身化为蝶、栩栩然地飞翔、忘记了庄周其人;梦醒之后的庄周不知蝴蝶何往;于是不知道庄周之梦为蝴蝶、还是蝴蝶之梦为庄周。
三是“杜鹃啼血”。“望帝春心托杜鹃”是说周代蜀国国王“望帝”杜宇,他是受人爱戴的君王、主政将蜀国建成了天府之国,后来禅位退隐、不幸亡身国死,死后化为杜鹃、口中流血、鸣叫哀怨。诗中“托”字,既是杜宇托春心于杜鹃、也是写佳人托春心于锦瑟,几个典故共同烘托出一种美好情境,但除了真实的琴声,其它都是虚缈梦境。
**四是“沧海珠泪”。**出自西晋张华《博物志》中的“鲛人泣珠”。说南海有鲛人(即美人鱼)受伤晕倒在海边,被渔夫所救、住在渔夫家中养伤多日,她擅长织锦缎,家中无米时渔夫卖锦缎赚了很多钱,最后鲛人依依不舍地离开,向渔夫要了一个盘子、对着盘子哭泣,泪水落下化成一颗颗珍珠,最终将盘子装满、赠给渔夫,鲛人回身跃进大海而去。
**五是“蓝田美玉”。**蓝田所藏良玉能产生烟雾,该传说起源已不可考,是说蓝田山藏有美玉,在日光煦照山体时,蕴藏的玉气冉冉升腾、远望如烟。唐代曾有记载:“诗家美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
诗人一口气说了5个典故,结题一句说:如此情境岂至今天回忆时才感到惆怅,即便在当时也已是令人怅惘了。而诗中的4个典故正代表了“适、怨、清、和”这四种情绪:庄生梦蝶即适,是人生恍惚和迷惘;望帝春心即怨,是苦苦追寻的执着;沧海鲛泪即清,是一种阔大的寂寥;蓝田日暖即和,是温暖而朦胧的欢乐。后来读者对此诗的情感表达有各种猜测,或是悼念亡妻、或是感伤自己怀才不遇,或两者兼有吧!
当然,李商隐成就最高的情诗,还是这首排第21名的七绝《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也是李商隐擅长的借助景物、典故反映自己的境遇和感情,艺术水平高超、广为流传。
2、李商隐的无题情诗中,还有两首七律诗脍炙人口、耳熟能详,一首排第60名: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完美抒写了男女有情人的离别之苦。另一首意境相似,虽然在100首优秀唐诗榜单之外,但也非常优秀、广为流传,也是抒写相爱而受到重重阻隔、不能如愿的怅惘: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这两首情诗写得直白、读者容易理解,因而流传更广,但其中也有美妙的典故。
“蓬山”和“青鸟”。“青鸟”的典故出自《山海经》,传说是一种色泽亮丽、体态轻盈的三足神鸟(即凤凰),是西王母(王母娘娘)使者,每当西王母驾临前总有青鸟先来报信。“蓬山”则是蓬莱仙山。诗人说蓬山无路、无法去见神仙爱人,于是拜托青鸟去送信,表达了对远方爱人的深切思念!后来,青鸟就专指传递幸福佳音的使者、甚至用于指代情书。
“彩凤”和“灵犀”。“彩凤”即五彩凤凰,也就是上面说的青鸟,作为信使自然有一双善飞翔的翅膀、能飞跃阻隔。很遗憾,诗人没有这样的翅膀,但心中却有灵犀!“灵犀”则是犀牛角,是传说中的灵异之物,因犀牛角有白纹细线、贯通两端,古人因此认为它感应灵敏。有情人的心中有灵犀,自然能心心相印、心领神会了!“心有灵犀”于是成为成语。
3、李商隐诗中用典的代表作还有七律《泪》,全诗除题目中有“泪”、再无一个泪字、但句句是泪,前六句列举了古人挥泪之由、巧妙连用6个典故,确是感伤流泪的佳作:
***永巷长年怨绮罗,离情终日思风波。******湘江竹上痕无限,岘首碑前洒几多。******人去紫台秋入塞,兵残楚帐夜闻歌。***朝来灞水桥边问,未抵青袍送玉珂。
一是“永巷”,出自《史记·吕后本纪》:“乃令永巷囚戚夫人。”也就是用于囚禁宫女的长巷。此处是“失宠”之泪。
二是“风波”,出自《楚辞·九章·哀郢》,是说闺中独居妇人整日担心远足、风里浪里的游子。此处是“忆远”之泪。
三是“湘竹”,出自南朝《述异记》,是舜帝妻子“湘夫人”所留在湘江边竹子上悼念亡夫的泪痕。此处是“感逝”之泪。
四是“岘首”,出自《晋书》,是说晋代名臣羊祜死后,百姓在他曾游历的襄阳岘山建碑以纪念。此处是“怀德”之泪。
五是“紫台”,出自《汉书》,即昭君出塞,描述昭君离开紫台、在秋风中走向荒凉塞外的景象。此处是“悲秋”之泪。
六是“楚帐”,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即四面楚歌,项羽残兵困于垓下时、传来了凄怆楚歌。此处是“伤败”之泪。
诗的最后一句说:清晨我来到灞水桥边,看到青袍寒士相送达官贵人,才知道上面这一切都算不了什么。这是诗人感怀自己身世之泪!李商隐一生做地位卑微的文职小官,经常会送迎贵客、低三下气,自然是心中流泪、泣血。全诗虽为送别而作,更是感怀自己的境遇。
4、最后提一下李商隐排入100首优秀唐诗榜单的3首优秀咏史诗,它们本身就是在用典、吊书袋。
排第42名的七律《马嵬》:“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隐晦地对唐玄宗提出强烈批评,展现了李商隐的过人胆识。
排第50名的七律《隋宫》:“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讽刺了隋炀帝杨广的荒淫亡国。
排第81名的七绝《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讥讽汉文帝虽想求贤却不知贤,借此鞭挞晚唐的社会现实。此诗虽然排名靠后,但其中“不问苍生问鬼神”却是千古名句、广为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