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海关总署发布公告——
海关总署公告2023年第100号
(关于防止猴痘疫情传入我国的公告)
自2022年5月以来,猴痘疫情持续在全球多个区域广泛流行,截至目前,已有113个国家(地区)报告了89000多例猴痘确诊病例,包含152例死亡病例。**近期,欧洲、美洲和西太平洋区域猴痘疫情呈上升趋势。**为防止猴痘疫情传入我国,保护出入境人员的健康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及其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规定,现发布公告如下:
一、来自猴痘疫情发生国家(地区)的人员,**如接触过猴痘病例或出现发热、寒战、头痛、嗜睡、乏力、背部疼痛、肌痛、淋巴结肿大、面部和身体大范围皮疹等症状,入境时应主动向海关申报,**海关卫生检疫人员将按规定程序采取医学措施并开展采样检测。
二、来自猴痘疫情发生国家(地区)且有被污染或有被污染可能的航空器、船舶、集装箱、货物,应按规定程序接受卫生处理。
本公告自发布之日起生效,有效期6个月。
猴痘疫情呈现四个特点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疫情呈现以下特点:
- 病例均为男性,96.3%病例明确为男男性行为人群。
- 其他接触方式传播风险低。除同性性接触以外的密切接触者均未发生感染。
- 89.2%病例为主动就诊发现,6.5%为密切接触者追踪筛查发现,其他为主动报告和主动筛查等发现。
- 绝大多数病例临床表现典型,主要为发热、疱疹、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无重症、死亡病例。
中疾控发布
关键问题的专家解读
Q:为什么我国7月份猴痘确诊病例数比6月份增加这么多?
答:7月我国报告491例猴痘确诊病例,比6月份106例明显增多。
主要原因如下——
- 猴痘疫情在男男性行为人群中隐匿性传播,80%病例为单个病例,感染来源不清,防控难度大;
- 随着宣传教育,重点人群主动就诊病例增多,除了密接筛查发现外,通过重点人群主动报告、重点人群筛查等也增加了病例发现;
- 境外疫情不断输入境内,输入风险仍持续存在。
Q:密切接触者实施健康监测期间,有哪些注意事项?
答:需避免与他人发生性接触等密切接触,避免捐献血液等;坚持每天做好体温测量和症状监测,健康监测的第7、14、21天要接受疾控机构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随访,出现猴痘样症状应及时就诊并主动报告可疑接触史。
Q:自我健康监测能否起到疫情防控的作用?
答:猴痘病毒主要通过直接接触病例的病变皮肤或黏膜传播。只要密切接触者在自我健康监测期间,避免与他人发生性接触等密切接触,坚持每天做好体温测量和症状监测。
出现猴痘样症状应及时就诊并主动报告可疑接触史,以及时发现猴痘病毒感染者,并及时隔离治疗,就可以避免猴痘病毒的续发传播,最终控制住疫情。
Q:当前国家有无开展病毒变异方面的监测工作?
答:猴痘病毒属于DNA病毒,基因序列相对稳定。我国已开展病毒变异监测工作。
在本土疫情中的首发或早期确诊病例、与早期病例有流行病学关联的关键确诊病例、感染来源不明的本土确诊病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中,对核酸检测Ct值≤32的样本进行病毒基因测序。
监测数据显示,我国检出的猴痘病毒基因分型均属于IIb分支(西非分支),该分支主要在欧洲、北美和亚洲的部分国家流行。
Q:当前,如何加强对重点人群的宣传教育工作?
**答:**在猴痘重点人群,尤其是男男性行为人群(MSM)中,开展以下针对性宣传教育工作,一是积极开展线下场所宣传,在当地MSM人群经常出入地点或场所,如酒吧、会所、浴池等开展宣传教育,包括张贴健康教育宣传图片,设置健康教育资料公告栏等形式。
二是充分发挥互联网平台的作用加强宣传,通过MSM人群社交软件等平台,开展猴痘预防知识和服务信息宣传,提高重点人群猴痘知识知晓率和预防技能。
三是动员社会组织和同伴教育员加强宣传,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优势,在MSM等重点人群中开展预防猴痘宣传倡导,在一些地区可以通过招募和培训同伴教育员,促进MSM人群采取猴痘预防措施,阻断猴痘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Q:如果患有猴痘,应该如何预防其他人被感染?
- 在单独的房间里进行隔离;
- 使用单独卫生间,在每次使用后对所有接触过的物品表面进行清洁;
- 开窗通风,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经常清洁和消毒,做好手卫生;
- 用肥皂、水和家用消毒剂(包括75%酒精、5%次氯酸钠消毒液、二氧化硫消毒片等)对经常接触的物品表面进行清洁和消毒;
- 使用单独的餐具、物品、电子产品;
- 自己洗衣服:有条件时,使用肥皂及大于60℃的热水清洗。
来源:北京晚报、大河健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