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郑州绿博园2023年度终期科普绩效自评

郑州绿博园
郑州·中国绿化博览园,简称郑州绿博园,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收藏

郑州·中国绿化博览园简称郑州绿博园,是第二届中国绿化博览会的主会场,属财政拨付的公益事业单位,园区占地2939亩,拥有各类植物1300余种54万余株,生态资源丰富,基础设施完善,配套科普设施齐全。开园以来,园区始终坚持以建设国家级生态文明科普教育基地为目标;坚持以提升景观品质,建设精品园林为核心;以推动郑州绿博园高质量发展为导向,逐渐形成了具有浓厚绿博园特色的发展之路。

一、工作情况

(一)本年度向公众提供科普服务工作,开放天数、接待观众量等基本情况。

1.科普服务工作

郑州绿博园围绕“生态、科技、文化、绿色”的核心思想,坚持科学规划、整合资源、突出特色、树立品牌的管理理念,不断完善配套设施,开展特色活动、提高服务水平,构建服务体系,拓宽发展思路,全面带动绿博园科普服务工作。截止目前,2023年,园区举办了“年味绿博园”、“问花节”、“绿博之夜”、“中秋国庆文化节”等多项大型主题活动,并将生态科普与节庆活动有机结合,让科普惠及更多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大众的生态文明意识。同时,园区根据公众和社会的科普需求,围绕“让文化自然传承、让教育自然发生”的理念,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科普研学活动,截止目前,本年度共组织开展“爱鸟周”、“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等主题科普研学活动8期;开展“玉兔送喜报新年·绿博韵起画新篇”、“遇兔呈祥,面面俱到”、“匠心独具,木艺传承”、“一本书的诞生——活字印刷”、“春意正浓,百花丛中乐享泥趣”、“年轮里的文化血脉——桃树”、“撷樱入怀,盼得春归”、“植物的色彩魔法”、“寸草春晖,感恩母爱”、“种子的奇妙旅行”、“一起探秘动物世界”、“寻找秋日迹象”、“中秋奇妙游”、“成长历练寻记忆,童心筑梦贺华诞”、“秋日香氛唤醒计划”、“秋高气爽时,相约踏秋节”、“大树知秋”等主题周末课堂26期;开展“露营烧烤,探索自然,去享受周末的狂欢”等夏令营课程2期;开展自然教育师培训1期;开展中小学科普研学实践教育团体活动35次,接待科普研学团队共计132家。全年活动内容丰富,具有科普性、科学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营造了良好的科普氛围,使科普服务工作真正达到全民参与和全民受益的目的。

2.开放天数

截止到2023年12月10日,郑州绿博园本年度共开放342天。

3.接待游客量

截止目前,2023年,郑州绿博园本年度共接待游客145万人次。

(二)本年度开展科普助力“双减”工作,科普活动进校园、服务学生人次等情况。

2023年, 郑州绿博园坚持以建设国家级生态文明科普教育基地为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挖掘利用自身特色资源,围绕生态自然教育、植物文化、民俗传承等主题,开展系列科普研学活动服务“双减”工作,为中小学生和学生家庭提供更多优质课外校外教育。现将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1.挖掘特色资源,助力“双减”工作

为做好科普教育工作,充分发挥绿博园服务游客、科普大众的功能,园区于2019年成立了郑州绿博园自然教育中心,主要负责园区的科普研学工作。截止目前,园区已研发课程100余门,课程内容以植物文化、生态文明、园林园艺等自然教育为主,非遗传承、手工DIY、励志拓展、劳动教育等为辅。为打造郑州绿博园自然教育研学基地,一方面加大植物引种力度,另一方面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断巩固并持续完善课程设计,提升导师素质和服务能力,努力向国家级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和国家级研学旅游示范性基地(营地)迈进,更好地服务“双减”工作。

2.开展特色活动,落实“双减”工作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2023年,在原有百余门课程的基础上,园区深挖传统民俗、古典工艺、植物科普等课程元素,完成《一本书的诞生——活字印刷》、《大自然的搬运工》、《寸草春晖,感恩母爱》、《科创未来,携手同行》、《秋日香氛唤醒计划》、《大树知秋》等26门科普研学课程的研发及实操演练工作,全年共开展中小学科普研学实践教育团体活动35次,接待科普研学团队132家。除了“引进来”,园区还积极“走出去”,多次组织开展“科普进校园”活动,例如,在2023年5月25日,郑州绿博园“科普进校园,情深意更浓”志愿服务活动走进中牟县土山店希望小学,为小学生们送上了一堂妙趣横生的植物科普课,获得了学校和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科普研学活动内容与校内课程紧密结合,做到研有所学、学有所获,积极贯彻落实“双减”工作。据统计,本年度园区各类科普研学活动服务学生人数已达8万人。


