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诺默与双生传说
诺默奖(Nommo Award)是由非洲推想小说协会(African Speculative Fiction Society,ASFS)于2017年创立的文学奖项。
“诺默”一词出自多贡(Dogon)的宇宙传说。多贡人认为诺默是一种来自天狼星的智慧生物,人身鱼尾,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水中,其尾能在陆地上行走。艺术家史蒂文·艾伯童(Stephen Embleton)根据相关传说,为诺默奖设计了图像标识。该形象被处理成上下两个部分,上方是一张漫画式的面孔,下方类似鱼尾,整体垂直于地面,身体左右两侧各有一条代表水面的波浪线。整个形象沿其纵向中线左右对称,对应着诺默的“双生”传说。
史蒂文·艾伯童设计的诺默形象
(图片来自非洲推想小说协会官网)
多贡人称,诺默曾向他们的祖先传授知识,其中就包括天狼星的秘密。生活在西非山区的多贡人是世界上为数不多保留着原始生活方式的土著民族,它们的传统文化中没有诞生文字,靠口语传递生活经验与神话传说,不同于大多数原始部落被视作科学文明对照者的身份,在法国殖民时期,人类学研究者就关注到多贡宇宙观中复杂的天文知识,其中尤以对天狼星的认识令人震惊。天狼星是一颗距地球8.7光年,可被肉眼直接观测到的恒星。地球视角上的天狼星十分明亮且伴有闪烁。根据多贡人的宇宙神话,来自天狼星的诺默告诉当地人,天狼星旁还有一个不发光的小星,这颗小星无法被肉眼观测到,因此很难从地球视角验证其是否真的存在。但有趣的是,多贡人有关天狼星存在伴星系统的说法恰巧同1862年美国天文学家克拉克(A.Clark)的观测结果一致。尽管有研究者认为这些天文知识是由欧洲殖民者带入非洲的,是口传形式的信息偏差造成了有关外星人的误会。但这也只是一种基于结果的合理化推测,仍然无法从根本上排除诺默是“天狼星宇航员”的可能性。1976年,美国作家罗伯特·坦普尔(Robert K.G.Temple)将相关的故事收集起来,汇编成《天狼星之迷》(The Sirius Mestery)。此外,在经典的科幻文学作品中,我们也能看到诺默的身影。例如,在美国著名科幻作家菲利普·K·迪克(Philip K.Dick)1981年出版的小说《瓦利斯》(VALIS,Vast Active Living Intelligence System,庞大活跃生命智能系统)中,诺默以“神”的身份出现。故事中,迪克还提到了诺默与多贡人的关系,以及“双生”与“阳”之特性。
非洲推想小说协会强调,诺默奖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是“非洲人颁发给非洲人书写的非洲推想故事”的文学奖项。协会在对“非洲”“推想”这两个关键词的限定上,采取了宽松的态度,他们认为“推想小说强调的是包容性,而非排他性,它包括科幻小说、恐怖小说、基于传统信仰的故事、或然历史等多种形式。而对推想类体裁作品的关注,旨在尽可能多地囊括任何关于非洲独特书写的可能性”。[1]与此同时,凡是非洲国家的公民,在非洲大陆出生并生活过一段时间或父母有一位是非洲人的作者皆满足“非裔”的身份认证条件,拥有入围资格。确定入围名单后,非洲推想小说协会成员会通过投票的形式确定最终的获奖者。
第一届诺默奖于2017年11月在尼日利亚阿卡艺术和图书节(Aké Festival)上被正式公布。该奖项设置了最佳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和漫画故事四个单元,其中最佳小说与漫画故事的奖金为1000美元,中篇短篇小说的奖金为500美元。诺默奖的出资者汤姆·伊布鲁(Tom Ilube)认为,“科幻小说之所以重要,在于它展望了非洲的未来;而基于传统故事的幻想小说也同样重要,因为它们将我们与祖先联系起来。这两者对非洲发展都很重要”。[2]以“诺默”来命名这一奖项,体现了伊布鲁提到的传统与未来并重原则。在这里,诺默提醒人们,那些看似同非洲传统神话相区别的天文、科技等现代知识体系,或许只是同一事物的两个侧面,它们之间也可能并不构成真正的矛盾。
2017年,首届诺默奖最佳小说颁给了尼日利亚裔英国作者塔德·汤普森(Tade Thompson)2016年出版的《玫瑰水》(Rosewater),这部作品还在2019年获得克拉克奖(Arthur C. Clark Award)。小说讲述了2012年外星人沃姆伍德(Wormwood)降临伦敦,并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变动。作者将大部分故事安排在尼日利亚的一个小镇里,主角卡罗(Kaaro)是一位拥有神秘力量的尼日利亚特工,他奉命对外星穹顶进行调查,这个由外星人建造的巨大神秘穹顶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形态,它每年开合一次,有强大的治愈力,能够带走疾病,使死者复生,但也因此引发了一系列混乱。穹顶修复方向常常难以预料,被治愈者变成多条胳膊、多条腿并不是什么稀奇事。