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肿瘤防治科普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023年度终期科普绩效自评报告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重庆市肿瘤防治科普基地依托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重庆市肿瘤研究所、重庆市肿瘤医院、重庆市癌症中心)建设,结合重庆市癌症中心职能职责,以科普基地为载体,以肿瘤防治核心知识点普及为切入点,以互动体验、知识传播为主要形式,满足公众多样化的科普需求,组织肿瘤防治科普专家团开展“重点实验室开放日”“胖熊医生科普体验馆”“胖熊医生讲趣味医学史”等互动体验活动。同时充分利用联合搜狐健康、凤凰网等媒体平台,打造“胖熊云科普”直播间。联合总工会、科技局、科协、卫健委开展科技志愿服务宋健康活动。
一、工作情况
(一)本年度向公众提供科普服务工作,开放天数、接待观众量等基本情况。
重庆市肿瘤防治科普基地是教育培训类科普基地。“科普+基层培训”,肿瘤防治科学传播专家团深入基层开展健康科普方式能力提升及技术能力提升工作58场,受众6890人;接待参观70余场,受众1500余人;“科普+康复管理”,联合共建重庆市癌症康复科普基地,联合15个区县构建癌症康复管理体系,累计20000余名康复患者参与进来,开展科普走进病房活动11次,组织大型科普活动8场,惠及2000余名癌症患者,并联合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抗癌日常 康复有方》科普图书一套;“科普+创新党建”依托医院各支部党员干部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红岩周末义诊”系列活动12场,发挥党建引领示范作用;“科普+创新文化”创作“胖熊医生”系列文创产品6件,用于科普活动互动奖励,扩大医院文化品牌影响。《肿瘤防治科普丛书》获中国抗癌协会科普奖,医院获得2022年度新浪健康最受喜爱的科普医疗机构。《构建“四位一体”以全民健康促进为核心的肿瘤防治科普模式》在国家卫生健康委“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作了经验介绍。
(二)本年度开展科普助力“双减”工作,科普活动进校园、服务学生人次等情况。
结合中国学生营养日、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科技工作者日、世界无烟日等重要时间节点,针对全市中小学生、青少年、高校师生等不同年龄人群的健康需求,开展科普进校园活动12场,走进沙坪坝区树人小学、育英小学,重庆市奉节中学、重庆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等校园,服务中小学师生1200余人次,服务高校师生600余人次。联合搜狐健康、新浪健康等媒体通过线上科普直播的方式,开展健康大讲堂、科普讲座、网络问诊等活动。开展《全民营养周:合理膳食 食养是良医》《为什么青年人会心脏猝死》《宫颈癌疫苗知识知多少》等6场专题线上科普,单场线上观看量107.4万人次;《什么是后生元?》在线观看量83.9万人次。
(三)在全国科普日、全国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等重要主题日期间举办主题科普活动的情况。
1.全国科普日。基地积极参加重庆市主场活动,在星汇两江广场、磁器口广场、创客港、门诊广场等四地,开展“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助力科技自立自强”主题活动4场,活动现场开展针对不同人群的精准科普,面向中小学生开展“水果手术”“细胞书签制作”等体验活动,针对市民开展义诊、健康科普知识竞猜活动,针对患者及家属、医务人员开展健康竞走打卡、人文互动、心理疏解活动,累计受众5000余人。如结合世界淋巴瘤日,依托沙坪坝区刘耀教授科普工作室策划“City Walk(城市漫步)”主题活动,组织患友及医务人员开展城市健康竞走活动,沿途设置健康补给打卡点,健康知识闯关问答,从淋巴瘤的早筛查、早诊断和全生命周期的康复3个层面全面了解淋巴瘤的科普知识。联合曾晓华教授科普工作室策划粉红丝带月暨中秋关爱患友等品牌科普活动12场。围绕2023年第十五届国际甲状腺知识宣传周开展系列肿瘤防治核心知识普及讲座8场,以加强健康知识科普宣传,提升公众健康素养。程风敏同志荣获沙坪坝区最美科普志愿者。基地荣获重庆市全国科普日优秀组织单位,“淋巴瘤日 城市漫步”入选全国科普日优秀活动。
2.科技活动周。基地组织参加市级主场健康生活展区开展为期三天的科普展示,策划为期一周的“小小手术间”主题科普体验活动5场;开展中小学科技实践活动,接待4所中小学师生近1000人参与互动体验活动,开展科普进基层活动3场。组织选手参加重庆市科普讲解大赛,刘红丽、刘金雨、范芳翠分获沙坪坝区一二等奖,获“沙坪坝区十佳科普使者”称号,医院荣获沙坪坝区优秀组织奖。刘红丽同志获得重庆市科普讲解大赛三等奖、“重庆市十佳科普使者”称号,并代表教育部参加全国科普讲解大赛。
