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作情况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自2022年底入选首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基地秉承“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的科普服务宗旨,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积极搭建公众交流平台,通过线上线下多角度的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为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口腔健康谋福祉,推动口腔科普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健康中国”战略。
(一)本年度向公众提供科普服务工作,开放天数、接待观众量等基本情况。
基地通过开展健康学堂、社区健康教育和义诊、互联网义诊咨询、科普宣传周及医院开放日等服务稳步推进公众科普服务工作。本年度借助健康学堂平台在门诊开展免费科普讲座24次,受众超700人次。常态化开展科普健康教育的同时增设长者课堂,指导老年人使用数字化就医方式;在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安徽省、山东省等省市开展科普讲座及义诊120余次,同时与相关机构合作在上海市青浦区、绍兴市上虞区等地开展巡回医疗义诊,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社区服务百姓,惠及人群超5万人;此外,运用上海九院互联网平台开展线上义诊咨询,咨询人数近200人。基地还承办上海市第五届市级医院“市民健康科普宣传周”和“医院开放日”活动,为提升市民健康意识,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升市级医院医疗服务水平贡献力量。
(二)本年度开展科普助力“双减”工作,科普活动进校园、服务学生人次等情况。
近年来,随着对口腔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攀升,中国学生群体的口腔健康和口腔预防已经引发广泛关注,聚焦学生群体的口腔健康科普宣教活动,显得尤为重要。
科普知识“入校园”。基地以多种形式在学校口腔健康教育和口腔健康咨询活动,让口腔保健知识不断推广。本年度与特殊学校、辅读机构合作,开展4次特殊儿童口腔科普系列课程,服务特殊学生及家长50余人,帮助自闭症等特殊儿童和家长关爱口腔健康;本年度在上海市黄浦区、徐汇区,静安区、闵行区、长宁区及宝山区等9个区的中小学开展科普讲座和义诊20余次,服务中小学生超2600人次,同时多次举行科普书籍赠书仪式,以科普书籍为载体,为青少年提供口腔自我保健的知识,让口腔医学科普融入中小学教育中。
科普受众“请出来”。基地本年度举办两期“小口腔 大健康”科普研学营活动。邀请本市中学师生代表到基地参观,不仅有口腔专家们给同学们带来生动的科普小讲课和龋病风险评估模型体验,同学们还参观了3D手术模拟解剖台、口腔实训中心、口腔虚拟仿真实训教学系统,激发他们对口腔医学进一步的兴趣。“小口腔 大健康”科普研学营致力于口腔医学科学普及,为广大中小学生提供暖心科普服务,增加学生的口腔医学常识和对口腔医学探索的兴趣,提升学生科学文化素养。
(三)在全国科普日、全国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等重要主题日期间举办主题科普活动的情况。
**开展“3·20世界口腔健康日”系列活动。**交大口腔“久蔚”诊室公益项目实践点正式落户上海金山,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的资深口腔专家为上师大二附中学生、教职工及家属以及金山区朱泾镇秀州村村民200余人提供义诊服务。第一期“小口腔 大健康”科普研学营活动在本基地开展,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大一学生收获了生动的科普小讲课和龋风险评估模型体验。最后,积极参加中华口腔医学会“护牙助成长,欢笑在中国”活动,院士、专家们通过绘本故事讲解、爱牙绘画、小小牙医和刷牙比赛,教学生们了解正确刷牙、保护牙齿的知识,在互动中学习保护牙齿健康的方法。
**开展“2023年中华口腔医学会会员日活动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全国科技活动周”系列活动。**交大口腔“久蔚”诊室公益项目实践点在上海古美科普公园揭牌并将惠民项目落地,口腔专家向古美路街道赠送科普书籍《口腔自我保健视频漫画丛书》,同时为社区居民开展义诊和科普讲座,以居民需求为出发点,为居民健康保驾护航。