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旱灾和洪灾外,蝗灾是我国历史上的三大自然灾害之一,曾给我国造成过严重的农业和经济损失。据监测,近期,湖南省局部地区竹蝗暴发,量大且发生速度快,对竹林等危害严重,其中益阳市桃江县最为典型。
遇近十年数量最多蝗虫
益阳市桃江县是“全国十大竹乡”之一,拥有115万亩竹林面积。
今年5月竹蝗出土以来,该县境内多个乡镇虫情发展迅速,目前发生面积已达3.6万多亩,武潭、鸬鹚渡、修山、三堂街、马迹塘、大栗港、松木塘等13个竹蝗发生较重,且呈种群密度大、吃食竹叶快、向周边扩散快、大多发生在竹山中下部等特点。
7月以来,当地已投入防治成本上百万元。林业部门预计,下阶段竹蝗扩散面积或将达到8万多亩。
笔者从各社交媒体平台看到,桃江县村民家中的围墙、鞋子以及周围沟渠中均可见大量蝗虫。
该县桃花江镇一村民告诉笔者,桃花江镇是全国四大竹海之一,竹子集中的地方蝗虫成灾,但目前还没有下山危及农作物。
该县高桥乡一规模种植户介绍,今年桃江县的蝗虫数量为近十年来最多的一次,除竹林外,其种植的两三百亩水稻田中,也可见少量蝗虫出没。
目前,桃江县林业局、桃江县桃花江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和桃江县竹产业发展服务中心等部门积极行动,全面动员、全境部署竹蝗防治工作。
当地现已有270名护林员、633位村民组成139支竹蝗防治专职队伍,正抢抓竹蝗成蝗期这一关键时间节点,全面做好防治、杀灭工作,确保竹蝗成灾率控制在3‰以内,力争将蝗灾损失降到最小。
竹蝗的危害与生长习性
竹蝗是蝗虫种类中的一种,作为一种常见竹类害虫,成灾时,可将竹叶洗劫一空,竹林如同经过火烧,第二年毛竹林很少出笋,竹林逐渐衰败,受危害严重的毛竹会枯死,竹腔内积水,纤维腐败,竹子无使用价值。
竹蝗在南方地区一般一年发生1代,从5月中旬开始孵化为跳蝻,5月下旬至6月下旬为盛孵期,7月上旬开始出现成虫,成虫取食后约20天交尾产卵,竹蝗成虫可见期较长,至9月中下旬仍可见到。竹蝗成虫异常活跃,具有迁飞性,但群集性强,尤其是交配找偶时。夏季炎热的中午,成蝗有下竹休息和到附近溪边饮水的习性,如果发现竹林中成蝗密集成群且交尾现象多,竹株下方枝盘竹叶为害严重即是来年集中产卵点,雌蝗在土壤中产卵,一只雌蝗可产卵2~3块,每块有11~30粒卵,雌蝗产卵后不久便死亡。
卵孵化出跳蝻,出土24小时后开始上竹株取食,从上层竹冠的叶片开始,1~2龄跳蝻群集性强,跳蝻多时可将整枝叶片吃光,3龄后会迁移取食危害,4~5龄跳蝻食量大增,可导致竹林成片缺叶。跳蝻4龄至成虫交尾前食量最大(约占竹蝗总食量的60%以上),危害最烈。
选对方法及时防治止损
“幼虫(跳蝻)阶段是治蝗的最佳时间段,关键是要找到产卵点。”桃江县浮邱山乡林业高级工程师伍雄辉介绍,每年7月下旬开始,竹蝗逐步集中交尾并产卵,第二年跳蝻分批在产卵地出土,出土后未长翅膀前,是它最脆弱的时期,发现产卵点出土大量跳蝻时,马上开展人工喷雾作业或竹腔注射(在产卵点所涉范围用杀虫双水剂20毫升原液注射到竹子基部),清除产卵点,就能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竹蝗越大越难防治,扩散面积越大其防治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都越大。
竹蝗长翅后,治蝗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喷粉(喷烟)喷雾(无人机),此方法适宜于竹蝗危害严重且竹蝗密度相对较大的区域;二是诱杀。此法适宜于竹蝗发生相对分散的区域或成蝗迁飞线路上的阻杀。即将直径6~8厘米竹筒对半分成两片,长度为三个竹节为宜,使用杀虫双水剂兑尿液按1﹕20配制。6月底后即可使用诱杀,持续到8月上旬。开展诱杀时要注意:其原理是根据竹蝗喜食人粪尿的骚味和咸度特性,但牛、羊也喜食,在诱杀范围内,应严禁牛羊进山。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教授喻勋林表示,竹蝗危害每年都有发生,只是发生灾害的大小不同而已,今年重发生,可能与去年干旱太久有关,为蝗虫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大面积单一竹林植被,形成绿色沙漠,导致生物多样性程度单一,竹蝗危害将长期存在。现在全球气温变暖,蝗成发生成灾将防不胜防,用药防治不仅成本大,对其他生物也会有影响,最好的解决之方是减少竹纯林面积,增加阔叶树数量。同时,应把握时机,发现竹蝗时及早防治,治早治小,打小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