汤普森本人称“穹顶”所带来的是“一种极其缓慢的外星人(生物)入侵,在大多数人尚未意识到它时,世界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2]除了外星生物元素引发的奇妙效果,汤普森还巧妙地将尼日利亚约鲁巴人(Yoruba)的传统文化意象同现代科技编织在一起。在阅读中,读者将进入一个被约鲁巴的神祇、“科技巫师”、“半机械人鸟”等诸多异质化形象环绕的奇妙世界。在评论界,《玫瑰水》因含有大量约鲁巴文化而受到称赞,同时它作为一部囊括了非洲未来主义(Africanfuturism)、赛博朋克(cyberpunk)、生物朋克(biopunk)等多种特质的作品,被视作对“复合体裁”的勇敢尝试。在整体风格上,M.R.凯莉(M.R.Carey)称,“《玫瑰水》的迷人之处在于,从它身上能看到某种《神经漫游者》(Neuromancer)和《降临》(Arrival)的回声,但与此同时,它又令人惊叹地自成体系,未受制于任何已有的作品”。
塔德·汤普森作品《玫瑰水》封面
(图片来自亚马逊官网)
2018年诺默奖由尼日利亚裔美国小说家托奇·奥耶布奇(Tochi Onyebuchi)的《夜兽》(Beasts Madeof Night)摘得。次年,尼日利亚女作家阿葵·音麦吉(Akweake Emezi)《淡水》(Freshwater)获得该荣誉,该故事将非裔、幻想与女性等主题结合在一起,讲述了出生在尼日利亚南部的女主角阿达(Ada)的个人成长历程,其中包括她去美国读书后的改变。2020年,诺默奖颁给了被称为“神朋克”(godpunk)的作品《大卫·莫戈,猎神者》(David Mogo, Godhunter),这是尼日利亚作者苏伊·戴维斯·欧康巴(Suyi Davies Okungbowa)的首部作品。2021年诺默奖的获奖作品是尼日利亚女性作者阿葵·伊迈蒂(Akwaeke Emezid)的《维克欧吉之死》(The Deadof Vivek Oji),故事背景被设置在20世纪80年代尼日利亚的东南部,小说以一场死亡拉开有关身份、性别等自我认同相关的议题。对死亡主题的选择延续到了次年,2022年《死亡图书馆》(The Libraryofthe Dead)获奖,这也是非尼日利亚裔作者首次获得诺默最佳小说荣誉,作者T.L.胡初(T.L.Huchu.)来自津巴布韦,他为读者带来了一个涉及少女、魔法、跨越死亡之信息传递等元素的冒险故事。
显然,尼日利亚这个位于非洲西部,地处大西洋几内亚湾北岸的国家,在诺默奖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同绝大部分西非国家曾作为法属殖民地的近代史身份略有差异,尼日利亚在16世纪中叶遭到英国入侵,于1914年正式沦为英国殖民地,以英语为官方语言。[4]1986年,沃莱·索因卡(Wole Soyinka)获诺贝尔文学奖,此后还出现了钦努阿·阿契贝(Chinua Achebe)、奇玛曼达·恩戈兹·阿迪契(Chimamanda Ngozi Adichie)等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天才作家,在这些书写者的作品中均不同程度地表现了“部落传统”与“西方文明”的双重性。截至目前,大部分诺默最佳小说奖的获奖作品基本延续着以尼日利亚文学为代表的非洲现代文学中的双重传统,文化冲突、身份认同、边缘化等问题被细腻而富有创造性地呈现出来。与此同时,它们作为尼日利亚、非洲文学的新势力,在接续跨越时间性之主题的基础上,与传统更侧重现实或魔幻现实性的文学表达拉开距离,在推想、科幻题材独特的超越性助力下,直面非洲文学无可逃避的“殖民语言之伤”,找到从异质性进入未来建构的路径,变创口为窗口。
二、从非洲到未来
历史上,非洲长期缺席有关未来的话语实践。人们一般认为科幻是同未来表述紧密相连的文学体裁,以非洲为主题的科幻作品的出现,或为改变这一局面提供了契机。但塔德·汤普森指出,“在科幻小说中,非洲人总是在重要环节被‘抹除’,他们总是以原始的、野蛮的、具有民间智慧的‘神奇黑人’出现,他们的存在只是为了帮助白人主人公踏上旅程”。[5]尽管他怀有超越一切二元对峙,书写任何事物的愿望,但现实总是不断地提醒,分别仍未被破除。汤普森所提到的,由种族差异所引发的叙事问题,近年来也日益受到关注。越来越多的文化作品与学术研究投身于对非洲在世界工业化、现代化中双重身份的表现与分析。例如,2018年由彼得·法雷利(Peter Farrelly)执导,改编自真实事件的电影《绿皮书》(Green Book),该片采用了在盎撒政治传统中具有意见征询符号意义的 “绿皮书”作为标题,通过讲述非裔艺术家的个人生活经历,将种族身份、文化归属,甚至包括性取向在内的“边缘-中心”问题呈现在观众面前。而作为纸浆文学重要类型之一的科幻小说,在面对经典化的文学传统时,也常居于相同的处境。
