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慢性心衰居家护理攻略

护航者
护航者,为健康护航!
收藏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通常由于原发性心脏损害导致心排血量下降,影响机体组织代谢,造成心肌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最后导致心室泵血或充盈功能低下,简单来说心脏泵血功能降低,无法满足身体代谢的需求。

它的症状包括呼吸困难、疲劳/乏力、水肿(体液潴留)等。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终末阶段的表现,随着病情的进展,可能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如无法进行正常的运动、工作等。

慢性心衰的常见原因

1.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是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其中,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瓣膜病、心肌病和先天性心脏病等,都可能导致心脏结构和功能受损,进而引发慢性心力衰竭。

2.生活习惯因素

生活习惯因素也是慢性心衰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中,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过度饮酒和不良饮食习惯等,都会增加患慢性心衰的风险。特别是长期高血压和高血脂,容易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引发冠心病和慢性心力衰竭。

3.外部因素

外部因素也会影响心脏功能,引发慢性心力衰竭。其中,气候变化、紫外线辐射和重体力劳动等,都可能加重心脏负担,引发慢性心力衰竭。此外,严重的心理压力和精神紧张等,也可能对心脏功能产生负面影响,促使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生。

4.内分泌因素

内分泌因素也是慢性心力衰竭的原因之一。其中,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和醛固酮等激素,都可能影响心脏功能,引发慢性心力衰竭。特别是甲状腺功能减退,会导致心脏收缩功能下降,增加患慢性心力衰竭的风险。

5.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在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中也起着重要作用。一些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异常,可能导致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引发慢性心力衰竭。此外,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先天性心脏病等遗传性疾病,也可能导致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生。

6.年龄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脏结构和功能也会逐渐衰退,特别是老年人,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明显下降,容易引发慢性心力衰竭。此外,身体肥胖和长期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也增加了老年人患慢性心力衰竭的风险。

7.其他疾病

除了上述因素外,其他疾病也可能导致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生。例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等,都可能引发慢性心力衰竭。因此,积极治疗这些疾病,也是预防慢性心力衰竭的重要措施之一。

由此可见,慢性心力衰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心血管疾病、生活习惯因素、外部因素、内分泌因素、遗传因素、年龄因素和其他疾病等。了解这些原因,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对降低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

三、预防措施

1. 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2. 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3.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处理心血管疾病。

大部分慢性心衰患者除了急性发作需要立即就医外,大部分时间均是在家中由家人进行居家照护,因此居家照护在控制慢性心衰中十分关键。因此小编带来一份居家护理攻略。

攻略一、日常生活护理

1. 合理饮食:慢性心衰患者的饮食应低盐、低脂、易消化,特别要注意限制钠盐的摄入,防止水钠潴留,减轻心脏负担,所以要避免高盐食品,如腌制食品、加工食品等。可增加水果和蔬菜的摄入,保持营养均衡;与此同时戒烟戒酒,避免暴饮暴食。一定要控制液体的摄入,避免过量饮水。

2. 规律运动:适当的运动有助于改善心肺功能,缓解疲劳,减轻体重,提高生活质量。因此慢性心衰患者可以根据医生嘱咐和自身病情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推荐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运动量应逐渐增加,以不感到疲劳为宜。

3. 规律作息:保持规律的作息,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身体恢复,同时有利于心肺功能的改善。另外要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可以适当进行放松活动,如听音乐、阅读等。

4. 减少压力:慢性心衰患者要学会放松技巧,保持积极心态,减少精神压力。可以通过阅读、瑜伽、冥想等方式来缓解压力,避免情绪波动过大,影响病情。

5.防止感染:慢性心衰患者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个人卫生,预防感冒和其他感染。关注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物,一旦出现感染症状,应立即就医。

攻略二、自我监测与报告

1. 自我监测:慢性心衰患者及照护者应了解疾病的原因、症状、治疗方法以及预防措施等方面的知识,从而更好地配合医生的治疗和疾病管理。重点关注患者是否有呼吸困难、疲劳、水肿、尿量减少等症状,定期检查体重变化。

2. 按时服药:慢性心衰患者需要长期服药,定期随访以便及时调整用药。患者及家属应了解所用药品的名称、剂量、使用方法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切记一定要按医嘱按时按量服药,不要随意增减药物或停药。

3. 定期就诊:慢性心衰患者需要定期到医院进行随访,以便了解病情变化,及时调整用药。患者还应学会自我监测心率、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但是如有病情变化或症状加重,应及时就诊。

总之,慢性心衰患者的居家护理需要从服药、饮食、运动、作息、随访、疾病知识、精神压力和感染等方面进行综合管理。患者要遵循医生的建议,积极配合治疗,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以提高生活质量,延缓病情进展。

评论
飞马腾空
太师级
2023-08-31
汨罗镇徐志雄
少师级
已阅
2023-08-29
汨罗镇徐志雄
少师级
已阅
2023-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