3.加强安全教育,强化安全管理

科普研学实践教育活动的成败,安全是关键。一是加强课前安全排查。每次活动前,科普研学导师会对课程所在场地进行安全检查,对存在路面破损、湿滑、电源故障、设备故障等进行检查,对存在问题及时上报整改,对无法及时整改维修的进行教学场地的调整。二是加强学前安全教育工作。每次活动前将科普研学的安全须知发送给学校和团队进行学前安全教育。三是强化学中安全管理。每次科普研学实践活动时,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提醒,行学途中对学生的不文明和不安全行为进行劝阻。四是回程安全提醒。团队返回时会提醒研学团队注意返程安全,根据返程时间与团队沟通,确保是否安全抵达。通过有序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服务,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在全国科普日、全国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等重要主题日期间举办主题科普活动的情况。

郑州绿博园结合园区实际,通过广泛动员和精心策划,积极组织开展全国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全国科普日、爱鸟周等主题科普活动。现将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1.组织开展林业科技活动周

为进一步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大力弘扬科学精神,树立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持续推动河南林业科技创新成果和展示郑州市林业科技成效,2023年5月20日至31日期间,郑州绿博园按照上级科技部门的文件精神统一部署,精心组织和安排,以“热爱科学,崇尚科学”为活动主题,举办了2023年林业科技活动周。活动利用展板、宣传页、条幅、科普图书、宣传实物、专家咨询台、科普讲座等形式,宣传林业科普知识。包括国家科技活动周相关内容宣传、林业科技相关法律知识宣传、林业产业创新产品展销、组织开展科普公益课堂、开展“格物致知·科普滋润心泽”科普研学活动等内容,本次活动共有2000余人参与。

通过开展林业科技活动周,普及了科学知识,宣传了科技方针政策,极大地提升了全民科学素质和创业就业技能,引导人们自觉运用现代科技来改善生活,激励广大群众开展科技创新、创业活动,对建设和谐社会、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高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组织开展科技工作者日活动

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力宣传党中央对科技工作和科技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郑州绿博园于2023年5月底至6月上旬,积极组织开展以“点亮精神火炬,科普筑基惠民”为主题的系列活动。活动包括科普场馆面向社会开放、开展林业科普志愿服务、营造科普宣传氛围等。同时,园区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官方网站等自媒体,广泛宣传科技创新,鼓励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

通过活动,使园区充分发挥林业资源优势,进一步践行“全民创新,人人有责,人人可行”、“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等科普理念。



3.组织开展全国科普日活动

今年是第20个全国科普日,也是一年一度的科普盛会。2023年9月17日,郑州绿博园举办了一场以“科创未来,携手同行”为主题的全国科普日活动。活动实施过程包括“欢乐开营,自然游戏”、“造访植物世界,播下科学种子”、“创意自然手创,开启阳光魔法”、“鸟类知识科普,守护蓝天精灵”、“互动分享,快乐结营”五个环节,本次活动共有54人参与。

本次全国科普日活动,不仅让同学们学到植物、鸟类等科普知识,而且还增加同学们对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关注。通过观察鸟类的行为和习性,同学们可以更好地了解鸟类的生态角色和生活习惯,从而更好地保护它们的栖息地,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树“热爱科学、崇尚科学”风尚,做新时代的追梦人。



4.组织开展“爱鸟周”活动

爱鸟周是维护自然生态平衡而面向社会开展的一项大型公益宣传活动。2023年4月26日,郑州绿博园依托“爱鸟周”这一公益生态活动,结合园区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举办了一场以“大手拉小手,共迎爱鸟周”为主题的爱鸟周活动。活动实施过程包括“绿意满园,寻找春色”、“走进自然,以植品典”、“绿园红心,坚定信念”、“走近展园,感受园林”、“走近动物世界,领略自然之美”五个环节,活动共有100余名学生参与。

通过本次“爱鸟周”活动,提高了同学们的爱鸟护鸟的意识,增强了同学们爱鸟护鸟的责任感,为全社会爱鸟护鸟、保护鸟类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也激发了广大群众爱鸟护鸟的积极性,为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四)通过网络媒体平台向公众公布开放信息、科普教育活动信息、展教资源更新情况等公共科普服务信息等情况。

