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津战役纪念馆拥有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等20余项国家级荣誉称号。2023年,平津战役纪念馆高度重视科普教育工作,以传播科普知识、弘扬红色文化为宗旨,坚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做到“有阵地、有规则、有人员、有经费、有活动”。
一、设施条件
(一)科普展示区域概况
平津战役纪念馆占地面积4.7万平方米,拥有主展馆、胜利广场、多维演示馆、军威园等多个科普教育场所。
主展馆展厅面积6400平方米,展厅墙壁上随处可见整齐排列的枪支布列,伟大胜利厅兵器展台占据半个展厅,展示了解放战争中使用的各种型号的枪支。平津战役沙盘推演、新保安战役、开国大典等多媒体演示影片,用声效、光效、战地塑型等交互相容的多维形式,呈现震撼的视觉效果,提升观众参观体验。
在胜利广场两侧,布列着两组大型兵器,包括坦克、装甲输送车、榴弹炮、加榴炮、加农炮等。这些兵器都是人民军队装备发展及平津战役辉煌历史的见证。
占地7000平方米的军威园内,陈列有海军、空军捐赠的16件大型兵器,是开展国防教育的良好场所。
(二)展教设施设备更新概况
一是立足军事纪念馆文物特色,完成了“詹才芳使用的手枪”数字化展示案例,实现了枪械文物的360旋转、放大缩小、枪械的拆解组装、枪械发射原理的展示、文物文字介绍和语音介绍等功能,让文物实现可看、可触、可听的沉浸式体验。
二是平津战役纪念馆联合宽阅科技共同推出了AR智能眼镜导览,观众在参观过程中使用Rokid Air Pro AR眼镜,便可智能识别馆内文物及场景,进行智能导览解读。
二、工作情况
(一)基地开放情况
2023年,平津战役纪念馆实际服务公众天数318天,接待服务观众42万余人次(截止2023年11月底)。
(二)青少年科技教育与培训情况
平津战役纪念馆深挖馆藏教育资源,结合青少年特点,举办有趣多元的教育活动,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带领青少年学习红色文化和军事国防知识。
**一是我们利用传统节日,注重科普教育与文化传承,结合青少年的知识结构和兴趣习惯,开展科普研学活动。**在元旦,开展了“时光印记·活字印刷术”研学体验活动;在元宵节,开展了“猜灯谜,做花灯,正月十五来平津——平小津邀您一起闹元宵”活动;五一期间,开展了“津彩五一 快乐研学”主题活动,带领青少年开展了“红色寻宝之旅”“我是小小军事家”“快乐制‘皂’”研学体验活动;“六一”国际儿童节,在团市委、市少工委举办“学习二十大,争做好队员”2023年天津市示范性入队仪式暨少先队主题队日活动中,为少先队员们带来了“时光印记·玩转活字印刷”研学体验课程,同时,开展了“平小津邀请小朋友们,一起擦亮大国利器!”线上主题活动,活动参与人数达6656人次,互动有效人次4007;全国烈士纪念日,举办了战场救护专题活动,带领青少年扮演“战地护士”,学习伤口包扎技能。
**二是组织科普教育宣讲团,开展“国防教育进校园”活动。**平津战役纪念馆讲解员以馆内兵器展品、革命文物、历史照片为素材,精心准备科普课件,组成宣讲团走进天津市大中小学校,为师生们带来丰富的国防教育课程,与他们共同讲述平津战役中的战斗故事、英烈事迹和国防知识,引导青少年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努力学习,为祖国繁荣富强贡献力量。在平津战役纪念馆的精心组织下,“国防教育进校园”活动已走进天津市20多所大中小学校,受益学生5000多人,取得了显著的科普效果。
三是利用寒暑假期开展别具特色的冬(夏)令营活动。“平小津研学冬令营”活动给处在春节喜庆氛围中的孩子们送上了一份红色文化和科普知识的大餐,连日来,百余名青少年畅游在红色展馆的知识海洋中,他们开展红色寻宝,观看多维演示电影,挖掘考古盲盒,体验战场救护,动手快乐制“皂”,拼装节日花灯,在欢快的氛围中尽享获取知识的喜悦。在暑假,平津战役纪念馆连续三周举办平小津夏令营活动,“欢乐打卡日”“庆八一·公益帮扶”“学考古知识,挖兵器盲盒”等一系列活动,让孩子们度过一个丰富而有意义的假期。
(三)科普活动总体开展情况
在全国科普日、全国科技活动周等重要主题日期间,平津战役纪念馆积极举办主题科普活动。
