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银质棋盘,藏品位于国家海洋博物馆中华海洋文明第一篇章展厅。13厘米见方,高5.5厘米,棋盘正面纵横各15道,在盘上标列了5个小圆点,棋盘下面四面各开两个亚字形框。并附有两个围棋罐,银质。罐形一个宽口鼓腹,有盖,另一个圆形呈盒状,两罐各有棋子若干。整体铸造精良,保存完好。
围棋在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棋类之一,现代围棋棋盘由19条横线与19条竖线组成,构成361个交叉点,标有便于识别棋子位置的星点,中间的星点称天元,棋子分为黑白两色,中国规则要求比赛中各有180子。
(图片来自网络)
中国古代称围棋有弈、碁、手谈等,下围棋又称对弈、博弈、弈棋,传说尧发明围棋以教育丹朱并陶冶其性情,目前围棋的最早可靠记载见于春秋时期的《左传》,三国时期出现对围棋棋手进行评定的围棋九品制,唐时出现棋待诏一职,主要职责是招揽围棋高手与皇帝下棋。围棋逐渐成为知识阶层修身养性的一项必修科目,为“文人四艺”之一。
(《弈棋仕女图》图片来自网络)
日语称围棋为囲碁(いご),《隋书·东夷传·倭国》记载日本“好棋博、握槊、樗蒲之戏”,现存日本最早史书——《古事记》中也多次出现有“碁”字的地名、人名,说明在7世纪,围棋已被日本人所接受。奈良时代(公元 710— 794),围棋在日本宫廷中盛行,《源氏物语》、《枕草子》等文学作品对围棋也多有描写。战国时代末期,围棋被武士阶层视作战争的模拟演示而受欢迎,权臣丰臣秀吉设立碁所,德川幕府时代出现了在天皇或征夷大将军面前对弈的“御城碁”,此后出现了本因坊等围棋世家,并逐步建立职业围棋制度,对现代围棋段位制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1984年,第一届中日围棋对抗赛开幕,极大的推动中国围棋的普及。
(《源氏物语》第四十四帖《竹河》绘卷纸本设色,图片来自网络)
除了日本,朝鲜半岛的高句丽、百济、新罗也同中国有友好往来,特别是新罗多次向唐派遣使者。《新唐书·东夷传》中就记述了唐代围棋高手杨季鹰与新罗棋手对弈的情形,说明当时新罗的围棋也已具备一定的水平。
13世纪初,元朝统治者曾派徐明善出使安南(今越南),他在安南曾看到当地贵族子弟弈棋,并作诗《安南春夜观棋赠世子》:“绿沧庭院月娟娟,人在壶中小有天。身共一枰红烛底,心游万仞碧霄边”。由此可见围棋当时在越南已经较为流行。“壶中洞天,红烛映棋”体现了当时围棋的高雅情趣。
明朝初年郑和七下西洋,留下了不少记录当地风土人情的珍贵文字,如马观《瀛涯胜览》、费信《星槎胜览》、巩珍《西洋番国志》等。《瀛涯胜览》记载“三佛齐国……俗好弈棋。”三佛齐国即今印度尼西亚的一部分。由此可见至迟在明以前,围棋在东南亚国家已流行开来。
围棋从亚洲走向世界是16世纪末期的事,葡萄牙航海家门德斯·平托在旅行日记《费南·门德斯·平托航海记》中记载,16世纪时,葡萄牙航海人员曾在日本学习围棋,并把它带回本国。由此可见16世纪围棋就已经传入欧洲。此后,围棋逐渐地流传到了大洋彼岸的美洲和大洋洲,在欧美各国推广。
围 棋 发源于中国,经过海上丝绸之路的传播走向了世界。海上“棋”路见证了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经济文化交流互往的历史,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文化的融合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