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023年度终期科普绩效自评报告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鲁农科普
原创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科普官方帐号 农科人讲农科事 大专家变科普官
收藏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提出的“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重要指示精神,以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为载体,落实好中办、国办发《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多措并举推动农业科普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工作情况

**(一)提升科普服务普及度。**以农业科普为主线,针对社会公众、高素质职业农民培训、大中小学劳动与社会实践等不同科普对象的需求,分别开展以知识普及、技能提高、素质提升为重点的科普服务。设置有“鲁农科普巾帼行”“探秘粮芯世界”“养分高效与土壤健康”“数字主播科普数字农业”“中药材专家进乡村”等五大科普专项行动,还有“农科知识进万家”、“我为老区人民做贡献”等专题活动,以及“农科精神耀齐鲁”的研学活动,提高科普服务普及率。本年度针对农民、市民、中小学生、基层百姓等年度开展50余次卓有成效的社会性、群众性科普宣教活动,线上线下传播量与受益群众年度不少于10万次,同时开展农业应急性科普,满足社会大众日益增长的科普知识需求。

**()****重点开展科普助力“双减”工作。**围绕乡村振兴、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攥紧中国种子等国家省级农业重大战略部署,开展“分子标记”“基因编辑”“粮食安全”“种质资源”等重大农业科学热点科普活动。针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开展相关讲座,就蔬菜、水果、畜禽等农药、兽药等药剂的安全使用进行了科普宣传,并对相关从业人员进行了“双减”技术培训,从源头全程掌握把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科技知识。同时,将“双减”知识带入校园20余次,受益学生达到千余人。

**(三)积极参与科普日、科技活动周活动。**全国科普日期间,我院在山东主场设立了农业科普展示区,同时根据农时季节,组织专家奔赴生产一线开展花生分段式全程机械化收获、立体草莓种植、大棚蘑菇种植、林下大球盖菇种植等技术普及。科技周期间开展棉花、萝卜、中草药、林下大球盖菇、宠物饲草、梨树等田间管理和技能培训,对葡萄病害、鲜食玉米虫害绿色高效防控技术进行了技术指导,科普示范了具有现代特色的桑基鱼塘生态种养、稻鸭共养、“椒-蒜-棉”栽培等新型种植模式,将80余项农业新成果源源不断地传播到更多的老百姓手中。

**(四)提高科普供给丰富性。**作为山东省农业科普主阵地,通过资源整合、开放合作等方式,不断丰富科普资源供给渠道和种类,构建了多元化科普服务供给体系。编写涵盖三大门类十四个学科领域43种农作物、4种动物的科普丛书《新时代科技特派员赋能乡村振兴答疑系列》,累计重印20余次,印刷达22.5万册,入选了国家新闻出版署《农家书屋重点出版物推荐目录》和农业农村部“奋战100天抗灾夺秋粮丰收行动”推荐书目。制作了3000余个科普音频,定期在“学习强国”《听百科》和《农业知识》专栏进行广泛传播。创作拍摄了《茄子可以生吃吗》《肉牛的科学饲养》等科普短视频200余个,以及首部玉米专业科普动画片《和玉米一起成长》,通过微信、抖音、头条等平台实时发布,累计播放量达495万次,擦亮“鲁农科普”品牌。

**(五)大力开展线上线下志愿科普活动。**强化科研人员服务社会的担当责任,引导鼓励科研人员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普工作和志愿服务。首先,配合科普日、“三下乡”、科技推广周等推进科普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行动,促进农业科学前沿知识的传播。其次,邀请知名科普专家来院举办科普讲座,开拓农业科普视野,提升科普服务能力。另外,还通过直播科普讲堂的形式,定期周二向大众传播农业科学知识、培养科学兴趣,直播课堂点击量达到900万次。同时,联合县市开办乡村夜校,出动各专业研究员、博士46人进行专业技术讲解,为乡村振兴、科技创新提供技术支撑。

**(六)保障科普工作经费及人员队伍。**开设科普专项经费保障科普工作开展,同时结合项目进行,制定科普任务的考核完成指标,提升科普服务的质量。为充分发挥科普教育基地的宣教功能,打造了一支专兼职结合的高素质讲解队伍,积极倡导科技工作者、技术能手参与科学教育、传播与普及,促进农业科学前沿知识的传播。科普专职实施人员专业优势特长突出,形成了“专家团队-科普制作团队-宣教团队-人才培训团队-基地实践团队”的链条式科普工作模式。在有效指导农业发展所需的科学技术需求基础上,发挥管理、组织、宣传、推介等各自职能,极大地能够满足开展科普活动的需要。

二、特色工作

**(科普机构实体化。**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企业设立科普岗位。”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抢抓机遇,率先作为,于2023年5月11日正式发文成立院科普服务中心,并经(2023)第15次院党委会研究决定,院科普服务中心按照第12个处室进行管理,成为全国科研院所首家成立的专门从事科技传播和科普研究的实体机构,以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对统筹全院科普工作,完善科普服务体系,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二)科普服务品牌化。**利用好抖音、头条、微信视频号等新媒体效应,引导主流媒体加大宣传力度,促进科普作品的多渠道全媒体传播,推进农业科普媒体矩阵的共建共享。为提高农业科普工作的知名度和辨识度,创建了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科普官方账号“鲁农科普”,同步开通了抖音号及头条号,通过不断丰富科普内容、定期发布科普工作动态等,逐渐提升“鲁农科普”的品牌影响力。目前,“鲁农科普”在抖音拥有5.7万粉丝,全网累计科普495万人次。

(三)科普活动特色化**。**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科普培训,通过创新培训形式、转变培训理念、充分培训资源、丰富培训内容等科普方式,采用走进田间地头、车间养场、直播课堂、网上农技补给站、农闲技能提升班等形式,利用乡村人才学院、乡村夜校、农科专家工作室等平台,举办各类生产技术培训会、现场沙龙对话、观摩实践等活动,更好地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跟着农科院,吃上科技饭”成了老百姓们的口头禅。

三、问题不足

**一是进一步提高认识凝练重点。**围绕“乡村振兴科技引领型齐鲁样板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省重大战略部署和院重点工作,通过科普形式展现创新技术和成果,弘扬科学家精神及打通科技进村入户(入企)通道。

**二是进一步提升科普产业增值。**创新研发科普新产品,提升科普创作传播能力,按照“品牌引领、内容为王、优质精品”的思路,充分发挥“鲁农科普”品牌效应,通过活动授权、产品认证、推介优质农产品等形式进行价值增值。

进一步加强科普教育基地建设**。**结合乡村振兴建设,以农业科技为主题,打造精品科普路线,建成集科普教育、研学和休闲于一体的科普场所,同时协同推进建设农科院特色的科普基地,提炼特色亮点。

四、工作建议

**一是促进科普教育基地规范运转。**推进科普教育基地规范化运行、制度化管理,同时对基地提供政策、项目、经费等专项支持,不断提升科普教育基地的服务能力。

**二是打造权威的科普服务共同体。**聚合政府、学界、业界力量,全方位转变提升科普方式、对象、思维等要素,以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为纽带,打造权威性的科普服务共同体,不断将“科普之翼”做大做强。

评论
科普张林海
太师级
学习
2023-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