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福建省科技馆
2023年度终期科普绩效自评
一、工作情况
(一)本年度向公众提供科普服务工作,开放天数、接待观众量等基本情况。
2023年,福建省科技馆免费开放共计249天,受众人数约34.8万。举办“科技过大节”主题活动,结合世界地球日、中国航天日、全国工作科技者日、全国科普日活动等节日开展主题科学课、科学表演和科学家讲座等活动;举办笔鉴丹心——手稿中的中国科学家精神主题展”,接待预约团队17个;福建科普大讲坛通过“线下+线上”“讲座+活动”方式,全年举办公益性科普讲座75场(次),听众约3.07万人次。
(二)本年度开展科普助力“双减”工作,科普活动进校园、服务学生人次等情况。
2023年,福建省科技馆坚持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组织开展“馆校结合”特别活动——“开学第一课”,启动2023年全国科普日馆校结合基地校系列活动,学校通过“点菜式”方式选择活动项目,20多所学校报名参与,受益人数超4.5万人;组织开展“科学家来啦”八闽行活动,走进霞浦、福鼎等10个区县的31所中小学校,惠及师生约3.3万人;在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小学举办2023年福建科技馆联合行动“筑梦未来”大型科普活动,线下参与人数近万名;全省科普大篷车全年开展295场活动,行驶2.09万公里,受益25.44万人次,全省流动科技馆巡展16个站点,服务学校240所,受益39.74万人次;承办中国流动科技馆“致敬航天精神”主题活动(福建站),邀请长征火箭前总指挥黄春平作主题报告,全国有近50所学校,1.5万名青少年参加;开展2023年“科技馆里的科学课”全省科技馆联合行动,广泛征集教育活动资源,制作“四点半科学课堂”“低碳减排”等面向3-6年级学生的课程资源包,并向基层校园等单位配发科学课程资源包。
(三)在全国科普日、全国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等重要主题日期间举办主题科普活动的情况。
1.全国科普日。组织核电科技分馆、数字农业分馆、寿山石分馆等5家省科技馆分馆参与2023年全国科普日主场活动;向各馆校结合基地校提供“科普微讲坛”短视频资源,科普日活动期间,“科普微讲坛”走进福州台三小、福州钱塘小学、福州鼓五小等8所学校,观看人数约3000人;先后走进福州科技馆、福州南屿中心幼儿园高岐分园、福州江滨中学、宁德市蕉城区九都中心小学等,上演11场“挑战惊奇”科学实验秀,受益约3300人;举办以“践行科普为民,共创美好生活”为主题的福建省优秀科普作品展播推广活动,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方式,对首届福建省科普作品创作大赛中的优秀作品进行展播,合计展播46场,共展播各类作品300个,线上线下参与人数及浏览量达到47万。
2.全国科技活动周。策划实施中国流动科技馆“致敬航天精神”主题系列活动,邀请航天专家黄春平到屏山小学开展活动,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通过主、分会场直播连线互动和同步网络直播,面向全国公众推出航天科普主旨报告、科学沙龙等精彩内容,全国有近50所学校、1.5万名青少年参加;开展航天主题科学课、DIY活动以及科普大篷车进校园活动;参与福建省科技活动周启动仪式,由科技辅导员带去科学表演《红蓝对决》 ;邀请7位专家走进屏东中学、省船舶工程技术学校、台三小、阳光实验学校小学部、省科技馆开展福建科普大讲坛科技活动周专题讲座,吸引2000多名观众参与。
(四)通过网络媒体平台向公众公布开放信息、科普教育活动信息、展教资源更新情况等公共科普服务信息等情况。
1.利用本馆平台,多渠道播送科普信息。对本馆开放情况、科普教育活动信息进行预告、宣传和报道,在本馆官网发布报道135篇,公告58篇,视频15条;在福建省科协网站发布文章120篇;在本馆微信公众号做好各项科普活动的宣传工作,结合时事热点开展科普宣传,全年共发布推文近400篇,总阅读量近50万次。
2.借助外部媒体,多方位宣传活动内容。2023年,省科技馆共开展26项重大活动宣传,在学习强国、人民网、新华网、福建日报、中国少年报、福建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中新网、中国网、东南卫视等主流权威平台和中央媒体发布报道93篇。
3.更新科普资源,多形式开展网络科普。2023年,更新福建数字馆网站多个栏目的内容,共计更新科普文章72篇,视频147个;在科普中国网上传“啊哈实验室”“十万个为什么”“节气说”系列短视频21条,获1.5万浏览量;在馆抖音号推送自创短视频58条,4次登上抖音全国科普类活动热榜视频,其中单条视频最高浏览量为5.5万,累计播放量达80万,点赞量1.2万;开展微讲坛短视频策划制作,拟定健康生活、一带一路、古生物、非遗、生态保护、科学实验室等多个主题系列短视频主题,制作完成的系列节目在学习强国平台推送。
(五)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等情况。
持续深化“四下基层、福行八闽——尊老爱幼、扶困助残”等志愿服务活动,组建“科普小分队”开展“科普助学乡村行”活动,累计走过30多所乡村和偏远海岛中小学,走进连江县官坂中心小学,开展“我和妈妈学科学”巾帼志愿服务。持续推动“大学生科技志愿服务”工作,组织闽江学院、福建医大等高校的“大学生科技志愿服务队”来馆,开展科学工坊、展品辅导等不同形式的科学教育活动,全年累计开展志愿服务近600次,馆外志愿者约300人。
