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石林石得利地质博物馆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2023 年度终期科普绩效自评报告

石林石得利地质博物馆
原创
展品有化石、矿物、宝玉石、观赏石、钟乳石、名木乌木等。
收藏

石林石得利地质博物馆(以下简称博物馆)是由石得利地质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非国有博物馆,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石林风景名胜区,于2012年春节正式对外开放。博物馆以普及地球科学及文化为主题,收藏展示展品上万件,国宝级展品上百件,其中有10件展品被评定为大世界基尼斯之最,均为源于天然的自然产物和珍贵地球资源,包括钟乳石、化石、矿物、宝玉石、地质作用产物、观赏石、名木乌木、珍稀活体爬行动物等多个类别。


博物馆始终坚持“地球不需要人类,但人类需要地球,地球给我未来,我为地球添彩”的信念,以“地球与生命”“地球与生活”“地球与科学”“地球与文化”为主题,以“认识地球、了解地球的演化发展历程、知晓地球资源、自然环境与人类生存的密切关系”为主线,以“提高民众科学素质和保护资源、爱护环境意识”为己任,将安全性、科学性、趣味性、体验性相统一,通过展馆、展区及展品之间科学性、系统性的主题关联,将深奥的地球科学以贴近生活的形式呈现,重视对科普、生态文明教育及环境教育形式及内容的创新,激发大众,特别是青少年探索地球奥秘的兴趣、保护地球环境及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识。是开展自然科学普及、生态文明教育的极佳资源和场所。


截至2023年,博物馆已获得“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中国科普研学联盟优秀品牌”“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云南省科普基地”“云南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云南省环境教育基地”“云南省特色文化产业示范企业”“昆明市科普精品基地”“昆明市环境教育基地”“昆明市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昆明市文明单位”“昆明市名牌产品”“石林县优秀非公企业”“石林县研学旅行教育基地”“石林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石林彝族自治县2016-2020年度科普工作先进集体”“昆明市科普教育基地”“昆明市青少年科学工作室”等荣誉称号。


一、科普工作情况
(一)2023年度,博物馆无休开放,向公众提供人工讲解和中英双语智能语音导览服务,并针对青少年、农民、城镇劳动者等《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提到的科学素质提升重点人群实施优惠开放、对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军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免费开放。年度接待社会公众人次约30万。

在科普讲解服务之外,博物馆制作科普宣传视频,通过园区内设置的触摸屏、LED显示屏、灯箱灯柱、宣传栏,向公众开展与博物馆主题相关的地球科学、环境教育等科普服务。


(二)青少年群体青少年是科普教育的主要对象, 博物馆开展科普助力“双减”工作,科普活动进校园,博物馆积极开展馆校合作,校园,让青少年学生充分博物馆资源开展学习。还与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云南经济管理学院签订合作协议,成为校外实训基地,在人才培养、科普活动、研学旅游、学术研究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2023年度主要开展的工作有:
4月22日,走进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结合世界地球日主题,开展流动博物馆、科普剧表演,服务学生2000余人次;


6月1日,邀请心理咨询专家赵建新教授前往北航云南创新院实验学校,为九年级全体师生开展“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公益考前心理辅导讲座,服务学生1000余人次;


8月10日,在县科技馆“科创筑梦”青少年科学节活动为石林县中小学生开展科普剧与科学实验秀,服务学生400余人次。


(三)每年的重要主题活动日期间,博物馆根据活动日主题和大众关心的科学热点话题,结合博物馆展陈主题,以发放宣传册、流动专题展、科普有奖竞答、科普表演等形式,组织开展科普宣传和教育活动,并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提交主题日活动方案和总结。


2023年度开展情况如下:
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 以科普视频展播、科普讲解、专题科普展览形式开展科普宣教活动,参与大众1000余人;

5月下旬,社科普及宣传周,以科普视频展播、宣传资料发放、科普讲解、主题普法讲座形式开展科普宣教活动,参与大众800余人;

5月下旬,科技活动周,以科普研学、科普有奖竞答、科普视频展播、社区流动博物馆、宣传资料发放形式开展宣教活动,期间受邀参加“2023年昆明市科技活动周启动仪式暨群众性科普活动”,并获得了“2023年科普精品项目”荣誉称号,参与大众5000余人;