园区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官网、抖音、微视等科普宣传途径,发布花期时令、植物文化、科普活动、节庆活动、展园科普、开放信息、科普资源等,着力打通科普传播的“最后1米”,提升科学传播能力和水平。截止目前,2023年,园区微信公众平台共发布各类文章360篇,浏览总量达117.8万次,目前已拥有粉丝509920位;官网同步更新微信公众平台内容;抖音共更新视频173个,浏览总量达200万次,共登上同城榜7次;快手共更新视频94个,浏览总量达70万次;腾讯微视共更新视频75个,浏览总量达90万次;小红书共更新视频93个,浏览总量达50万次;微信视频号共更新视频94个,浏览总量达100万次。园区利用丰富多样的传播途径,坚持科普信息化建设常态化,提升园区科普宣传水平。

(五)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等情况

多年来,郑州绿博园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围绕新时代文明实践开展志愿服务工作,助力营造文明旅游新风尚,有效推进志愿服务工作制度化、社会化和常态化。

郑州绿博园积极对接社会需求,整合园区资源,按照“六有一落实”标准,建设两个“绿城使者”志愿服务站,累计招募291名志愿者,常态化为广大游客提供行李寄存、手机充电、广播求助、爱心婴儿车、无障碍服务等5大类22项志愿服务项目,每年组织文明旅游、环境保护、扶弱助残等志愿服务活动20次以上;依托18家商户建成18个文明旅游志愿服务岗,在日常工作中充分发挥“文明旅游督导员、安全巡视员、标准化检查员”岗位服务优势,让游客在绿博园时时刻刻都能享受各类志愿服务,以实际行动传递爱心和文明。

为大力弘扬红色文化,培养爱国情怀,绿博园积极倡导“绿园红心”理念,依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馆红色宣传阵地,开展“绿园红心”志愿讲解项目,每年吸引大量机关、企事业单位、学生团队和社会团体来此开展红色主题教育活动,不断培育主流价值观,弘扬文明新风尚。

依托丰富的科普资源,园区与社会公益单位和机构联合,邀请贫困村儿童、留守儿童、残疾儿童等参加园区科普教育活动,让他们感受到党和国家对他们的关心关爱,树立良好的生态科普品牌形象。



(六)科普工作经费及人员情况

1.科普工作经费情况

为强化绿博园的科普教育功能,开园以来,绿博园持续加大科普资源配置投入。为规范科普工作经费的使用和管理,园区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的财务管理制度,切实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支持和促进科普事业的发展。截止目前,2023年,郑州绿博园科普相关工作共支出510万元,主要用于园区科普设施建设、科普活动开展、科研项目实施、植物引种驯化、园林景观提升、科普宣传推广等,助力园区科普事业发展。

2.科普人员情况

近年来,绿博园不断引入高质量人才。目前,拥有高级职称1人,副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6人;研究生学历7人,本科学历56人;专职科普人员20余人,兼职科普人员40余人,为园区科普课程开发、科普研学活动、科普宣传、植物引种驯化、植物栽培养护、植物保护研究及生态景观配置等方面提供保障。

二、特色工作

)加强植物引种,重视物种多样性

为丰富园林绿化资源,提高园区绿化水平和生物的多样性。园区根据植物对生态环境的适应性,科学制定引种计划,有效推进园区的植物引种驯化工作。目前,园区已拥有各类植物1300余种,其中水杉、水松、南方红豆杉、苏铁、银缕梅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18种;金钱松、秤锤树、喜树、黄檗、夏蜡梅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22种,青钱柳、青檀、刺楸、瘿椒树等河南省重点保护植物14种;目前引种植物长势良好,吸引了郑州市周边园林绿化部门多次前来考察,作为新型绿化树种大力推广,进而增加中原地区园林绿化树种的多样性。

(二)建设植物种质资源库,推进科研项目实施

郑州紧邻我国南北分界线,是南北方植物的过渡地带,也是开展植物引种驯化的最佳地区之一。近些年,园区通过“南树北引”、“北树南迁”和“东西并蓄”,不断加强植物引种,使郑州绿博园成为了集树种展示、标本展示、植物文化、植物科普等多位一体的科普教育基地。同时,结合园区植物资源优势,按照“科研项目有序推进,科研水平稳步提升”的基本工作思路,以植物引种为基础,以科学研究为支撑,积极落实夏蜡梅属种质资源收集圃和丁香属种质资源收集圃2个科研项目的实施工作,努力开拓创新,提升科研水平。截止目前,2023年,园区已建成了夏蜡梅属种质资源收集圃,收集夏蜡梅属植物2个种、1个杂交种和4个栽培品种,共计254株。同时,为落实丁香属种质资源收集圃建设项目的调查与收集任务,2023年,园区科研工作小组前往北京、河北、内蒙古、辽宁以及河南的新乡、济源、洛阳等地进行了丁香属种质资源的调查、鉴定和收集工作,不断推进丁香属种质资源收集圃建设项目的实施进度。