(六)科普工作经费及人员情况。
2023年度,福建省科技馆财政全年预算3949.14万元,科普工作直接相关经费支出1878.76万元。截至2023年底,福建省科技馆实有在编人员49名。
注重职工能力培养,组织职工技能竞赛。全年开展职工技能竞赛10场,包括展品辅导赛、科学实验赛、“趣说科普”赛、教育活动资源包比赛、科学脱口秀创作比赛、应急救护技能比赛、科普短视频作品赛、科普摄影作品赛、消防技能竞赛等,全馆竞赛参与人数超50人。以职工技能竞赛为抓手,提升职工业务技能素养的“三破三立”工作法入选省直机关群团组织“十佳群众工作法”案例。
提升科普服务能力,紧抓科技辅导员业务培训和考核。每周开展教研会,定期邀请行业专家培训指导,提高辅导员综合业务能力。以赛代练,组织参加福建省第三届科技馆辅导员大赛,获2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参加2023年福建省科学实验展演汇演活动,获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代表福建省参加第六届全国科学表演展演汇演,获2项三等奖;参加“奋进的春天”——省直机关“争优争先争效·书写时代华章”主题演讲比赛,1人获评优秀奖;参加福建省第七届科普讲解大赛,2人均获优秀奖。
二、特色工作
(一)科普工作思路有拓展。深入基层开展调研活动9次,广泛了解基层科普场馆发展状况,把握新形势下人民群众的科普需求,围绕科技馆分馆建设、科技馆智慧化建设、流动科普设施建设等方面深入思考,撰写调研报告3篇,为下一步工作提供理论指导。
(二)科普教育活动有创新。福建省科技馆打造全新科普品牌——“筑梦未来”大型科普活动,《福建日报》用半版以题为“深化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服务科普高质量发展”刊登活动深度报道。联合省少工委举办福建省首届“红领巾科技讲解员”大赛。
(三)科技馆体系建设有突破。福建省科技馆科普服务标准化试点获批第九批国家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项目,是全国科技馆中首个获批立项的国家级科普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举办全国科技馆联合行动行业交流研讨活动、2023年全省科技馆科普场馆建设交流研讨活动,强化科技馆体系联动共享。修订完善《福建省科技馆分馆认定与管理办法》,开展2023年分馆认定工作。首次开展全省流动科普设施联合行动,目前已有10多家单位开展活动。
三、问题不足
(一)科普内容深度和广度不足。作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我馆展播了不少科普作品,在以往展播的大量科普作品中,某些作品仍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入讲解科学原理,可能导致公众对科学知识的理解仍停留在浅层次。部分科普内容有所重复、创新和实用性不足,专业性还待加强。
(二)科普活动形式单一。尽管在活动中尝试了线上、线下多种展播方式,但活动形式仍然显得相对单一,缺乏足够的互动性,展播效果有限,可能无法持续吸引公众的关注。
(三)科普队伍建设有待提升。目前,科普工作者的数量和专业素质还不能完全满足我馆科普事业发展的需要,需要加强科普队伍的建设和培训。同时,科技辅导员流动性较大,人才流失影响队伍建设。
(四)资源共建共享有待加强。福建省各地区间的科普资源分布不均,一些偏远地区受条件限制,对科普活动参与度相对较低,需要采取措施提高这些地区的科普教育水平。作为省级科技馆,在全省科技馆资源共建共享方面还存在不足,主要表现为资源库建设零散、有效优质科普资源不充足,面向各科技馆体系单位共享渠道不够通畅,协同发展有待提升。
四、工作建议
(一)深化科普内容,创新活动形式。建议在未来的工作中,加大对科普内容的挖掘力度,增加更多有深度、有广度的科普作品,帮助公众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为提高公众参与度,建议尝试创作与推广更多新颖、互动性强的科普活动形式,如虚拟现实体验、科学实验比赛等。
(二)加强共建共享,平衡地域资源。针对地区间科普资源差异的问题,建议在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间开展合作,加强基地间的交流,促进实现资源共建共享,让典型的科普案例和优质的科普资源在基地间流通,确保每个地区都能享受到优质的科普教育资源。
(三)加强科普队伍建设。投入更多资源培养和壮大科普队伍,持续壮大专兼职科普工作者队伍,多渠道充实科普志愿者队伍,加强对专兼职科普工作者的培训,提高科普工作者的专业素质,确保科普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四)利用媒体资源进行科普推广。加强与各大媒体平台的合作,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资源进行科普推广,贯通科普知识流动传播的渠道,扩大科普知识在公众中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