(四)通过网络媒体平台向公众公布开放信息、科普教育活动信息、展教资源更新情况等公共科普服务信息等情况。
基地积极打造科普宣教中心,联合搜狐健康、百度医典、爱问医生等平台开展“云”上科普活动,全年累计开展科普直播185场,在线观看人数达到2288.27万人次。联合人民网、上游新闻、中国网等官方媒体发表科普文章514条。录制《这三类人群 需重点提防女性健康“第一杀手”》等电视节目43期。通过《健康时报》《生命时报》等健康类报纸发表科普文章222版。联合沙坪坝区科协,牵头策划“黄葛树下科普故事荟”“沙磁科普基层行”等系列主题科普活动。通过科技志愿服务平台、科普中国、医院官方微信、微博等渠道进行发布。其中,黄葛树下科普故事荟,在搜狐健康、新浪健康、凤凰大健康、百度医典等平台播出,科普直播 26 场,12 个科室近 20 名专家在新浪健康、爱问医生、搜狐健康、良医汇、抖音、微博、视频号等平台面向大众开展26场健康宣讲,累计在线观看人数超过300万。
重点关注和策划世界癌症日、肿瘤防治宣传周、国际儿童癌症日等肿瘤领域健康节点的公益活动。各新闻媒体刊发相关报道40多篇。新华网推出访谈视频在总网展示,点击量超过200万。紧跟“冯提莫罹患甲状腺癌”“阿斯巴甜致癌”等健康热点新闻,联合各媒体采写《“好声音”亚军张恒远去世,怎么区分黑色素瘤和痣》等报道;关注医学新技术科普,联合CCTV12社会与法制频道《直通手术室》节目开展食管癌直播访谈内容,全网观看共计95.5万人次。联合上游新闻先后制作系列科普节目,多渠道推送:攀‘珠峰’,擒‘癌王’;去治“不治之症”等专题。
(五)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等情况。
一是开展科技志愿服务全年联合重庆市科协、市科教文卫体工会、市科技局、市卫健委等部门,对接江北区、沙坪坝区、酉阳、渝中、奉节、黔江等区县策划开展“喜迎二十大 科普送健康”为主题的癌症防治行动科普进机关、企、事业单位、进社区、进高校等基层行活动119场,线下活动累计受众50000余人次,开展甲状腺筛查3000余例,以“科普+惠民服务”形式推动科技志愿服务常态化发展。焦肿瘤患儿的身心健康,围绕住院适应、科学探索及艺术疗愈开展志愿服务,“翱翔之翼”大学生科技志愿服务项目服务实施全部完成,并完成资料整理和结项报告大纲撰写;乌丝带爱心捐发项目“公益化”发展,面向全国扩大捐发范围,项目实现慈善运营,扩大社会影响力和受众范围。
(六)科普工作经费及人员情况。
2023年医院科普专项193万,支出177.89万元,全院科普平台9个,基地专职科普管理人员11人,科学传播专家团专职成员47人,遴选200余人充实科普创作团队,制定《科学传播专家团管理办法》,对科普专家进行积分制管理,实行动态调整能上能下。对援藏援外、支农支医等工作人员赋予一定科普任务。
二、特色工作(结合本行业、本地区实际组织开展的特色工作情况。)
“胖熊医生谈肿瘤防治”是重庆市肿瘤防治科普基地着手打造品牌科普项目,依托研究所的学术资源和专家团队,先后策划开展了“胖熊医生科普体验活动”“胖熊医生讲科普原创作品”“肿瘤学实验室科普探索”“黄葛树下科普故事荟”等栏目,旨在向普通市民及中小学生普及健康科普知识,提升科学素养。基地原创设计了“胖熊医生”IP科普形象,制作了十类科普文创产品,出版《肿瘤防治科普丛书》《肿瘤防治科普动漫》等科普读物。经过多年建设,该品牌已入选“十四五”重庆重点建设科普自媒体品牌,具有影响力的川渝科普榜样、全国科技志愿服务项目典型案例和全国健康促进医院建设优秀案例。创作团队获得典赞科普重庆年度优秀科学传播团队、重庆市创新争先奖先进集体和全国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先进集体。《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科普体系健康实践案例》获国家卫健委推荐,张维同志在2023年全国健康促进医院培训班做大会交流,吴永忠同志在国家卫健委新闻发布会进行介绍,新华社、中国网等媒体进行报道。
三、问题不足
面对人民群众对肿瘤防治工作的新期盼,科普基地工作依然面临诸多挑战,如国家健康科普专家数量质量有待提升、优质科普作品出版内容还不够多、科普品牌辨识度打造依然需要加强,同时医学科普工作从临床技术化向受众科普化专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信息壁垒及专职科普人员专业能力不足等问题。
四、工作建议
新时代新任务新使命,科普基地将在中国科协及市科协的指导下,坚持受众需求出发,开展科学普及活动;加强主流媒体合作,继续扩大作品传播;完善人文服务体系,做好患者全程管理;加强重大产业融合,持续开发文创产品;着力打造具有重庆辨识度、全国影响力的科普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