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颜色釉的呈色机理
陶瓷颜色釉品种繁多,色彩缤纷。就其烧成温度而言,一般可分为高温色釉和低温色釉两大类。高温色釉的烧成温度通常为1250℃以上,多系生坯挂釉后入窑一次烧成;低温色釉因在釉中加入了较强的助熔剂,故其烧成温度只有700—1250℃,一般是在烧好的素白瓷或涩胎上挂釉后入炉经第二次焙烧而成。高温色釉的特点是表面坚硬,颜色深沉,化学稳定性好,胎釉结合牢固,无铅毒;低温色釉的特点是釉面光泽强,表面平整光滑,釉层清澈透明,但硬度较低,化学稳定性差,胎釉结合不甚牢固。低温色釉的最大特点是呈色均匀稳定。
若按釉色分,可将颜色釉分为红釉系统、蓝釉系统、白釉系统、黄釉系统、青釉系统、绿釉系统、黑釉系统、紫釉系统、结晶釉系统及其他系统等。
若按着色机理来分,颜色釉又可分成离子着色、胶体着色与晶体着色等三种。如我国传统青釉即属于离子着色,高温铜红釉及低温金红属于胶体着色,广官釉属于晶体着色。
陶瓷颜色釉能产生色彩,主要是釉层对光的选择性吸收和选择性散射造成的。太阳光是一种包含各种波长的复色光,人眼所能见到的只是波长介于0.77—0.393微米的光,即光谱上所显示的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光。不同的物质对各种波长的光的散射和吸收程度不同,就产生各种不同的颜色,人眼所见到的就是物体散射出来的光。例如一件绿色的花瓶,它对绿色光线以外的其他光线吸收能力很强,对绿色光则基本不吸收,而产生散射,秘以我们看到的是绿色。换句话说,当太阳光(或灯光、火光等光源)照射到绿色花瓶上时,只余下绿光散射到人的眼里,使人看到花瓶是绿色的,其他光则被花瓶所吸收。各种金属元素的离子或粒子都有发色的本能,陶瓷颜色釉就是利用某种金属元素的粒子或化合物作为着色剂来呈色的。陶瓷颜色釉最常用的着色金属元素有铜、铁、钴、锰、金等,其在不同烧成气氛中呈色各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