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巧用大自然的生态合力

科普时报
原创
科技日报社旗下国家级科普全媒体平台。
收藏

在施加了很多化肥和杀虫剂的传统稻田里,鱼虾是无法生存的。
位于重庆垫江县曹回镇徐白村的皓维水产养殖场,是一个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也是“生态沟渠净化系统+鱼菜共生技术”示范点。

本月初,134个国家和地区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上签署了一项协定,承诺将加大力度,将粮食系统纳入减排计划。这份名为《关于韧性粮食体系、可持续农业及气候行动的阿联酋宣言》,旨在解决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问题的同时,保护受气候变化影响最大地区的农民的生命和生计。它特别强调了恢复土地、改变排放温室气体的农业耕作和减少粮食损失的重要性。

这些话题,似乎还是头一次在国际会议上形成如此深度的聚焦,也彰显出问题的严重性。事实上,自1850年以来,所有人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中,大约35%是由农业和森林砍伐造成的。半个多世纪以来快速发展的“工业化农业”对气候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目前全球约六分之一的温室气体排放来自农业领域。

人们通常能够理解,工业化农业“当家”的杀虫剂、除草剂、化肥、杀菌剂和抗生素的组合,长期施放会对土壤、农民、牲畜和野生动物造成伤害,并给固碳(碳封存)带来不利影响。譬如历史上销量最大、破坏性最强的农用化学品草甘膦,是一种灭生性除草剂,它可以杀死在降解有机物中扮演关键角色的微生物,进而减少土壤中的碳。

耕作方式也会对碳汇造成影响。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耕作土壤时,正在聚成的有机物质会分解并产生二氧化碳排放。当土壤被反复耕耘时,土壤生物会暴露在阳光下,导致土壤干燥、生物死亡,产生额外的温室气体。这是因为,微生物在降解有机物的过程中会自然释放二氧化碳,而反复耕作会将储存的碳释放到大气中。

大自然的“农业”面对的是一个由植物、昆虫、微生物和土壤组成的复杂生态系统。美国一位颇具生态意识、致力于倡导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企业家保罗·霍肯曾感叹:现代农业的标志之一是农业作物和动物的分离。几千年来,每一个农场、牧场或稻田都有马、牛、绵羊、山羊、鹅、鸡、鸭或鱼,它们密不可分。曾几何时,从业者通过在牧场上进行适应性快速轮作放牧,获得生态效益。放牧刺激植物生长,让更多的碳进入土壤。这同样适用于农田。在他看来,一个健康的农场不仅要养殖家畜,还必须为鸟类、传粉者、捕食性昆虫、蚯蚓和微生物提供栖息地,并将它们融合在一起。

这样的场景,已然在西班牙的一些农场呈现。西班牙《国家报》12月9日的报道引述一个农民的自我介绍,自豪之情溢于言表:“这是我的土地:有蚯蚓,有根须,有腐烂物,充满了生机。闻闻看!除了水,没有用任何不是从这片土地里长出来的东西。”

是什么让这个西班牙农民尝到了甜头?

答曰:再生农业。这是一套致力于不耕种土地和恢复土壤生命力的技术。它利用粗放式畜牧业,不使用化学品或外部投入。所有这些,都使降低成本和逐年增加收成成为可能。

“再生农业”一词,在20世纪80年代初由美国有机农业倡导者罗伯特·罗代尔首创,但其基本理念源自于原住民农业。20世纪早期,非洲原住民农业知识在美国南部的白人种植园中的广泛应用,引起了一位大学教授乔治·华盛顿·卡佛的注意。他经过悉心研究,创造了一门“前瞻性”的农业科学,设计了改善土壤健康状况的方法——采用轮作法种植含氮豆科作物,在被单一种植耗尽肥力的土地上恢复土壤健康。他因此而成为美国再生农业科学的先驱。

霍肯继承卡佛的衣钵,对再生农业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心目中的再生农业,包括农林业、生态农业、林牧复合、牧场种植、提升有机物和先进的轮牧。具体方法包括免耕法、复合覆盖作物、草原作物、多年生作物、动物融合和作物多样化,其目标之一是封存大气中二氧化碳,提高土壤的健康,促进土壤碳含量显著增加。

生生不息,用的是大自然的生态合力。

如今,再生农业在作物多样性、微生物学、土壤化学和动物融合方面体现出的进步,已使其成为当之无愧的新兴技术。

评论
刘海飞123
少师级
已阅读
2023-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