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柯伊伯带和小行星带:太阳系外围的神秘天体

火车头南棵社区刘强
一个爱科普知识的达人
收藏

在太阳系中,除了行星和卫星之外,还有一些分布在特定区域的小天体,它们有着各自的形成历史、物理特征和运动规律,也是探索太阳系起源和演化的重要线索。

柯伊伯带

柯伊伯带(Kuiper belt)是太阳系在海王星轨道(距离太阳约30个天文单位)之外的、黄道面附近的、天体密集的中空圆盘状区域。柯伊伯带类似于小行星带,但范围大得多,它比小行星带宽20倍之多,质量在20至200倍左右。如同主小行星带,它主要包含小天体或太阳系形成的遗迹。虽然大多数小行星主要是岩石和金属构成的,但大部分柯伊伯带天体在很大程度上由冷冻的挥发成分(称为“冰”),如甲烷、氨和水组成4。柯伊伯带至少有四颗矮行星:冥王星、妊神星、鸟神星和鬩神星5。一些太阳系中的卫星,如海王星的海卫一和土星的土卫九,也被认为起源于该区域67。

柯伊伯带的假说最先由美国天文学家弗雷德里克·倫納德提出,十几年后杰拉德·柯伊伯证实了该观点8。柯伊伯带的位置处于距离太阳40至50天文单位的低倾角轨道上。该处过去一直被认为空无一物,是太阳系的尽头所在。但事实上这里满布着直径从数公里到上千公里的冰封微行星9。柯伊伯带的起源和确实结构尚未明确,目前的理论推测是其来源于太阳原行星盘上的碎片,这些碎片相互吸引碰撞,但最后只组成了微行星带而非行星,太阳风和物质会在此处减速。柯伊伯带有时被误认为是太阳系的边界,但太阳系还包括向外延伸两光年之远的奥尔特云。柯伊伯带是短周期彗星,如哈雷彗星,的来源地。

小行星带

小行星带(Asteroid belt)是太阳系内介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密集区域,98.5%的小行星都在此处被发现,已经被编号小行星有120,437颗。由于小行星带是小行星最密集的区域,这个区域因此也被称为主带。小行星带距离太阳约2.17-3.64天文单位的空间区域内,聚集了大约50万颗以上的小行星。这么多小行星能够被凝聚在小行星带中,除了太阳的引力作用以外,木星的引力也起着作用。

小行星带由原始太阳星云中的一群星子(比行星微小的行星前身)形成。但是,因为木星的重力影响,阻碍了这些星子形成行星,造成许多星子相互碰撞,并形成许多残骸和碎片。小行星带内最大的三颗小行星分别是智神星、婚神星和灶神星,平均直径都超过400公里;在主带中仅有一颗矮行星——谷神星,直径约为950公里;其余的小行星都较小,有些甚至只有尘埃大小。小行星带的物质非常稀薄,已经有好几艘太空船安全通过而未曾发生意外。在主带内的小行星依照它们的光谱和主要形式分成三类:碳质、硅酸盐和金属。另外,小行星之间的碰撞可能形成拥有相似轨道特征和成色的小行星族,这些碰撞也是产生黄道光的尘土的主要来源。

柯伊伯带和小行星带的比较

柯伊伯带和小行星带都是太阳系外围的天体群落,但它们之间也有很多不同之处。下表列出了柯伊伯带和小行星带在位置、范围、质量、成分、天体类型等方面的比较:

总结

柯伊伯带和小行系带是太阳系中两个重要的天体区域,它们记录了太阳系形成和演化的信息,也展示了太阳系多样化和复杂化的特征。通过对柯伊伯带和小行系带的观测和探测,我们可以了解更多关于太阳系的奥秘,也可以发现更多未知的天体和现象。柯伊伯带和小行系带虽然相距甚远,但它们也有着相互联系和影响,例如一些小行星可能来自柯伊伯带,而一些彗星可能来自小行系带。柯伊伯带和小行系带是太阳系的宝库,值得我们不断地探索和发现。

评论
🔴🔴
贡士级
2023-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