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中国农业科学院德州盐碱土改良实验站2023年度终期科普绩效自评

中国农业科学院德州盐碱土改良实验站
原创
从事农业科研与技术推广的专业研究机构
收藏

一、工作情况

(一)本年度向公众提供科普服务工作,开放天数、接待观众量等基本情况。

2023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德州实验站以宣传农田科学管理措施为基础,促进农业科学发展为目标,积极面向农技人员、农户、大中小学生和农业企业等开展科普培训活动,实际服务公众天数200余天,接待各方领导、学者、大中小学生、高素质农民等1100余人。

(1)面向地方政府农技人员:2023年2月,禹城高素质农民培训300余人;2023年4月,德州市农业科教生态工作田间交流会50余人参加;2023年5月,临邑高素质农民培训、宁津县耕地质量提升和化肥减量增效田间培训180余人; 2023年5月,全国小麦产业体系行业专家60余人赴德州实验站陵县基地参观交流小麦稳产高产技术;2023年7月,辽宁省农科院植物营养与环境资源研究所副所长隽英华一行五人到访德州站考察;2023年8月祁阳站高凤菊老师赴陵县基地交流长期定位试验管理办法;2023年10月新疆农垦科学院水利与土壤肥料研究所吴奇峰所长等一行四人到禹城基地和陵县基地交流盐碱改良经验;

(2)面向三农:针对2022年11月份断崖式降温小麦冻害严重问题,2023年年初,德州站积极联络各县市农业农村局,针对冬季旱寒双害、小麦发生大面积冻害、个体生长量不足等状况,制定了镇压-保墒-促根-促早发-早管理-及时追肥等措施,并通过技术培训、田间指导、发放明白纸、新媒体宣传等方式向农民传播小麦管理技术,保障技术落实到田间地头,助力夏粮丰收。2023年11月 徐久凯博士赴宁津县培训高素质农民150余人次。

(3)面向青少年:2023年5月,山东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李絮花教授带领农资专业78名本科生到德州站陵城禹城基地,开展野外实习实践活动;2023年11月,中国农业科学院德州实验站联合普利森希望小学在陵县基地成功举办第二届青少年科普活动-探索食物之源,共有50余名师生参加。

(4)面向企业:2023年9月,贵州赤天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一行3人赴德州实验站陵县基地参观交流,并围绕肥料新产品研发进行深入交流;2023年10月,云南祥丰集团销售副总赵沁、宋金玉等一行4人到德州实验站陵县试验基地参观,围绕增值磷肥、增值复合肥系列新产品的研发、推广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推动祥丰集团磷复肥全面绿色转型升级。

(二)本年度开展科普助力“双减”工作,科普活动进校园、服务学生人次等情况。

(1)与山东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联合开展野外实习活动,共有82名师生参与此次活动。先后对禹城基地、陵县基地的长期定位试验进行实地参观,深入了解田间试验的操作流程和规范,引起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通过观察处理间的差异,结合工作人员的介绍做了详细的笔记,将理论和田间效果结合,对有机肥培肥土壤从而提高作物产量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认识到使用有机肥在农业生产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2)2023年11月探索食物之源-普利森希望小学师生走进德州实验站主题活动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德州实验站举办 共有师生50余人参加。

(三)在全国科普日、全国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等重要主题日期间举办主题科普活动的情况。

在全国科普日举办高素质农民培训,结合实验站特有的长期定位试验和高产技术集成示范田,系统讲解了有机肥的利用、秸秆精细化还田、优化栽培技术等,灌输科学种植理念。鼓励农民进行测土配方施肥,通过田间试验的实际效果向农民展示了化肥减量节本增效的应用情况,并以加倍化肥用量与常规化肥用量做对照,直观展示了大量施用化肥并不会提高小麦玉米的产量,让农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2023年11月 宁津县农民培训 150余人次

(四)通过网络媒体平台向公众公布开放信息、科普教育活动信息、展教资源更新情况等公共科普服务信息等情况。

2023年4月通过德州电视台“三农德州”公众号,以“施肥那些事儿”为主题,进行科普直播,8000余人通过新媒体技术宣传受益。

(五)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等情况。

(1)2023年3月德州实验站工作人员在德州市陵城区佟寨村和时楼村给农民发放明白纸1000余份,帮助农民了解掌握小麦冻后管理补偿措施。

(2)与临邑县中兴家庭农场联合开展兴隆镇测土配方施肥土壤采集培训工作,为期五天对兴隆镇86个自然村进行土样采集工作,德州站志愿者携同中兴农场工作人员深入田间,向其传授土壤采集流程及规范,科学进行选点、采集、制备、检测工作,保障土壤样品的代表性和配方的准确性。

(六)科普工作经费及人员情况。目前科普工作尚无专项经费支持;科普教具、宣传材料、技术培训等科普过程中产生的费用均由公用经费支出;科普人员由德州实验站工作人员专职或兼职担任。

二、特色工作

结合本行业、本地区实际组织开展的特色工作情况。

山东省德州市是全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自“吨半粮”建设以来,各县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创建高标准农田,培育高素质农民。中国农业科学院德州实验站一直以来以中低产田改造和绿色高产创建为目标,在2015年创造了冬小麦超700公斤,夏玉米超1000公斤的超高产记录。德州站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依托基地特有的长期定位试验开展田间课堂,吸引各类人员参观交流。1、结合禹城基地绿色高产创建示范田、有机无机配施长期定位试验、不同秸秆还田方式长期定位试验对种粮大户进行测土配方施肥、秸秆精细化还田、种养循环等农业技术培训,每年为德州市各县培养高素质农民1000余人。2、与学校合作,结合国家“双减”政策,展开农业文化教育,根据不同学生类型开展不同专题田间讲堂。3、德州市表土以壤质和砂壤质为主。境内东南部为河床高地,多分布揭化潮土,中西部地势低平,潜水位高,以潮土和盐化潮土为主,北部低洼地以盐化潮土为主,局部分布盐土,生态环境脆弱,但生产潜力巨大,在黄淮海平原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在当地开展的长期定位试验对提高粮食产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进乡村振兴有重大意义,经过近40年的科学研究和试验示范,取得了一批重要科研成果,盐碱荒地变成了华北粮仓。如今,通过与各地不同领域学者进行科普合作交流,将高产技术“带出去”,为全国各地农业的发展提供助力。

三、问题不足

在开展科普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存在的不足。

1、科普工作开展的深度和广度不足:目前大部分科普人员为基层科研工作者,对科普对象、科普形式的多样性研究不够深入,导致科普深度和广度不足。

2、科普组织与大众需求存在脱节:虽然说国家对科普工作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在增加,但是在基层,社会需求与科普组织之间存在严重脱节现象。以青少年科普为例,在双减行动下,中小学生本身有时间和需求接触不同的知识,但是对于学校而言,由于师资力量有限及课业压力,劳动实践课程等被无限压缩导致学生需求不能满足。

3、科普工作的延续性不高:不论科普对象是农民还是青少年,他们对知识的需求不是仅仅一次科普就能解决的,但是在现实科普中,“一次性”的科普对象时有发生,“知识休学”的科普内容亦经常可见,这在一定程度上大大降低了科普的实用性。

四、工作建议

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工作的意见建议。

(1)设立专项经费提高科普积极性:为了激发社会组织科普的积极性,应该设置专项经费给予相对支持。比如说科普过程中产生的材料费、交通费等可以按年给与一定经费支持;可以设定科普人员科普补助专项资金等。

(2)搭建科普桥梁:科普单位应该与地方政府加深合作,通过地方政府联系科普对象,同时可以加大科普宣传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