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药师解药丨“痒、抓、破”——拿什么拯救你,特应性皮炎!

药葫芦娃
原创
致力于为公众提供合理用药等相关知识,提高公众健康素养。
收藏

“妈妈,好痒啊!痒得睡不着觉!“

“身上不是抓痕就是渗出,大热天也不敢穿长袖衣服。”

“皮疹不仅渗水还破裂,严重时简直‘体无完肤’。”

“特别敏感和自卑,不想出去见人。”

这是来自特应性皮炎患者最真实的倾诉。他们忍受着皮肤干燥、皮疹、剧烈难耐的瘙痒,夜不能寐、食不知味。

对于特应性皮炎,可能不少人还比较陌生。它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剧烈瘙痒,成为困扰患者的“老大难”问题。特应性皮炎虽然不致命,但由于反复发作,病程缓慢,导致患者生活质量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且随着疾病进展,还会伴随过敏性鼻炎、食物过敏、哮喘、过敏性结膜炎和嗜酸性食管炎等疾病发生。

不同时期的临床表现

特应性皮炎的临床表现多以瘙痒、皮肤干燥、湿疹样变为主要特征,多于婴儿或幼儿期发病,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处于婴儿期的小宝宝,特应性皮炎常表现为湿疹,多分布为两面颊、额部和头皮,皮疹可干燥或渗出,在头皮、耳后等部位可表现为脂溢性。病程缓慢,少数患儿可在两年内逐渐缓解或痊愈,多数患儿可持续迁延至儿童期,甚至成人期。

青少年特应性皮炎患者,多由儿童期演变而来,也可不经过儿童期而发生,多发生于肘窝、腘窝和小腿伸侧。此期以亚急性和慢性湿疹为主要表现,皮疹往往干燥肥厚,有明显苔藓样变,瘙痒剧烈,易形成“瘙痒-搔抓-瘙痒”的恶性循环,也可暂时痊愈迁延至成人期。由于湿疹,许多孩子夏天都不敢将皮肤暴露在外,天再热也会穿着长袖衣裤,很是痛苦。
成人期特应性皮炎皮损与儿童期相似,也以亚急性和慢性湿疹为主,主要发生在肘窝、腘窝、颈前等部位,也可发生于躯干、四肢、面部、手背,大部分呈干燥、肥厚性皮炎损害,部分患者也可表现为痒疹样皮疹。

药物治疗

外用药物治疗

●**外用糖皮质激素(TCS):是特应性皮炎的一线治疗药物,应根据患者年龄、皮损性质、部位及病情程度选择不同剂型和强度的TCS。长期大面积使用可能导致皮肤和全身不良反应,患者一定要按照医嘱用药。规范用药可以很大程度减少和避免不良反应,因此“谈激素色变”并不可取。
外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也是治疗特应性皮炎重要的抗炎药物,建议用于薄嫩部位或用于主动维持治疗减少复发。

●**其他:**包括氧化锌油(糊)剂、急性渗出期使用湿敷药物等。外用磷酸二酯酶-4(PDE-4)抑制剂软膏已在美国获批用于治疗2岁及以上轻中度特应性皮炎。

系统治疗

●**口服抗组胺药:**用于特应性皮炎瘙痒的辅助治疗,推荐使用第二代非镇静抗组胺药,必要时可联合。

●**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甲氨蝶呤、硫唑嘌呤等,适用于重度特应性皮炎且常规疗法不易控制的患者。应用免疫抑制剂必须注意适应证和禁忌证,并密切监测不良反应。

●**糖皮质激素:**原则上尽量不用或少用,对病情严重、其他药物难以控制的急性发作期患者可短期应用。

●**生物制剂:**度普利尤单抗(Dupilumab)是IL-4/13受体的全人源单克隆抗体,能有效改善皮损程度和瘙痒症状,2020年在我国被批准用于治疗成人中重度特应性皮炎,是我国首个也是惟一获批治疗外用药控制不佳或不建议使用外用药的中重度特应性皮炎的靶向生物制剂;2022年获批用于外用药控制不佳或不建议使用外用药的6岁及以上特应性皮炎患者。

建议有6个月以上反复发作的湿疹,同时伴有过敏性鼻炎、结膜炎、哮喘、咳嗽或食物过敏的特应性皮炎患者,要及早到医院就诊,接受规范的治疗。

日常管理

特应性皮炎日常管理十分重要。

●**洗浴:**建议洗浴温度为32°C~37°C,洗浴时间不要过长、也不要过于频繁。

●**恢复和保持皮肤屏障功能:**保湿润肤是特应性皮炎的基础防护措施,有助于恢复皮肤屏障功能。建议患者选用适合自己的无香料保湿润肤剂,足量多次使用,沐浴后立即使用。

●**改善环境:**避免各种机械、化学物质刺激(如搔抓、摩擦)和毛织物、酸性物质、漂白剂等刺激,及时清除汗液对皮肤的刺激,避免饮酒和食用辛辣食物,避免过度干燥和高温等刺激,控制环境中的致敏物,如尘螨、动物皮屑、花粉等。如果食物和皮疹之间的因果关系明确,建议发病后4~6周内避免致敏食物。

对于特应性皮炎患者,保湿是首要原则,每天至少两次涂抹润肤乳。洗浴时避免搓澡,建议平时以泡澡、冲澡为主。此外,患者也要少吃甜食及糖油混合物,同时坚持锻炼,以更好地控制症状、减少复发。

评论
smxh676
大学士级
保湿润肤是特应性皮炎的基础防护措施,有助于恢复皮肤屏障功能。
2023-08-12
醉卧松山石
少傅级
特应性皮炎的临床表现多以瘙痒、皮肤干燥、湿疹样变为主要特征。
2023-08-12
古丽米拉什·胡纳皮亚
少傅级
2023-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