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 达医晓护 的第 4662 篇文章
家属在照顾精分或双相情感障碍等精神疾病患者的过程中,有时会遇到患者情绪失控、愤怒冲动、或伤人毁物等情况。因此,面对患者可能发生的暴力行为,学习如何进行情绪降温,尽量使暴力降阶,避免危害性后果,是每位照护者需要掌握的技巧。下面我们来说说这些技巧——包括及时识别、合理应对和科学预防。
一、暴力行为的征兆和预测
家属可从以下方面观察患者的状态,及早识别暴力行为的潜在因素。
1.患者的认知状态:患者对自己的状态是否有较清晰的认识,如是否认识到自己患病了,是否存在幻觉、妄想等症状。
2.患者的情绪状态:患者最近的情绪是否有较大的波动,可从面部表情进行观察,是否表现为愤怒、紧张、恐惧等。
3.患者的生理状态:近期饮食、睡眠规律、生活自理行为等是否有重大变化。
4.总结患者以往发生暴力行为的情况、严重程度和诱发因素,做到心中有数,一旦出现相似情况,及早采取措施。
二、暴力行为的应对和处理
1.与患者保持安全距离
面对患者的失控状态,首先,家属需要迅速远离患者,保持安全距离很重要。如果患者对家属拳脚相向,家属可用手臂或其他东西(大一点的书或文件夹等)护住脸,并迅速逃离。
要想迅速逃离暴躁的患者,平时学习“脱离危机技法”等很重要。可咨询精神科医生或护士。
2.不要反驳或挑衅患者
对于无法控制情绪而暴怒的患者,家属切记不要试图反驳或挑衅,尽量倾听患者的诉求。如果对怒气冲天的患者进行反驳或挑衅,无异于火上浇油,只会让患者更加愤怒。
家属要学习精神疾病的知识,正确理解患者与疾病相关的行为表现,掌握正确的沟通和接触技巧。
3.等待至患者冷静
无法控制情绪并有危险行为的患者,经过一段时间后会自然平静下来。因此,首先要保持安全距离,静观其变,直到患者平静下来。
4.寻求专业帮助
如果患者持续发狂,家属感到人身危险,或者有可能对其他人造成伤害的话,就需要及时报警或呼叫120急救等,并及时与社区民警及社区工作人员建立联系。
三、暴力行为发生后疏导和支持
1. 患者情绪稳定后,及时与患者沟通,分析患者暴力行为产生的不良后果,鼓励其说出自己的感受,进一步进行心理疏导与安抚。
2. 帮助患者深入思考对暴力事件的认识,思考消极后果,引导其用安全的方式纾解不良情绪,控制暴力行为。
四、预防居家精神疾病患者暴力行为的关键
1.坚持规律服药
规律服药是精神疾病治疗的重中之重。家属要帮助患者制定可行的服药计划,适时提醒,避免错服、漏服、擅自减量或过量服用、更不得擅自停药。此外,定期接受社区专科精神病医生家访,根据患者病情调整药物剂量,并遵医嘱服药。
2.治疗性沟通训练
良好的家庭氛围和沟通模式,是防止患者发生暴力的基础。照护者可以参加专业机构或社区的心理健康教育,学习相关照护知识和沟通技巧,努力让家庭环境成为助力患者康复的治疗性因素。
3.鼓励患者参与社会
病情较稳定患者,家属可鼓励其进行力所能及的工作(帮做家务等)提升自我价值感;并鼓励患者多与人交往,适当参加社会活动。
总之,对于精神障碍患者居家出现的暴力行为,应采取综合措施进行处理,在尊重患者权利和尊严的同时进行劝阻,尽量避免暴力手段处理。但必要时请及时联系社区民警或专业人员协助。暴力行为发生后,要注意疏导,引导患者反思自己的行为模式,正确评估自己的行为。
作者:上海交通大学护理学院
梁敏 杨翔鹭 护理本科生
指导老师:上海交通大学护理学院
临床护理教研室 李从红 讲师
绘图设计:上海交通大学护理学院
汤依然 护理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