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坏死:最早被观察到的细胞死亡
1665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第一次把显微镜朝向了一块软木薄片,他看到了软木薄片上分布着一个个小格子,像是一间间长方形的小房间,于是,他把这些小格子命名为细胞,不过,他当时观察到的是死去的细胞。而几乎同时代,来自荷兰的商人列文虎克把显微镜朝向了一滴来自池塘的水滴,他发现水滴里有许多微小的动物游来游去,而这也是人类首次观察到活细胞。
这两位先驱的贡献,为人类打开了通往微观世界的道路。从此人类开始意识到,无论是人类还是其他生物,可能就是这样一个个非常微小的细胞组成的。
而随后,细胞的死亡也被观察到了。人们发现,细胞会出现一种退化、软化、坏死以及坏疽的情况,造成细胞破裂、崩解最后死亡,这就是细胞死亡。当然,在后来,这种死亡方式被称为细胞坏死(necrosis),而关于细胞坏死的研究也更加明确,是指在物理、化学或者其他严重的病理因素诱导下,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细胞肿胀最后破裂,并释放出细胞内容物。
不过,细胞只有坏死一种死亡方式吗?
当然不是。
细胞凋亡:编好了的自杀程序
早在1896年,科学家们在观察鱼类神经元的发育过程时,观察到另外一种细胞的死亡方式。这种死亡过程中,细胞并不会像坏死那样膨胀、崩坏,而是以一种非常有序的方式死去。
到了1965年,澳大利亚科学家们发现,把鼠的门静脉结扎后,肝实质组织里有一些散在的细胞死亡。这些细胞死亡过程中溶酶体并没有被破坏,细胞也没有直接崩解,而是逐步地缩小体积,染色质不断凝集,然后从周围的组织中脱落,最后被其他细胞吞噬掉。整个过程是非常有序且不会带来炎症的发生,于是科学家们将这种和细胞坏死不同的死亡方式命名为细胞凋亡(Apotosis)。
三位科学家悉尼·布雷内(Sydney Brenner)、罗伯特·霍维茨(.Robert Horvitz)和约翰·苏尔斯顿(Edward Sulston)对细胞凋亡过程进行了研究,他们用一种简单的模式生物线虫作为研究对象,发现在细胞凋亡过程中,会有一种信号因子EGL-1出现,这种因子随后与一系列因子相互作用来开启细胞死亡。这种凋亡过程非常有规律,就像是按照编好的程序逐步进行的,所以又被称为细胞程序性死亡,而他们三人也因此获得了200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现在研究已经证实,细胞凋亡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生理性的、自觉性的细胞“自觉自杀行为”。从胚胎发育到成年细胞,无论是清除多余、错误的细胞,还是清理衰老、病变的细胞,或者像蝌蚪蜕掉尾巴这种正常的生理变态过程,都伴随着细胞凋亡的发生。
自噬:另一种“自杀”方式
如果说凋亡有一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感觉(在遗传机制介导下细胞有序地走向死亡,所有的细胞成分被其他细胞消化吸收),那么另外一种细胞死亡方式则更像是“累了,毁灭吧”,那就是自噬(autophagy)。
细胞就像一个车间,里面有各种各样的细胞器和生物分子,这些代谢过程也会产生一些代谢废物,容易影响细胞的状态,于是细胞就会启动自己的清洁自净功能,它们会主动地吞噬掉细胞内的代谢废物,让细胞恢复有序。如果细胞的状态实在是太糟糕了,那么细胞就会直接自杀。可见,某种程度上,其实细胞自噬和细胞凋亡关系非常密切,所以曾经一度有人将细胞自噬称为II型细胞程序化死亡。
这个领域也产生了诺奖,科学家大隅良典因为对自噬的研究而获得了2016年诺贝尔奖。
细胞死亡是一个处于科学前沿的领域
随着科学家们对细胞死亡的研究不断推进,发现除了细胞坏死、细胞凋亡和自噬之外,还存在其他诸多死亡方式。
比如,细胞焦亡(Pyroptosis)就是一种和细胞凋亡很相近但是又不一样的死亡方式。它们都属于细胞程序性死亡,但是细胞焦亡是基于caspase1 等非经典通路,而细胞凋亡是基于caspase9。
此外,科学家们还发现了铁死亡(Ferroptosis)、坏死性凋亡(Necroptosis)等一系列细胞死亡方式。
目前已经发现的一些细胞死亡方式多达十几种。
不知道你有没有晕,反正我是晕了。
事实上细胞死亡是一个处于科学前沿的领域,甚至还有专门关于细胞死亡的期刊,比如《Cell Death and Differentiation》、《Cell Death and Disease》、《Cell Death Discovery》等。
学术界关于细胞死亡的分类和关系也是各有争议,我们努力试图去理解如何对细胞死亡进行划分,比如下面这个方式可能会容易理解一些:
首先,细胞的死亡过程是否有专门的分子介入?
没有专门分子调控的死亡可以归为一类(Nonregulated Cell Death,NRCD),细胞坏死就是属于这类方式。而剩下的细胞死亡方式就是调控性死亡(Regulated Cell Death,RCD)。
其次,对于调控性死亡,在细胞死亡过程中,细胞膜是否保持完整?
如果是保持完整的,那就是调控性非坏死细胞死亡(Regulated Non-Necrotic Cell Death (RNNCD)),细胞凋亡和自噬是属于这一类的。
而膜不是完整的,那么就属于调控性坏死细胞死亡(Regulated Necrotic Cell Death (RNCD)),铁死亡、细胞焦亡等属于这一类。
死亡不是终结,而是另一个开始
好了,到这里,我们简单介绍了目前已知的细胞死亡类型和分类原则,那么问题来了,细胞为什么会死亡呢?好好活着不好嘛。
其实细胞生存也是很不容易的。
一方面,细胞会面临各种压力,比如氧自由基就是一种很强的破坏因子,它们在细胞中横冲直撞,无论是DNA还是蛋白质,都无法抵抗氧自由基的进攻,结果就是细胞的零件受损。虽然我们细胞里有一套应对措施,比如超氧化物歧化酶之类的,但是并不能达到百分之百的防守效率,于是细胞就出现错误累积。
另一方面,细胞自身也会产生错误,比如DNA复制错误,蛋白质合成错误等等。虽然细胞也有一套修复机制,但是这修复效率依然无法达到百分之百。随着细胞的复制,端粒也在缩短,要知道某种程度上,端粒可是堪称细胞的寿命倒计时器。随着时间的推进,细胞的健康状态往往是每况愈下的,虽然机体一直在努力对细胞进行修修补补,但是到了实在是补不过来的地步,细胞就开始迈向死亡了。
当然,这是正常的情况。还有一些其他情况同样会导致细胞损伤,比如外伤、疾病、有害物质等情况会引发意外的细胞损伤,那么细胞可能就直接死亡了。或者遭到病毒、细菌感染攻击的时候,细胞可能就直接被免疫给杀死吞噬了。甚至营养问题也可能导致细胞发育不良而走向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