马克·戴里(Mark Dery)在1990年发表的《黑人面向未来》(Black to the Future:Interviews with Samuel R. Delany, GregTate, and Tricia Rose)一文中创造了“非洲未来主义”(Afrofuturism)用以标识、表征、对抗这一现象。在这篇文章的开头,作者引用了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写于1984年的经典科幻作品《一九八四》(Nineteen Eighty-Four)中的名言“谁控制过去就控制未来;谁控制现在就控制过去”。[6]紧接着便立即提出了下列问题:为什么写科幻的非裔美国人那样少?[7]在对该问题的探讨中,戴里用“非洲未来主义”指代一种“以非裔美国人为主题,将其关切放置于20世纪以来的技术文化背景之下的文化尝试”。[8]并在此基础上指出,“非洲未来主义的概念引发了一种令人不安的矛盾:一个历史曾被他者刻意擦除,如今又为寻回清晰历史脉络而费尽心血的团体,还能想象可能的未来吗?”[9]
马克·戴里的《黑人面向未来》一文收录于《火焰战争:网络文化的话语》
配图为《火焰战争:网络文化的话语》封面
(图片来自杜克大学出版社官网)
在对谈中,塞缪尔·R·德兰(Samuel R. Delany)表示,“这些年来,我越来越深刻地发现,科幻小说最有力、最与众不同的一个方面就是它的边缘性,当在边缘地带运作时,它是最诚实,最有效的”。[10]很明显,非洲未来主义概念的提出是建立在非裔人群在未来话语权的缺席现象之上的。在这个意义上,非洲未来主义一方面基于资本全球化以来的社会背景,同时也侧面点明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关注科学技术之影响以及社会走向的未来学研究中所蕴含的权力构成。在这个意义上,非洲未来主义所接续的是与权力相关的“未来学(futurology)”研究传统。相反,非洲未来主义虽以意大利艺术家马里内蒂(Marinetti)所提出的“未来主义(futurism)”作为概念的后缀,但二者在直接的思想内涵与精神指向上却有较大差异。
“非洲未来主义”概念问世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到非裔对未来的表达。2000年,社会学研究者内尔森(Alondra Nelson)创办了非洲未来主义网站(www.afrofuturism.net),网站能有助于读者迅速建立起有关非洲未来主义风格的印象。在众多研究者中,美国科幻研究学者莉莎·亚萨克(Lisa Yaszek)持续关注非洲未来主义问题,是非洲未来主义先驱学者之一,她的研究既对非洲未来主义之出现、演变、拓展等历程进行了系统而细致的梳理,又有关于具体文本的细读实践。2005年,她在《对拉尔夫·埃里森<看不见的人>的非洲未来主义解读》(An Afrofuturist Readingof Ralph Ellison’s InvisibleMan)一文中,对美国著名非裔小说家拉尔夫·埃里森(Ralph Ellison)的经典作品《看不见的人》(Invisible Man,又名隐身人)进行了科幻式的解读,尽管埃里森本人称“科幻小说是我最不希望写的东西”,但亚萨克仍然强调“《看不见的人》从小说开篇便展开了关于技术、艺术、种族可能性的讨论,小说中的隐喻也指向了技术控制下的反乌托邦未来”。[11]这无疑为科幻式解读打开了空间。
与此同时,作者埃里森对自己作品的理解及其在整个美国文学界的定位,恰恰体现了日益受到学者关注的非洲未来主义的叙事形式。次年,在《非洲未来主义、科幻小说、关于未来的历史》(Afrofuturism, Science Fiction, and the History of the Future)中,亚萨克继续讨论《看不见的人》,在梳理了非洲未来主义可能的叙事传统及其与科幻日益密切交织的基础上,指出“非洲未来主义不仅在美学上,而且在其政治使命方面已经演变成一种连贯的模式……作为一种流行的审美运动,它以‘与异类相遇’和‘穿越时空’等看似荒诞的比喻为中心,以新的方式将非裔的体验带入生活之中……如其名字所示的那样,非洲未来主义不仅是对过去的历史的复兴,也是对未来的历史的复兴”。[12]2007年4月《科幻研究》(Science Fiction Studies)推出了“非洲未来主义”特刊,一定程度上延续了亚萨克的分析模式,着重挖掘此前未被划分为科幻的经典非裔作品呈现出的“异化”(alienation)、“变形”(transfiguration)等科幻特质。
上述研究关注到非洲被忽视的情况,并意识到其在作为欧美现代文化补集方面所具有的重要的价值。但在尼日利亚裔美国作家奈迪·奥克若弗(Nnedi Okorafor)看来,由戴里提出的非洲未来主义(Afrofuturism)将大多数人的目光投射到在移居到西方世界,尤其是美国的非裔作者的书写,在一定程度上,他们将非裔书写从作为整体的非洲摘除,成为一个被提起端详的碎片。作为一个在身份上完全符合戴里意义上非洲未来主义(Afrofuturism)之定位的作者,无论奥克若弗是否愿意,她总是同这个标签捆绑在一起,但这个名词却始终无法准确代表她想要表达的内容,为了挣脱被不恰当定义的束缚,奈迪·奥克若弗在2019年10月19日提出了新的未来主义(Africanfuturism)概念。奥克若弗强调,这两个概念都承认非洲大陆上的黑人和散居海外的黑人存在血缘、精神、历史和未来的连接。不同之处在于,新的非洲未来主义(Africanfuturism)更具体、更直接地根植于非洲文化、历史、神话与价值体系,并由非洲本土向黑人散居地辐射。它首先扎根于非洲,并由此面向未来,它拒绝任何意义上的西方中心主义及其特权。[13]奥克若弗呼吁建立真正以非洲为中心,并由非洲向四周辐射,承担传播、沟通功能的文化谱系的行动很快得到响应。在2019年到2020年间,越来越多的非洲作者开始抵制戴里的非洲未来主义(Afrofuturism)概念,并以新的非洲未来主义(Africanfuturism)标识自身。颁发诺默奖的非洲推想协会也参与其中,支持拥抱具有更宽泛非洲未来内涵的新概念。
