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龙泉窑莲瓣纹碗,深腹,弧壁,圈足,内壁布满开片,外壁刻划莲瓣纹,纹饰刻划清晰,线条流畅,釉色由青变深呈褐色,一般认为是釉料中氧化亚铁(FeO)成分超过5%导致。
龙泉窑是宋代著名的青瓷窑,窑址位于今浙江省龙泉市,自宋后隶属于处州,故龙泉窑又名处州窑或处窑。龙泉史上以生产青瓷著称,据考证,青瓷的诞生始于汉代,瓷器质量以浙江的越窑为佳。受越窑、瓯窑和婺州窑的影响,在南宋中期后出现梅子青、粉青瓷器,梅子青釉层滋润清澈透明,釉色青翠,但釉厚薄不均,有流釉现象。南宋后期受官窑瓷器风格影响,薄胎厚釉器物被推崇,此时龙泉窑釉层滋润,多呈不透明状。其装饰手法有刻花、贴塑等。
龙泉窑结合南技北艺,再加上胎釉的配方、上釉的方法、造型的设计、装饰艺术的改变和提高,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另一方面,宋元时期水上交通发达,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亦刺激龙泉窑瓷器的生产。
《龙泉县志》记载“瓯江两岸瓷窑林立,烟火相望,江上瓷运船舶往来如织”,龙泉青瓷的主产区位于今浙江省龙泉市小梅镇大窑村,其中与大窑毗邻的金村是龙泉窑青瓷的重要产地,并向外辐射至包括大窑在内的整个龙泉窑瓷器产区。龙泉位于瓯江、闽江、钱塘江上游,龙泉窑瓷器通过瓯江到达温州、宁波等港口,从海上丝绸之路传播至沿线各国,其中温州港是古代龙泉窑外销的重要港口之一。北宋时温州的海上贸易活动愈加活跃,南宋时温州设置市舶务,元初设市舶司,开始管理海外贸易的各项事务。
赵汝适的《诸蕃志》是研究宋代海外交通和贸易的志书,是中外关系史上的一部重要文献,也是我国宋代瓷器外销的一部重要著作,该书记载我国瓷器中海外经销的情况,包括南洋各国与我国进行“青瓷等博易”“青白瓷器交易”等等。该书成书于南宋,正是龙泉青瓷大量外销时期,所以书中所载“青瓷”、“处瓷”、“青白瓷”等当指龙泉青瓷。
近现代以来,在世界各地的海域及遗址的调查中陆续出水(土)了大量龙泉青瓷。1976年在韩国新安海底发现一艘古代沉船,船上发现了大量龙泉青瓷,既有日常生活用的碗、高足碗、钵、盏托、盘、洗、罐、执壶、瓶、盒、药碾、砚滴等,又有陈设用的瓶、炉、花盆、花插和菩萨象等。除此之外,1991年发现的菲律宾布雷克海难沉船、1997年发现的印尼惹巴拉沉船、1999年发现的印尼巴卡奥沉船均载有龙泉青瓷,年代约为12至15世纪。在非洲的福斯塔特、蒙巴萨、马林迪海岸等地区均出土晚唐至明清时期的中国瓷器,其中包括大量的龙泉窑瓷器。在土耳其托普卡帕王宫亦收藏有大批龙泉青瓷。
以2006年大窑枫洞岩窑址考古发掘为开端,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故宫博物院、龙泉青瓷博物馆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在龙泉地区进行持续的考古调查、发掘与研究工作,取得了重要的成果。2009年,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龙泉窑制品 仿佛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它们保留了岁月的痕迹,穿梭百年时间来到我们面前,带我们一探海上丝绸之路的繁华,见证着海上文明的交往,也是先人智慧的凝结。
参考文献
郑建明、谢西营、周光贵. 浙江龙泉金村青瓷窑址调查简报[J],文物,2018年第5期.
申浚. 非洲地区发现的元明龙泉窑瓷器[J],考古与文物,2016年第2期.
项坤鹏. 浅析东南亚地区出土(水)的龙泉青瓷——遗址概况、分期及相关问题分析[J],东南文化,2012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