**一是在天津市第37届科技周活动期间,**平津战役纪念馆结合“热爱科学 崇尚科学”主题,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传播科学知识,助力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社会风尚的形成:举办“红色大讲堂”,开展党的二十大和全国两会精神宣讲;举办《共和国“战神”——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光辉历程展》,展示人民解放军炮兵的发展历程;开展“津彩五一 快乐研学”,带领青少年沉浸式体验红色文化;开展“致敬了不起的民兵”五一劳动节线上主题活动,用拼图的形式还原广大劳动人民群众踊跃支前的历史场景,此次活动线上参与人数达11116人次,拼图成绩有效人数2544;发布“军威园知识知多少”短视频,介绍歼-6歼击机、62丙型护卫艇的兵器知识,上线一个多月的时间,视频播放量达到10.6万次。
**二是在第二十届全国科普日活动期间,**平津战役纪念馆开展了主题鲜明、形式新颖的科普教育活动:拍摄制作并上线了《军威园知识知多少》系列短视频之《红旗-2导弹》,该视频在腾讯视频的播放量已达到18.4万人次;举办“国防教育进校园”活动,讲解员走进天津市第五十中学、天津市红桥区中心小学、天津市和平区中心小学,累计为520余名学生开展读书会活动和宣讲活动。
(四**)科普活动宣传情况**
平津战役纪念馆积极利用官方公众号、官方微博等网络媒体平台向公众公布开放信息、这些信息包括纪念馆的开放时间、参观须知等,让公众能够及时了解到纪念馆的最新动态。同时,平津战役纪念馆还在平台上发布临时展览的活动信息,在举办科普活动后及时发布相关宣传稿件,吸引更多的观众前来参观及参与科普活动。
其次,平津战役纪念馆利用微信公众号,发布64期《文物故事中的平津战役历史》,向公众讲述平津战役故事;发布33期《他们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文章,讲述平津战役中牺牲的烈士事迹,弘扬英烈精神;发布《关于防灾减灾,这些知识要了解》,转发《无废城市主题宣传片》《一图读懂<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文章,这些内容既能够满足公众对知识的渴望,又能够提高公众的文化素养。
此外,在2023年,平津战役纪念馆入驻科普中国并开通科普号,接下来将持续做好运营工作。
(五)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等情况
平津战役纪念馆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邀请志愿者参与科普活动的组织和实施。4月,平津战役纪念馆终身志愿者张其博老师作为红色大讲堂主讲嘉宾,受邀来到静海区华康街道开展党的二十大和全国两会精神宣讲。此外,志愿者们为观众提供导览服务、解答问题等,为科普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六)科普工作经费及人员情况
经费保障情况,2023年,平津战役纪念馆用于科普相关工作方面的经费共60多万,用于《共和国“战神”——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光辉历程展》展览制作、《平小津动漫课堂》《军威园知识知多少》视频制作及宣传推广、巡展以及科普活动的组织实施等工作。
科普队伍建设情况**,**平津战役纪念馆现有科普专职人员22名,全部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科普兼职工作人员35人,具有丰富的科学知识和教育经验,为公众提供了优质的科普服务。专兼职科普人员科普教育工作成效纳入本单位表彰奖励范围。平津战役纪念馆一直注重科普专职和兼职工作人员培养,2023年,组织科普专兼职人员参加了短视频制作专业技能培训、4A景区接待服务礼仪培训、公文写作等多次培训,科普工作人员培训体系不断完善。
二、特色工作
(一)科普品牌塑造运营情况
2023年5月,天津市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办公室启动2023年天津市全域科普“四全”品牌宣传活动中,平津战役纪念馆“平小津科普课堂”入选“全民参与共享”类。
“平小津科普课堂”是平津战役纪念馆精心打造的科普教育品牌,以“传播科普知识、弘扬红色文化”为宗旨,由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红色大讲堂”“平小津直播间”“云上争夺赛”等一系列趣味性强、观众参与度高、国防军事特色突出的线上线下科普主题活动组成,普及军事科普知识,讲述红色历史,营造军事科普的浓厚氛围。
“平小津科普课堂”开展的活动受到了广大观众的欢迎,有效地扩大了平津战役纪念馆科普活动的影响,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二)原创科普资源情况
结合现有红色资源及国防军事资源,平津战役纪念馆制作了一批短视频并在网络平台播放,推动红色文化数字化建设。
