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雉是鸻形目水雉科的一种中小型鸟类,又名长尾水稚。大多生活在富有挺水植物和漂浮植物的淡水湖泊、池塘、沼泽地带,主要以昆虫、虾等小型无脊椎动物和水生植物为食。因其脚爪细长,能轻步行走于睡莲、荷花、菱角、芡实等浮叶植物上,且体态优美,羽色艳丽,被美称为“凌波仙子”。
水雉在嬉戏
水雉为常见的季节性候鸟,繁殖期为每年的4-9月,每到繁殖季,它们就会换上黑白相间、十分醒目的繁殖羽,其后颈部有一块镶着黑边的金黄色斑块。冬羽则相对暗淡。与多数鸟类不同的是,雌鸟的体型巨大,而雄鸟则较为弱小,体重约为雌鸟的一半左右。
水雉是“一妻多夫”制,比较有趣的是雌鸟负责“开疆拓土” 雄鸟则孵卵喂食。每到繁殖季,雌鸟之间会为了占领交配领地而“大打出手”。抢到领地后,雌鸟就会等待雄鸟的到来。被雌鸟相中的雄鸟,都会分到一块地,用于繁殖哺育后代。更有趣的是,当领地内的雄鸟达到一定数量时,雌鸟还会扩大“领地”面积。领地内的雄鸟会在茨实叶上筑巢,雌鸟会在巢内产下4枚鸟蛋,雄鸟则留下来孵蛋。在经历22~26天左右后,新生命破壳而出,一般破壳后半小时,雏鸟就可以自行走路并觅食,雄鸟会守在雏鸟附近警戒和保护雏鸟。小鸟6周左右就可以成长为亚成体,7周左右学会飞翔,此时大部分水雉将飞离另寻栖息地。
水雉“夫妻”
受环境和水质的影响,水雉在我国分布范围正在逐渐缩小,种群数量也在逐年减少。随着长江治理取得实效,位于浦口区的南京绿水湾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周边自然生态越来越好,曾远走他乡的野生水雉也成双成对返回繁衍。爱鸟人士在公园附近的水塘上发现,一群珍稀的水雉安家落户了,并有了“下一代”——4枚水雉鸟蛋。
作为关键的湿地生态系统指示物种,水雉的到来,折射出良好的湿地生态环境。地球不单单属于人类,也属于潜藏在其间的难以计数的美好生命。水雉便是其中之一,它珍稀而美丽,对生态环境的敏感度,保护水雉,保护自然,保护我们共同的地球是每一个人的责任。
审核专家:屠强 海洋出版社副编审
中国科协科普部
新华网
联合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