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航天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各级主管部门的统筹安排和指导下,充分发挥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职能,依托高校场馆人才资源优势,带动更多受众感受航天科技魅力、厚植家国情怀,凸显学校中国航天第一校“尖兵”使命,不断扩大自身影响力、辐射力。现将2023年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一、基本工作情况
哈工大航天馆作为公益性场馆全年免费向社会开放,并于2023年8月全面调整开放政策,增加开放日期、延长开放时间,寒暑假取消闭馆日。截至11月已向公众开放240天,为17万人次提供科普服务,其中青少年群体11万人次,约占参观量65%。接待各类团体1764个,提供讲解服务1056场。学生讲解团、老专家志愿讲解团、师生志愿者参与场馆志愿服务超3000人次。航天馆线上全景展厅浏览量近15万人次,线上虚拟展厅浏览量2万余人次,航天馆网站点击数2万余次。
创建“航天科普+航天思政”大中小学一体化育人模式,举办各类科普讲座4期,云参观1次,超700万青少年参与活动,举办航天月主题活动、国庆探馆寻宝等特色活动,推出临时主题展4期,相关工作成效被央视、人民日报、网易新闻等媒体报道。
航天馆经费由学校统筹安排,人员结构稳定。现有专职工作人员2人,兼职老专家4人,物业工作人员6人,学生团队145人。
二、特色工作情况
(一)突显航天特色,航天日系列活动受到广泛关注
“格物致知,叩问苍穹”,围绕第八个中国航天日,哈工大航天馆组织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系列活动,受到受众和媒体广泛关注,累计吸引线上线下超700万人次参与。
为致敬中国航天、庆祝第八个中国航天日,哈工大航天馆推出了原创科普主题展《中国空间站》,参观者通过图文并茂地展板了解到中国空间站的发展历程和各重大时间节点,感受到我国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取得的杰出成就,激发参观者的爱国情怀。
航天月期间邀请重量级嘉宾开授航天科普课。机电学院党委书记赵京东教授带来《即将到来的智能机器人时代——空间智能机器人支撑航天强国建设》带领同学们走进充满魅力的智能机器人世界;航天学院朱嘉琦教授以生动易懂的语言和精彩有趣的实例,深入浅出地将“飞行器之眼-红外薄膜与晶体”这一深奥的领域向学生们淋漓尽致地展现。带领大家探索飞行器的奥秘,了解飞行器对于紫外感知、智能光限幅透明吸波体及红外增透保护的需求等。线上直播航天馆云参观活动由航天学院李传江教授介绍哈工大与中国航天,一张张照片记录着哈工大与中国航天同向同行的足迹,一件件实物述说着国之重器背后的哈工大力量。
同时航天馆还推出趣味游活动,如航天馆寻宝活动、航天知识答题、主题活动区拍照打卡、星空谈话会系列活动,播放《流浪地球》、《独行月球》、《流浪地球2》、《我和我的祖国》等多部航天爱国题材影片。
(二)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发科技创新的原动力
航天馆举办院士寄语展览,我校各领域近20位院士通过精炼的文字为广大青少年指明努力的方向和前进的动力,表达对青少年的期盼和希冀。航天馆将科学家们打造国之重器的故事融入讲解词分享给参观者,引导参观者尤其是青少年感受科学家精神。
科普活动周期间,航天馆携手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邀请我校航天学院李传江教授讲授《中国航天的现在与未来》,用详实的视频、通俗的语言阐述了我国航天事业发现的现状和光明展望,以及哈工大在我国航天领域发挥的重要作用。李传江教授智趣结合地为孩子们编织动手改变世界的科学梦,并邀请同学们在长大以后加入哈工大,为科技进步贡献力量。
航天馆通过联合媒体推出《出彩吧!少年》航天馆研学活动实录;联合哈尔滨第一中学设计研学课程手册,形成研学报告,探讨大中小“校馆”结合多元素质课程体系建设。借助研学方式,让孩子们开拓视野,增长见识,以寓教于乐的方式激发了青少年对科技创新的探索欲,在他们心中播下“航天梦”的种子,从而树立接续传承航天梦想的远大志向。
三、问题不足与工作建议
目前哈工大航天馆和其他社会专业场馆合作沟通较少,与省内其他科普教育基地之间也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资源共享、经验分享不足。建议全国不同区域科普教育基地之间加强沟通交流,优秀基地分享工作经验,实现资源效益的最大化,促进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的全面均衡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