6月5日,世界环境日,以科普视频展播、社区流动博物馆、宣传资料发放形式科普宣教活动,并组织科普志愿服务队走进社区、景区,开展科普公益环保行动,参与大众300余人;

8月15日,首个全国生态日,以科普视频展播、科普研学形式开展科普宣教活动,参与大众300余人;

9月中旬,全国科普日,以科普研学、科普有奖竞答、科普视频展播、科普表演、宣传资料发放形式开展科普宣教活动,参与大众800余人。

(四)博物馆设有官方网站(网址:http://ynslsdl.com/)、微博(账号:未来也来公园)、微信公众号(账号:石林石得利地质博物馆),向公众公布开放信息、科普教育活动信息、特色展陈科普视频、中英文展品图文信息、图文信息及相关趣味科普文,2023年度更新科普文章50余篇、科普视频200余个,开设科普栏目《地球探长》1个,截至11月,年度内总阅读量/观看量约1400000人次。


(五)博物馆自建立之初就成立了科普志愿服务站及服务队,长期通过捐赠学习生活物资、开展科普宣传和教育活动等形式开展科普志愿服务活动,2023年度,服务队和科普公益行项目入选云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云南省新时代文明实践社科普及志愿服务行动项目立项名单。

年度内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如下:

2月26日,参与石林县科协“流光‘益’彩 · 科技筑梦”--长春中国流动光学科普石林站巡展活动;

6月15日,与石林县人民检察院联合,开展以“检察公益诉讼的制度与实践”为主题的普法讲座。

8月10日,参与石林县科协“科创筑梦”青少年科学节活动;

2021年至今,博物馆持续开展面向青少年学生开展科普公益研学活动,仅收取材料成本费用,并对贫困学生群体实行减免政策。

通过“科普公益行”活动的持续开展,丰富了科普工作的形式和内容,满足大众多样化的科普需求,调动大众广泛参与科普。

(六)博物馆每年度投入约800000元作为科普经费,由专人保管,做到专款专用,用于用于科普产品研发、更新和完善科普内容和科普展示功能、突出科普教育主题、开发科普资源、培养科普人才、开展科普活动、推动信息化建设、绩效奖励等,保障所有科普工作正常开展。

在人员方面,博物馆设有科普工作组,由馆长担任组长,制定科普工作管理制度,建立科普创新激励机制。重视科普人员的服务礼仪和专业素质的培养,月度开展科普培训考核,季度开展礼仪和安全培训考核,年度举行科普创新技能大赛、科普讲解大赛等比赛,在比赛中创新和进步,并给予激励;不定期与其它科普场馆进行馆际合作交流,并积极组织科普人员参加各级科协、科技主管部门、科普研学联盟等组织的培训活动,提升科普能力,创新科普内容,拓展科普形式。专职科普人员中,大专学历及以上者占90%以上,兼职科普人员大专学历及以上者占47%,专业涉及旅游、历史、地质、艺术、外语等方面,并成立科普志愿服务队。能提供专业讲解、研学等多种形式的科普服务。

二、特色工作

博物馆根据教育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的《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积极探索和持续实践开展研学教育工作,通过挖掘自有科普研学资源内涵,参考结合学校教学大纲,以“地球与生命”“地球与生活”“地球与科学”“地球与文化”四大主题设计研学课程,并在实践中对课程进行优化和分龄设计,开发出多项适合亲子、中小学生、大专院校学生的探秘地球主题研学课程和研学路线,并为各年龄层、各主题的研学课程设置丰富的互动体验活动,开展的研学课程中均由博物馆原创设计,其中《地球“变形”记》系列课程通过云南教育对外交流中心2020年-2021年度研学实践与劳动教育课程项目评审;《疯狂的地球》系列课程入选由中国科协科普部、中国科协科普活动中心编撰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019年优秀科普活动案例精编》;2021年《地球与人类》系列课程被云南省教育厅办公室评为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优秀案例。

其中特色课程主要有:

1、研学探究课程

分为大主题研学探究课程和小专题研学探究课程,大主题研学探究课程根据“地球与生命”“地球与生活”“地球与科技”“地球与文化”四大主题,每个主题将三个相互关联的专题展区进行专题内容融合,通过研学手册设置的任务、问题和实践体验活动,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开展研学探究。目前主要设置以《地球“变形”记》系列研学课程(地球生物变形记、地球资源变形记、地球地貌变形记)为基础进行分龄和优化设计的课程8个。
小专题研学课程为大主题研学课程的进阶和深度研学课程,以入选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优秀科普活动案例汇编的“疯狂的地球”系列研学探究课程为基础进行分龄和优化设计,实行小班精品制,针对不同青少年的兴趣和需求,选取一个展区或展品某个角度具体独特的知识点,因人而异地开展个性化深度探究学习,使课程更具开放性和启发性,目前已开发设置课程12个。

2、沉浸式研学探秘课程

根据基地展陈资源和主题,设计参与性、趣味性和沉浸感强的冒险故事,让青少年以冒险闯关的形式完成设置的任务,在过程中在游戏和体验中,获得知识和乐趣,开阔视野,提高科学素养,激发求知欲和探索的勇气。目前设置的课程主要是入选2018年全国优秀科普活动案例的原创大型科普探秘研学活动《恐龙复活夜》和以揭秘夜明珠的传说和矿物发光原理为主线的《发光探秘》。

3、科普研学职业体验课程

结合本基地展陈内容的科学和文化内涵,拓展研学实践课程中的教育和劳动技能元素,以职业体验为主题,设置“超级讲解员”“小小考古家”“未来玉雕师”等课程,让参与者在体验职业的艰辛和乐趣的同时,掌握知识、锻炼技能、培养科学探索精神。

4、科学表演研学课程

以艺术+科学的形式,结合展陈主题开展科普剧表演和科普实验秀,科普剧表演让青少年在充满趣味的观摩或参与排演的过程中获得科学精神的启迪,其中原创科普剧本《地球与她的小精灵们》、《生物通关大考验》以及《大陆漂移说诞生记》分别获得全国科学表演大赛一、二等奖及优秀奖项。科普实验秀依托2023年开设并入选昆明市科协认定的16家2023年昆明市青少年科学工作室之一,开展科学实验的研发与表演,并多次在园区内及受石林县科协邀请,为县内中小学生开展科学魔术表演。




2023年度开展研学实践工作情况如下:
1月14日,组织开展儿童幸福会“探秘地球”研学实践活动,参与学生50余人;

2月25日,组织开展建行昆明分行私行中心高端客户地质构造变迁——地理启蒙研学亲子活动,参与亲子家庭200余人

3月3日、3月日、3月24日,组织开展北航云南创新院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研学教育实践活动,参与学生3000余人;
8月6日,组织开展2023年新时代文明实践青少年科技教育暑期夏令营第二期未来也来·石得利地质博物馆站,参与学生80余人;

11月6日,组织云大附中呈贡校区师生开展探秘地球宝藏专题研学活动,参与学生1600余人;

11月17、18、19日组织宜良北航实验学校开展地球文化、中医药文化、海洋文化主题研学,参与学生3000余人。

三、遇到的问题与不足
在开展科普工作的过程中,博物馆遇到的问题与不足如下:

(一)博物馆建设

由于博物馆的非国有性质,在品牌宣传、资金筹集、项目建设方面主要依靠公司自身,在收入有限的状况下持续对软硬件进行建设提升较困难,除了基地自身着力开源节流解决上述问题外,还需要上级部门给予政策扶持、资金补助及宣传推介。

(二)人员培养

目前博物馆的科普人员有不同的专业背景,虽然可以在科普工作中各自发挥不同的才能,但在对涉及博物馆展陈主题的地球科学相关知识学习,以及对大众开展科普讲解、研学教育的理论和技能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另外,鉴于博物馆的非国有性质,人员的流动性相对较大,在培养科普人员的稳定性方面有很大的挑战。

四、工作建议

针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工作开展,谨提出建议如下:

一是加强研讨交流共建机制,发挥科协联系广、信息多、人才聚集的优势,推动基地之间的融合联系与资源互补,为基地、学校、科研院所建立沟通的桥梁。促进基地之间相互学习其他基地的优秀案例,提升科普工作服务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是引导基地充分发挥自身特色和区位优势,将科普基地的科普资源同文旅产业发展有机结合,提升科普资源的趣味性和独特性的同时,为当地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三是利用“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等重要主题活动日,组织区域内各基地联合开展科普宣传活动,建设科普阵地,全面提升科普教育基地的影响力、品牌知名度及组织开展活动的水平。

石林石得利地质博物馆
2023年12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