奈迪·奥克若弗的插画形象
(图片来自极客非洲官网)
作者
王瑾,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叙事学、科幻文学。
参考文献
[1]African Speculative Fiction Society.About US[EB/OL].(2016-8)[2023-8-31].https://www.africansfs.com/about-us
[2]African Speculative Fiction Society.About Nommos[EB/OL].(2023-8-4)[2023-8-31].https://www.africansfs.com/about-nommos
[3]Geoff Ryman.TadeThompson[EB/OL].(2017-3-1)[2023-8-31].http://strangehorizons.com/non-fiction/100african/tade-thompson/
[4]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尼日利亚国家概况[EB/OL].(2023-8)[2023-8-31]https://www.mfa.gov.cn/web/gjhdq_676201/gj_676203/fz_677316/1206_678356/1206x0_678358/
[5]Geoff Ryman.TadeThompson[EB/OL].(2017-3-1)[2023-8-31]
http://strangehorizons.com/non-fiction/100african/tade-thompson/
[6](英)奥威尔著.董乐山译.一九八四[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32.
[7]Mark Dery.1994.“Black to the Future:Interviews with Samuel R. Delany, GregTate, and Tricia Rose” In Mark Dery eds.Flame Wars The Discourse of Cyberculture. Durham and London: Duke University Press. pp. 179.
[8]Mark Dery.1994.“Black to the Future:Interviews with Samuel R. Delany, GregTate, and Tricia Rose” In Mark Dery eds.Flame Wars The Discourse of Cyberculture. Durham and London: Duke University Press. pp. 180
[9]Mark Dery.1994.“Black to the Future:Interviews with Samuel R. Delany, GregTate, and Tricia Rose” In Mark Dery eds.Flame Wars The Discourse of Cyberculture. Durham and London: Duke University Press. pp. 180.
[10]Mark Dery.1994.“Black to the Future:Interviews with Samuel R. Delany, GregTate, and Tricia Rose” In Mark Dery eds.Flame Wars The Discourse of Cyberculture. Durham and London: Duke University Press. pp. 182.
[11]Lisa Yaszek.An Afrofuturist Reading of Ralph Ellison's Invisible Man[J].Rethinking History,Volume9,2005-Issue2-3,pp297-311.
[12]Lisa Yaszek.Afrofuturism, science fiction, and the history of the future[J].Socialism and Democracy,Volume20,2006(11),pp41-60.
[13]Nnedi Okorafor.Africanfuturism[EB/OL].(2019-10-19)[2023-8-31]http://nnedi.blogspot.com/2019/10/africanfuturism-define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