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德宏职业学院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023年度终期科普绩效自评

德宏职业学院民族健康教育与生物多样性展教实践基地
德宏职业学院民族健康教育与生物多样性展教实践基地
收藏

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023年度终期

科普绩效自评

(德宏职业学院民族健康教育与生物多样性展教实践基地)

一、工作情况

(一)本年度科普工作开展情况

德宏职业学院在2023年度中利用自身科普资源,以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为平台面向公众开展主题科普服务工作,全年开放280天,共计各类服务受众29594人次。具体情况如下:一是充分利用学校国家级科普基地面向学生开展场馆参观;2023年共计11594人次的在校学生进馆参观学习,其中非医学类学生进馆参观班级达60余个,参观人数达6166人次。二是将每年科技活动周(月)与学校大学生健康文化艺术节及新生入学教育结合,向在校学生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2023年累计受众12000余人次。三是在2023年全国科普日及科普活动周期间开展了校园珍稀名贵树种植物及药用植物鉴赏活动、“人体解剖学绘图”大赛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等专题讲座与活动,累计受众6000余人次。

(二)本年度开展科普助力“双减”工作,科普活动进校园、服务学生情况

一是充分利用学校国家级科普基地的资源承接中小学等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开展科学普及教育主题的课外实践及秋游等活动。2023年学校科普基地共计接待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等重点科普人群开展科学普及教育主题的课外实践及秋游等活动50余场次,共计2820余人次。二是充分利用学校口腔专业的优势资源积极到芒市第一小学、爱德堡幼儿园等校园开展“口腔健康”为主题的科普进校园活动,为幼儿园小朋友宣传口腔保健知识,为幼儿园小朋友进行牙齿涂氟服务,累计受众4600余人次。

(三)在全国科普日、全国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等重要主题日期间举办主题科普活动情况

在全国科普日、全国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等重要主题日期间积极开展科普讲座,提升师生的科学能力素养。围绕国家级科普基地,聘请校内外学者及专家开展科普讲座、科普宣教、科普互动体验及民族健康教育与生物多样性展教实践活动。其中全国科技活动周期间开展《“口腔科普进校园,护牙健齿勇担当”系列活动》《医学检验职业暴露专题讲座》《与情绪内耗和解-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成长的烦恼——内分泌科典型病例分享》《云南铜壁关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生物多样性保护科普教育进课堂》等健康、科普相关专题讲座或活动18场次,累计受众9000余人次;开展保护美好生态,共建生态文明相关生物多样性保护专题科普讲座或活动2场次,受众达1400余人次,加之生物多样性展馆现场参观2400余人次,共计3800余人次的各界人士接受了生态文明保护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学习或教育。

(四)通过网络媒体平台向公众公布开放信息、科普教育活动信息、展教资源更新情况等公共科普服务信息等情况

通过学校公众号发布题为《成长的烦恼——内分泌科典型病例分享》李雯教授讲座,《云南铜壁关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生物多样性保护科普教育进课堂》等简讯简报等信息30余条,累积播放量超10000次。此外,学校拍摄《“共饮一江水”河燕鸥保护宣传》演讲视频获社科普及基地讲解员大赛云南赛区金奖、全国优秀奖和最佳人气奖目前作为科普视频在科普展厅中进行科教宣传,累计超过1000人次观看。

(五)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情况

学校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由校团委牵头,宣传统战部、各二级学院协调配合,积极开展志愿服务。一是以助力扶贫为契机,征集学生志愿者及社团成员多次深入德宏职业学院驻村点瑞丽市弄岛镇、德宏职业学院坝竹河胡蜂养殖技术推广基地、梁河县胡蜂养殖技术助农点开展文化扶贫与帮教工作10余场次,积极开展推广普通话等志愿服务。二是募集志愿者积极助力州庆志愿服务,今年是我州成立70周年,为保障州庆系列活动的顺利进行,2175名师生参与到青年志愿者服务中从事现场礼仪、德宏州历史展厅讲解员、跟车讲解员、表演组等州庆系列活动中。三是今年共组织120支社会实践团队,3000余名同学,60余名专业教师奔赴边境民族地区,深入基层社区,聚焦理论普及、党史学习、乡村振兴、发展成就、民族团结等多个领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四是深入持久的开展“学雷锋”“禁毒防艾”“进社区”“进军营”“进特校”“进敬老院”等系列志愿活动,全校学生注册志愿者比例逐年提高,累计献血2563人次。2023年,全校发起各类志愿服务项目32项,参与志愿者1.5万人次,总志愿服务时长24315.5小时。

