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西南边陲,高黎贡山从北到南绵延600多公里,巍然耸立。全球现有34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高黎贡山串起其中3个:中国西南山地、东喜马拉雅山地和印缅地区。这条山脉,集中分布着我国约17%的高等植物、约30%的哺乳动物和35%以上的鸟类,素有“世界物种基因库”的美誉。
在高黎贡山的密林深处,有第一个由中国科学家命名的长臂猿科新物种——高黎贡白眉长臂猿,有被人们称为“六不像神兽”的贡山羚牛,有身披“珍珠彩衣”的红腹角雉,有中国最美丽的鸟类之一栗喉蜂虎,同时,这里还有世界上最大的杜鹃王、世界上单位蓄积量最大的人工秃杉林……而这些,只是高黎贡山分布的数千个物种中的一小部分。它们奇异的生物特性,向世人印证着生物多样性的瑰丽神奇。
航拍高黎贡山
1983年,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高黎贡山省级自然保护区,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晋升其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近年来,云南相关部门和市州,通过修建生物走廊带破解野生动物栖息地孤岛化、破碎化难题,强化监测研究,加强对极小种群物种的拯救,探索社区共管,多举措使这里的生物多样性得到较好保护。
如今,高黎贡山的森林覆盖率不断提升,数据显示,高黎贡山的森林覆盖率由建区前的82.3%,提高到现在的93.7%,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高,野生动物栖息范围不断扩大,种群数量逐年增多。经过多年持续监测,保护区内无新增人工设施,一些古寺、古道等历史遗迹遗址保存良好。
航拍高黎贡山大树杜鹃
新物种不断发现,怒江金丝猴等旗舰物种种群数量稳步上升。2016年发现新物种腾冲掌突蟾,2017年发现红鬣羚和天行长臂猿在我国的新记录,2018年首次拍摄到云豹活动影像,2019年发现新物种腾冲齿突蟾,2020年发现顶果木、中华双扇蕨、印缅石蝴蝶3个新记录种。目前保护区内怒江金丝猴的栖息范围不断扩大、种群数量呈逐年增多趋势,已由2011年发现时的100只左右,增加到目前的250只左右,并新增2个分布区。
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实现共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近几年,观鸟生态旅游火爆。百花岭村有“鸟塘”20多个,“鸟导”60余人。观鸟活动形成的餐饮、民宿、向导、客运等产业链,增加了当地农户收入。近年来,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还通过聘用保护区周边群众2800余人为护林员,将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有效融合。村民收入增加了,不再进山毁林开荒,“打鸟人”变成了“护鸟人”。
保护高黎贡山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家园,这是保护区附近很多百姓的共识。以前,盗猎、伐木问题突出,如今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进入保护区的情况越来越少,村民从靠山吃山到守山护山,呈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局面。
审核专家:高志岭 河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
中国科协科普部
新华网
联合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