第二期“小口腔大健康”科普研学营活动在浦东科教园区开展,学生们领略了口腔医学的魅力,对科技创新有了全新的认识。同时,为提升口腔专业人员和医学生科普能力,基地组织了主题为“科普基地,传播科学的阵地”的讲座,向医护人员详尽讲述了科普的定义、内容、呈现形式、如何把科普供给进行有效转化、以及科普规划并从科普基地的运行结构、内部功能、内容、要求、方式和要素以及提升科普基地能力的关键方面综合剖析科普基地的发展,为我院口腔医护人员带来详实生动的科普提升能力讲座。
开展“9·20全国爱牙日”系列活动。根据爱牙日的主题“关爱老年口腔,乐享健康生活”,基地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4次义诊和科普宣传活动。9月15日在上海市闵行区新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赠书和义诊活动,同时在活动现场口腔医生以生动的情景剧形式,讲述了牙周炎与糖尿病之间的关系,让现场观众深刻认识到口腔健康与全身健康之间的密切联系。9月19日在上海市青浦区练塘镇健康广场举办“2023年服务百姓健康行动暨爱牙日义诊咨询活动”面向练塘镇居民开展健康义诊咨询,服务人次约280人。9月20日爱牙日当天,基地开展线上义诊活动,来自口腔修复科、口腔预防科、口腔种植科、牙体牙髓科、牙周病科、口腔黏膜病科、口腔外科、口腔综合科、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口腔病理科等10个科室共计18位医生及护士参加了活动,共接诊194位患者,在线通过文字、电话、视频等方式为患者提供口腔健康咨询与建议指导。最后在上海市黄浦区半淞园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了科普讲座和义诊活动,有针对性地给出专业的护牙意见和个性化咨询服务。
(四)通过传统媒介和网络新媒体平台向公众公布开放信息、科普教育活动信息、展教资源更新情况等公共科普服务信息等情况。
本年度基地共出版科普书籍7本。持续推进院士和终身教授亲和漫画形象推广的《口腔自我保健视频漫画丛书》编写工作,本年度《口腔急诊篇》《正畸篇》《牙周篇》《种植牙篇》4本分册作为“庆祝人民卫生出版社建社70周年精品力作”成功出版;出版《吮吸手指的世界》《全生命周期口腔健康养护》《简单的牙周养护法》等科普书籍3本。
通过上海第九人民医院公众号、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公众号、上海第九人民医院视频号等网络媒介发布科普短文77篇,科普视频83条,让订阅者增加口腔健康知识,提升口腔科学素养,进一步营造公众重视口腔健康、热爱科学的良好社会风尚,惠及公众阅览数达41.7万人次。其中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推进“健康大思政”一体化,把健康中国战略充分荣誉教育教学理念,获上海教育传媒报道。紧跟中华口腔医学会的号召,在“科普中国”APP上开设科普中国科普号2个(分别为机构号名为“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和专家个人号“黏膜制造局”)和口腔科普信息员15人,打造口腔科普服务矩阵。
(五)科普项目和科普获奖等情况。
本年度基地在科普项目和科普奖项上硕果累累。项目方面,基地获局级科普项目——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项目上海市健康科普专项计划1项,获横向科普项目——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项目1项。
奖项方面,基地获各级各类奖项18项,其中:基地荣获上海市2023首届新时代科普好医“声”推荐活动优秀组织奖,选送的7个科普项目入选双百强名单;同时基地还荣获2023 年度上海社区教育志愿服务品牌项目,基地成员荣获2023年度上海社区教育优秀志愿者;基地顺利完成上海市健康促进医院现场复评审。在2023上海口腔健康科普展示与交流活动中,科普绘本《小骨头搬家记》《面具超人的秘密》获创意奖,科普视频《儿童夜磨牙是病吗》和科普动画《小洞不补,大洞吃苦》获推广奖,科普视频《说说口腔癌转移奥秘:迷雾中探索》获优秀奖。基于基地在2023年全国科普日组织的“2023年全国爱牙日‘关爱老年口腔,乐享健康生活’启动仪式暨全国科普日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活动”,被中国科协评选为2023年全国科普日活动优秀组织单位,基地“上海九院口腔正畸科系列科普活动”被中国科协评选为“2023年全国科普日优秀活动”。
(六)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等情况。
