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智惠农民】鱼儿游进论文里,云南宜良土著鱼科技小院走在探索保护与开发的和谐之路

光明三农
原创
科普中国智惠农民官方账号
收藏

生物多样性是农业应对气候变化与极端天气影响的基石。云南复杂的地理地形,造就了境内河流众多,有大小湖泊33个。复杂的生态环境孕育了云南生物的多样性,云南的土著鱼类之多是水生生物多样性的典型代表。

据不完全统计,云南鱼类(2010)559 种,其中土著种527种;属国家Ⅰ级保护动物有2种——中华鲟、达氏鲟;属国家Ⅱ级保护动物有4种——胭脂鱼、滇池金线鲃、大理裂腹鱼、大头鲤;列入《云南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名录》中的有70种。

云南的数百种土著鱼类,有了守护者

云南鱼类资源虽然丰富,但近年来,由于环境污染、水电工程建设、过度捕捞、外来物种入侵等原因,造成土著鱼类大量减少,不少种类的土著鱼类面临灭绝的危险。

如何保护土著鱼类资源,比较有效的保护方法之一就是积极开展人工驯化养殖,人工繁殖出鱼苗,实现增殖放流,恢复鱼类物种资源。据不完全统计,云南水产科技工作者驯化养殖的土著鱼类约有30多种。

图片来自云南高原土著鱼研究院

抚仙湖是我国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泊,是中国最大的I类淡水生态大湖,也是全球少有的I类水质湖泊。在抚仙湖中有各种水草植物10多种,有浮游藻类植物60多种、各类浮游动物30多种、各种鱼类39种,其中土著鱼类25种。长期以来,各种水生动植物及菌类构成了一个庞大的生物多样性系统和丰富的自然基因库。它们在特定区域内不断演变进化,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相互克制,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生物链系统。它们也实现了对水质的修复和净化,取得了人工措施无法达到的净化效果,其中鱇浪鱼就是重要的土著鱼类之一。

图片来自云南高原土著鱼研究院

鱇浪白鱼别名抗浪鱼、鱇浪鱼,属鲤形目、鲤科、鲌亚科、白鱼属。生活在云南抚仙湖的鱇浪鱼是全球唯一物种。

养殖的鱇浪鱼 图片作者提供

随着抚仙湖流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类活动的日益频繁,抚仙湖入湖污染负荷不断加剧。2002年,抚仙湖局部蓝藻暴发,一段时期部分水域水质下降到II类。同时,生物多样性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其中,25种土著鱼已有11种处于濒危状态,骤然响起的生态警报,使地方各级部门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应树立环境优先发展战略,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建立科技小院,**探索保护与开发和谐之路

如何做到在保护中开发?宜良土著鱼科技小院的师生们,正在挥洒着他们的青春汗水,探索保护与开发的和谐之路,正在把他们的论文,写在江河湖泊之中。

云南宜良土著鱼科技小院于2020年成立,是中国农技协正式批准设立云南第一家科技小院。小院的依托单位茂湾水产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殷树茂,历经28年的坚持,从野外收集鱼种开展人工驯化养殖突破人工辅助繁育实现规模化繁育养殖,成功实现鱇浪白鱼种质资源的迁地保护和规模化繁育养殖,成为云南省唯一的鱇浪白鱼水产原种场。

云南宜良土著鱼科技小院 照片由作者提供

小院的成立,在土著鱼的保护和开发中加入了强劲的科技支撑,云南农业大学的师生是科技小院的主力军。小院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宜良县,处于金沙江-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并流的独特区域,水资源和生物资源丰富,水质优良。小院的研究生们的实践基地拥有仿野生生态循环养殖鱼塘147个,土著鱼孵化中心2 座,科普教育中心1座,产品研发中心1座,基地管理中心1座。基地收集保护的珍稀土著鱼类包括鱇浪鱼、抚仙四须鲃、大头鲤、滇池高背鲫、花鲈鲤、后背鲈鲤、裂腹鱼、云南倒刺鲃、金线鲃、中国结鱼等50多种。

科技小院师生的驻院故事

云南农业大学的师生在入驻云南宜良土著鱼科技小院后,积极开展教研和科普活动。3年来已开展30余次研学活动,受众群体涵盖大中小学生1000余人次。科技小院建有土著鱼科普文化长廊200 余米,设置土著鱼科普展板100余块。他们还积极借助大型博览会展会平台,宣传展示土著鱼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科普宣传,多次受邀到昆明中小学开展科普宣传进校园活动,把云南土著鱼类保护的理念和知识传播给青少年,培养新一代生态保护的主力军。

小院学生在探索 云南宜良土著鱼科技小院提供

科技小院的建成,带动了宜良县和澄江市相关基地周边的农户再创业和科技创新,正努力打造成为云南省水产行业科技小院示范点和标杆,辐射和推动云南省内水产行业科技发展。科技小院通过土地流转,带动周边 520多户农户2000多人共谋发展,帮助200多户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户均增收约3800元,为当地农村产业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带动作用。

小院师生在工作 云南宜良土著鱼科技小院提供

保护特有鱼类资源,维护水生生物多样性,无疑是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时,留住一批基因资源,也是为今后的水产科研和产业发展打好基础。科技小院的师生们不但要写好宜良土著鱼保护和开展的论文,还要放眼世界,以科技引领水产种质资源保护。

无论气候如何变化,我们总有绿水青山,总有鱼虾满舱。

作者:刘雅丹研究员 全国首席科学传播专家、中国水产学会原秘书长助理、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秘书长助理

审核专家:潘晓赋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正高级工程师

编辑:武玥彤

校对:卢敬雯(实习)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

评论
Ljh春暖花开
少师级
科技小院的师生们不但要写好宜良土著鱼保护和开展的论文,还要放眼世界,以科技引领水产种质资源保护。
2023-11-03
天之祥瑞
太师级
生物多样性是农业应对气候变化与极端天气影响的基石。云南复杂的地理地形,造就了境内河流众多,有大小湖泊33个。复杂的生态环境孕育了云南生物的多样性,云南的土著鱼类之多是水生生物多样性的典型代表。
2023-11-09
大思快跑
进士级
已阅
2023-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