**一是建设推出革命文物数字展示平台。**该平台设置了展馆介绍和3D文物和相关故事版块。其中3D文物和相关故事版块选取了“绥远和平签名纪念章”“刘亚楼在解放战争时期穿的皮大衣”“中共北平地下工作者王真使用过的微型相机”等20余件文物,实现文物的永久性存档、管理、利用及展示,观众还能通过革命文物数字展示平台鉴赏革命文物三维模型,查看文物高清细节,并通过文字及语音讲解的方式全面了解文物的历史信息。
**二是围绕平津战役历史,制作“平小津动漫课堂”。**截止2023年3月8日,10集平小津动漫课堂已全部制作完毕并在腾讯视频上线,总播放量已达到108万次。
**三是制作并在腾讯视频发布馆藏大型兵器原创短视频合集——《军威园知识知多少》。**通过介绍平津战役纪念馆军威园陈列的歼-6歼击机、歼-5歼击机、轰-5轰炸机、62丙型护卫艇、锚-1水雷、鱼-1鱼雷等兵器知识及战斗故事,让观众们感受军事文化的魅力和我国国防事业的强大,提高公众对兵器知识的了解程度,增强国防意识,激发公众对兵器科普的兴趣,培养科学精神。军威园知识知多少》系列短视频传播快、覆盖广、受众人数多,总播放量已达到154.9万,宣传推广效果较为显著。
**四是联合中尚传媒利用全市地铁电视媒体资源,发布“平小津移动数字课堂”。**平津战役纪念馆联合中尚传媒利用全市地铁电视媒体资源,发布了“平小津移动数字课堂”。此数字课堂将在一年内,在天津现有9条地铁全面发布。
第一期发布时间为8月29日—9月4日期间,平津战役纪念馆“奋进新时代 启航新征程——走进平津战役纪念馆”精编版视频于地铁1号线全线投放。1号线为天津地铁“主动脉”民生线,南起东沽路站,北至刘园站,途径北辰区、红桥区、南开区、和平区、河西区、津南区6个行政区,是天津最为重要的且客流量最大的地铁线路之一;1号线共计1798台设备流动式媒体覆盖,全天不间断16小时播出,单日覆盖客流达50万人次。
“平津战役纪念馆多维演示馆”视频完整版于10月17日一10月30日期间,在地铁2号线全线投放。2号线为天津地铁“换乘王”商旅线,是天津市快速轨道交通网中的东西骨干线,线路西起西青区曹庄,东至东丽区天津滨海国际机场,贯穿天津东西的主骨架线路,辐射6个行政区。2号线共计1500台设备流动式媒体覆盖,全天不间断16小时播出,播放单周覆盖客流超220万人次。
(三)开展国防科普主题的“六进”巡展工作
平津战役纪念馆将《走进平津战役》展览送到本市机关、企事业单位、街道社区、部队、学校、医院,开展以国防科普为主题的巡展宣讲活动,累计巡展30多场,受到广大观众特别是青少年学生的一致好评。同时,我们还将《新中国从这里走来》《大国利器——大型国防兵器展》《新中国空战纪实》等展览送到天津机场航站楼进行展出,为途经天津机场的旅客们搭建一个了解军事国防知识的平台,使国内外旅客们在旅途间隙能够观看到精彩的展览,领略大国利器的国防科普魅力。
三、问题不足
在开展科普工作中,我们也面临一些问题和存在的不足。首先,科普资源有限,无法满足公众的需求。其次,科普活动的参与度不高,部分观众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理解程度有限。此外,科普工作的宣传力度不够,导致公众对我们的工作了解不深,影响了科普效果的发挥。
2023年,平津战役纪念馆积极探索创新,不断改进工作方式和方法,提高了科普教育的质量和效益。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平津战役纪念馆并非专门的科普场馆,与其他科普基地联系相对较少,希望能够通过有关部门与其他科普基地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分享资源和经验,推动科普教育事业的发展。科普资源有限,无法满足公众的需求。同时,平津战役纪念馆开展的科普工作所用经费并无专项科普经费,由于经费和人员的限制,我们无法开展更多的科普活动和提供更多的科普资源。希望能够获得一定的科普专项经费支持,用于科技展览、科普活动的举办和更新。这将有助于提高我们的科普服务质量和水平,更好地服务于公众和社会。
四、工作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和不足,平津战役纪念馆提出以下工作建议:
**(一)专家指导:**希望能通过中国科协、天津市科协邀请专家学者来纪念馆进行科技咨询、指导和培训,开展科普活动,扩大科普教育的影响力。
**(二)资源共享:**希望中国科协、天津市科协、区科协能够帮助平津战役纪念馆与其他科普基地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分享资源和经验,推动科普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资金支持:**希望中国科协、天津市科协能够提供一定的科普专项经费支持,以用于提高科普活动的质量和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