基地持续性开展门诊助老志愿服务点,助力老年友善医院建设,本年度基地志愿服务人次累计650余人,志愿服务时长达1900余小时。开展第九季“爱·分享”志愿服务体验营,为医院职工子女提供了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的平台,20名医二代在4天体验营中体验父母工作环境,增进医务职工子女对父母职业的理解,提升医务职工子女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志愿服务意识,感悟志愿服务精神。基地在12月5日“国际志愿者日”和12月12日“国际全民健康覆盖日”到来之际举办“九院·上图 阅享健康”科普志愿服务首期活动,活动中基地成员带来了题为《健康美丽从牙开始》的精彩讲座,从刷牙、运动护齿、口呼吸、唇不良习惯、舌不良习惯、夜磨牙、心理健康这七个方面为读者开展牙齿健康教育精彩的科普志愿讲座,期间并赠送了主编书籍《口腔自我保健视频漫画丛书.正畸篇》授予健康科普志愿服务队志愿者聘书,共有80余名读者现场参与活动。以科普讲座推动健康知识传播,有利于提升大众健康意识,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七)科普工作经费及人员情况。
科普工作经费三项:包括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平台项目,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自2016批建始,每年均有匹配经费,其中2023年资助经费20万元;局级科普项目获资助经费10 万;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项目获资助经费5万。
负责科普基地建设指导与监督3人,负责科普基地统筹管理7人,负责科普基地建设指导与监督1人,负责科普活动策划组织24人,科普工作实施20人,口腔科普信息员15人,共计70人次。
二、特色工作
**以工匠精神打造科普精品。**基地编写一套含12本分册的《口腔自我保健视频漫画丛书》,此套丛书由邱蔚六院士任名誉主编,九院终身教授周曾同教授、张志愿院士和郭莲教授任总主编。丛书涵盖了全部口腔临床学科主要疾病的自我保健和预防知识,并邀请邱蔚六院士、张志愿院士和周曾同教授以漫画亲和形象出镜,着重突显“面向普通大众;集视频、图片、漫画多种科普形式于一书;侧重自我保健、自我预防、自我护理、自我检查”的特点,丰富丛书的趣味性、可读性、普及性。丛书编写工作自2019年正式启动,经过精心打磨,已陆续出版七本分册,本年度《口腔急诊篇》《正畸篇》《牙周篇》《种植牙篇》4本分册作为“庆祝人民卫生出版社建社70周年精品力作”成功出版;丛书还荣获2022年度医界好书(成人科普类)、2023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我国出版行业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政府基金)等荣誉。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作为首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将持续搭建专业的口腔科普体系,匠心打造内容精良的科普读物,助力“健康中国”与“健康口腔”建设。
三、问题不足
1. 科普能力参差不齐
科学知识的普及和传播需要专业人员来从事,他们需要具备科学知识的专业技能和科普宣传的能力。基地科普人员均为专业口腔医生或者护士,他们的科普宣传能力参差不齐,存在形式刻板、内容高深的问题,有些虽然具有趣味性和传播性,但是在内容上存在科学性较差的问题,这些都导致科普传播性较差,降低了科普宣传工作的整体质量。
2. 科普项目获批不足
作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获批科普项目较少。目前普遍存在“重科研、轻科普”的问题,对科普工作重视不足,难以拧成一股绳申报科普重点重大项目。科普研究经费不足,导致进行科普服务、举办科普活动、创新科普产品等后续乏力。
四、工作建议
1. 加强科普项目投入机制
相关部门需要增加对科普项目的资金投入,组织实施各级各类科普(专项、基金),支持开展科普理论研究、科普传播能力建设,支持重大科技成果的科普资源开发与利用,支持科普图书、微视频、科普课程、研学活动、教具等产品的研发与推广,举办科普比赛活动等方式来支持科普工作的开展;融合科普工作和科研创新工作,大力推进科技资源科普化,树立长远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路,融合更多资源服务于科普和科研,促进科普与科技创新协同发展。
2.提升科普人员科普能力,完善科普激励机制
增加对科普人员的培训力度,适当组织科普工作专门培训,提升科普工作者工作能力,尤其是适应现代科技发展科普专业知识的掌握和提升,建设一支具有一定业务素质的科普工作者,,以提高科普工作的质量。对在科普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给予相应的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