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书评】马兰花开

科普时报
原创
科技日报社旗下国家级科普全媒体平台。
收藏

《马兰的孩子》,孟奇 杨飞著,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

1958年底,中国核试验基地开始在新疆罗布泊组建,因基地戈壁滩上生长着顽强的马兰花,故又被亲切地称作马兰基地。在这里,几代马兰人在最艰苦的环境与条件下,以最短的时间成功研制和试爆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由它产生的马兰精神也代代相传、为人赞颂。

《马兰的孩子》就是对马兰精神的致敬。小说的故事发生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原子弹试验的关键阶段,数以万计的技术人员、解放军官兵会聚戈壁。为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大批家属从全国各地入驻马兰,他们的孩子也在其中。小说便围绕着这群在马兰基地成长的孩子们展开,他们如同马兰花一样扎根大漠,在这里生活、学习及成长,见证了创造历史性成就的艰辛历程,并成长为马兰精神的继承者。

在小说的开篇,基地保障部主任严砺带着3个孩子和妻子来到罗布泊。罗布泊式的欢迎即是排山倒海的沙尘暴。严砺的长子严新文是这样形容这个场景的:“几十米高的沙尘暴如一堵巨大的墙,从天际轰隆隆地压过来,昏天暗地,汽车像一块块松软的绿豆糕被沙漠巨兽一口吞下,钢筋铁板也像一盒盒松脆的桃酥被碾碎。”

而不幸就在故事的最开始发生了:严新文的弟弟严新武被大风卷走失踪了。“当我还揪心着新武的下落时,车队便在严砺的指挥下整队出发前往基地了”。小说只用了寥寥数语交代家人对于严新武失踪的悲伤,措辞也仅仅停留在“心中无比憋闷”“步履沉重”“强忍着眼泪”。当我还想追问严新武生死状况时,小说已经话锋一转,开始着墨于基地生活的新篇章了。

但我的情绪迟迟无法从严新武失踪的担忧中抽离,我急不可耐地读着,想要抓取和严新武有关的信息,我心中满是疑惑:为什么关于严新武的部分戛然而止了?为什么如此大的家庭悲剧却没有给严砺一家带来情感悲怆?

好像这个家里只有严新文还记挂着弟弟失踪的事情。严新文和小伙伴组建了一个小小寻宝队,在戈壁中寻找被大风吹走的弟弟。久寻不得后,严新文落寞地坐在戈壁滩上,他思索着如果再来一场大风,把他也吹走,他是不是就能被吹到弟弟所在的地方,然后带弟弟回家了。

书中没有太多笔墨去描述人物的感情,却带给我极强的情感冲击力。很难想象,在这显得“稀疏平常”的代价后还有着怎样的牺牲。

书里更多的是透过孩子的视角讲述茫茫戈壁之上基地人员的衣食住行。这里满眼枯寂,没有生机:水是远距离运来按量分配的,最后基地人员还因为孔雀河水含镁过量纷纷腹泻;基地粮食也不足以果腹,食物里常常和着沙子,而为保护几缸腌酱菜,严砺不惜与暴风搏斗。

1964年10月16日14时59分40秒,原子弹开始了爆轰、压缩、超临界、出中子、爆炸的全过程,罗布泊上空飘起蘑菇云,实现了第一次7000米高空的核爆炸。就在同一秒,严新文眨了下眼睛,历史就那一秒之后发生了变化。

书中,严新文曾经问父亲严砺:“我也是战士吗?”

严砺回答说:“当然,这里所有的人都是战士,你弟新武也是一个好战士,是马兰基地年龄最小的烈士,他虽然很小,但表现得非常勇敢!”

我想,这就是书里对于严新武的下落的交代,也是对这群马兰人人生的交代。他们都是战士,是于绝处绽放的马兰花。

(作者:何静宜)

评论
湖北胡石伦
太师级
马兰花精神
2024-01-11
湖北胡石伦
太师级
极强的情感冲击力。
2024-01-11
🔴🔴
贡士级
2023-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