)重视校企合作,提升科普研学水平

绿博园高度重视与国家、省、市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的交流与合作,先后与河南省林科院、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和科研单位达成合作意向,联合开展科技攻关和技术合作,建立科学实验室,申报科技项目、搭建技术平台、培养专业人才等,建立长期稳定、协同发展的长效机制。

(四**)赋能植物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植物文化”是生长在年轮里的中国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郑州绿博园以园区植物资源为契机,打造了国内唯一的特色植物文化科普景观群。通过充分挖掘植物中所蕴含的民族文化精神,围绕“巧借时令、神话传说、历史典故、名人轶事、诗词歌赋、姓氏文化、民风民俗”等类型,实施建设了“嫘祖始蚕、杏坛设教、椿萱并茂、海棠花开”等100余组文化景观。鲜活的文化血脉让科普生机勃勃,让教育更加有趣。

)拓展宣传方式,提高科普宣传效果

一是借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科普信息化。为方便入园游客了解郑州绿博园动植物、展园、科普研学活动等信息,园区树牌、动物标识牌、展园、宣传手册、宣传折页等增设了二维码,再配合园区提供的免费无线网络,游客只需通过手机扫描即可看到图文并茂的动植物知识、展园介绍及科普研学活动等,使广大游客获得更便捷、更全面的科普教育,增强了科普趣味性。二是制作了绿博书苑科普展示牌,包含中国八大国宝植物、中国传统十大名花、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中国十大最美森林等科普内容,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展示生态科普内容,使游客在游园的同时能够及时的了解到相关的科普知识,使科普教育更加趣味化。三是建设湿地生态立体展示(缸),主要模拟展示湿地生态环境,全方位展示湿地生态系统,有利于公众认识湿地,普及湿地生态知识,不断提高全民对湿地的保护意识。四****是充分利用园区科普知识宣传栏和LED显示屏,定期更换内容,播放科教片,为游客提供更为全面的科普宣教服务。五****是充分利用园区官网、微信公众号、抖音、微视、快手等平台,发布科普研学活动、植物科普、植物文化等信息。

)细琢精品科普线路**,丰富科普课程体系**

郑州绿博园科普研学工作始终围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核心理念,整合园区动植物资源、植物文化雕塑、园林景观元素等资源,结合内外环线路,精雕细琢,深度研究,开发了8条生态科普精品线路,进一步整合资源、丰富科普课程体系、明确科普教育目标,促进郑州绿博园科普工作高质量发展。

三、问题不足

郑州绿博园虽然在科普研学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依然存在不足与差距。一是科普研学导师水平参差不齐,有待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二是科普宣传推广传播力度不强,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部分科普设施相关科普内容不够全面,有待进一步更新完善。

四、工作建议

(一)积极建设国家级(国际性)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教育基(营)地

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等文件要求,建设国家级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教育基(营)地,实现高效利用科普资源,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地开展科普宣传教育,推进科普工作常态化、长效化,帮助青少年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推动提升公众科学文化素质和全民科学素质。

(二)深挖文化内涵,推动文化科技的融合发展

科技的发展为文化增添了新的内容、丰富了表现手段、增强了表现力。而文化的蓬勃发展,也能为科技创新营造更好的氛围和环境。科技部等六部门印发了《关于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基本形成覆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文化和科技融合创新体系,实现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因此,科普教育基地应持续对植物、园林、民风、民俗等文化载体进行深挖细究,不断完善,形成区域特色文化体系,从而加快文化科技的成果转化,推动文化科技的纵深发展。

(三)提升科技水平,加强文化大数据建设

信息化新时代下,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等云端技术实现前端服务的技术已逐渐成熟。打造沉浸式体验空间,通过角色的剧情演绎,加持3D全息投影、声光电环绕投放等前沿科技装备,形成主题明确、结构分明的“情景故事”,公众可参与、现场能体验,在强化氛围代入感的同时,让科普教育更加有趣、更为生动。同时运用大数据的实时分析,制定关联性、导向性的管控机制,实现“智能化、质优化、标准化、高效化”的资源分配,最大限度完成“文化+科技”一体两翼的融合发展。

郑州绿博园这个充满活力的绿色引擎,将继续致力于打造高质量综合性绿色科普基地工作,以激发公众对科普研学的兴趣,以营造良好的科普氛围为己任,为弘扬民族文化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质,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