(七)科普工作经费及人员情况

严格落实科普专项工作经费,2023年共计支出各类科普专项经费120.015万元,其中新增禁毒科普展厅(面积为105.6㎡,建设经费7.88万元)和民族药种植及科普宣教基地(面积20亩,种植各类特色中草药材92种, 25000余株,建设经费106万元)各一个,总建设经费113.77万元;科普人员培训33人次,5.24万元;德宏州2023年科普专项省对下转移支付资金项目经费1.0万元。学校科普主阵地的每一个场馆平均配有专职科普人员1人,并成立了由相关科普领域骨干教师、广大师生科普志愿者为科普骨干,总人数达126人的科普宣教团队,开展契合学校教育教学及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需求的科普宣教工作。

二、特色工作

(一)立足边疆,服务边疆

一是积极开展科技特派员工作,助力乡村振兴。以省级科技特派员专项为依托,学校科技特派员唐小艳持续深入芒市三台山乡出冬瓜村,芒市河心场村及梁河等地开展古茶树资源开发保护及栽培技术培训,受益群众300余人次。学校省级科技特派员党菱婧以云南省科技厅《梁河县胡蜂产业科技特派团》专项为依托到梁河县国有林场、安乐村、大厂乡开展胡蜂群培育技术指导,受益群众200余人。二是学校驻村工作队充分开展科普宣教,提升村民综合素养。学校驻村工作队在瑞丽市弄岛镇弄岛村挂钩帮扶共建过程中除开展产业帮扶外还与榕棒小学于6月21日联合开展禁毒防艾专项宣传工作1次,在拥棒小学开展普法演练及法治课堂各1次;对边境地区群众开展涉边违法宣传4次;入户上门科普宣讲21次;并通过每周3次校园广播或法治课堂等方式开展法治宣传。此外,在日常驻村工作中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辅导,就业、就医援助等工作,2023年通过制作禁毒手册进行强化宣传,广泛动员,营造全民拒毒、防毒的社会氛围,总计粘贴海报60余张、下发宣传折页1200页、拉横幅38条;对在册社区戒毒(康复)人员进行心理辅导24次,积极帮助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回归社会。

(二)创新科普,精准助农

充分利用德宏职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资源,以科普工作为契机,开展安全生产、技能培训、职业培训等提升城镇居民及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综合能力素质。2023年围绕农村电工、保育员、育婴员、汽车维修工、客房服务员、餐厅服务员、养老护理员等职业能力素养提升对城镇居民及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展各类培训2598人次。

(三)科普为基,学术深耕

德宏职业学院充分利用科普资源系列场馆助推学校医学人才培养。一是提升医学人才培养质量,学生创新创业成果喜人。2023年支持孵育民族医药与文化相关省级创新创业奖5项,其中银奖1项,铜奖5项;开展德宏职业学院人体解剖绘图大赛1次;支持获省级医学类技能大赛奖5项,其中个人赛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二是医学类毕业生就业高达98%以上,学校招生规模由2012年计划招生1300人,增至2023年计划招生4000余人。相关优异表现多次被新华网、云南网、云南日报网、昆明日报、云南发布等多家媒体报道。三是成为学校科研的必备条件与基础。2023年支持申报省级科普专项项目1项(已通过初审),德宏州全民科学素质提升专项项目1项(SX2023-23,1万元),校级项目2项,地厅级项目2项;获批登记软件著作权1项(登记号:2023SR1379929;证书号:软著登字第11967102号);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项(登记号:ZL.201910301977.X/CN11002563413),实用新型专利1项(登记号:ZL 2022 2 3458611.X)。四是学校民族健康教育与生物多样性展教实践基地通过2022年度省级科普教育基地的考核验收。五是《德宏职业学院生命科学馆智能化“大健康”科普教育能力的提升》的省级科普专项项目结题。六是德宏州公民(农民)科学素质网络知识竞赛中汪生宇老师获得州级奖项。科普基地支持的《绿色有机γ-氨基丁酸德昂族酸茶发酵机制及其功能性研究》《蔓荆叶精油提取、成分分析及抗菌活性研究》等项目被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立项。七是学校教师组建的德宏州特色民族传统发酵食品研发科技创新团队获批德宏州科技创新团队。

三、问题不足

一是学校在科普基地建设和服务工作中已积累一定经验,但还缺乏完善的保障制度和管理措施,导致工作延续性不足,亟需上级部门对相关工作进行指导。

二是工作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不足,导致学校科普宣传工作形式较为单一,辐射面不够广。

三是学校特有的医学资源优势及职业教育资源对外开展科普宣传开发的力度还不够,面向社会科普知识普及提升工作还有待于加强。

四是学校在开展科技创新人才培育计划、深入开展重点科普活动过程中缺乏相关政策及经费的支持与支撑,导致工作难于开展。

四、工作建议

一是希望各级科协和上级部门对科普工作的开展加强指导,多组织参加一些科普基地建设与服务相关的培训。

二是建议增设相关的科普专项项目经费,加强对成员单位的经费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