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从国家文物局获悉,7根石柱文物近日回归原属地——圆明园。这是继马首铜像之后,又一批回归圆明园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为圆明园文物保护利用和博物馆展览展示谱写了新的篇章。
回归的7根石柱均为汉白玉材质,通高约80—92厘米,正面纹饰以西式番花、贝壳纹等西洋雕花为主,侧面花瓶内花束则以具有吉祥寓意的牡丹、玉兰、荷花、菊花等中国传统花卉为主,圭角卷云纹、开窗的海棠线雕刻方式等亦与中国古建筑望柱、栏板相同,体现了中西合璧的文化内涵。
我们经常在园林、陵寝、宫殿建筑中看到或听到“汉白玉”这种建材,那么,汉白玉是玉吗?
其实,汉白玉,其实并不是“玉”,而是一种白色大理石。
大理岩,变质才会有
大理岩的名字来自云南大理,但出产这种岩石的远不只是大理地区,故宫和天安门的汉白玉(白色大理岩)就是从北京西郊的房山开采的。
除了美丽的汉白玉,还有很多大理岩以缤纷的色彩、独特的花纹而受人喜爱。它们既不是由岩浆直接造就,也不是单纯在风、水作用下沉积,而是两者结合的产物。
或者说,它们是由脆弱的石灰岩“变质”而来。
在地下的石灰岩岩层,有时会被炽热的岩浆沿着裂缝侵入。在高温下,构成石灰岩的小颗粒——方解石,会发生溶解并再次结晶,形成了更大的方解石颗粒,它们组成的新岩石就是大理岩。
像大理岩这样,由岩浆岩或沉积岩,在地下经历温度、压力等条件的变化,而在基本保持固态的情况下变成了一种新岩石,这个过程就叫“变质作用”。变质作用造就的新岩石就叫变质岩。
变质岩,为何而变
在整个地壳中,变质岩约占岩石总体积的27%,不论大陆还是洋底都有分布。
光靠岩浆入侵可“变”不了这么多石头,地壳和地球内部深处的地质活动都在里面出了力。这其中有小手笔也有大手笔。
如果变质作用的范围只有几平方米到几平方公里就称为“局部变质作用”,造就大理岩主力——岩浆活动便是一种局部变质作用。
而如果是“区域变质作用”,则要动用更强大的力量—地壳的构造运动,地球表面的大陆漂移、海陆变迁、山脉形成等都是构造运动的杰作。让它加工一下岩石更是小意思了。
变质经历,矿物揭秘
想知道变质岩曾经历的变质环境有多惨烈,可以从它所含的矿物里找线索。比如红柱石、堇青石、黑云母等矿物,就是在温度较高但压力较低的环境下生成的。
在地下不深于10公里的地层,岩石受到的压力不是很强,但要是受到岩浆入侵,岩石就会被加热到500℃以上。在这种变质条件下形成的矿物一般不惧高温,像红柱石、堇青石都被用作耐火材料。
低温高压的环境则常常形成蓝闪石、绿纤石等。如果变质岩里有大量的石榴石和辉石,那它很可能经受过地层深处的高温高压。
综合来源:新华社、国家文物局、中国国家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