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中学生心理危机的识别与干预

健康河北
为大众提供健康资讯,践行社会责任,传播健康科学理念
收藏

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是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现象。

心理健康的概念是指一种持续的积极发展的心理状况,在这种状况下个体能作出良好的适应,能充分发挥身心潜能,而不仅是没有心理疾病。

健康的标准**:健康的躯体、健康的精神、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健康的精神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是心理健康的精髓。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心理健康标准:

1、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

2、适应环境、人际关系彼此谦让有理;

3、有幸福感;

4、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高效率的生活。

一、对心理危机的认识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1. 学习压力:中学生面临升学压力和各科目的学业要求,常常感到学习压力很大。

2. 自卑和自尊:中学生容易比较自己与他人,产生自卑感;同时也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建立自尊心。

3. 情绪波动:中学生的情绪容易波动,常常因为学业、人际关系等问题而感到焦虑、沮丧或愤怒。

4. 家庭问题:家庭变故、父母离异、家庭关系紧张等问题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影响。

5. 社交困扰: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面临与同学、老师、家长等人的社交互动,容易遇到人际关系的困扰。

6. 身体形象:中学生对自己的身体形象敏感,容易受到外界的评价和观注,产生身体形象上的焦虑。

7. 性别认同:青春期的中学生开始探索自己的性别认同,可能面临对性取向、性别角色的迷茫和困惑。

8. 就业压力:部分中学生面临未来的就业压力,担心自己是否能够找到理想的工作。

校园里常见的心理危机:

1.离家带来孤独感

2.担心上学给家庭带来经济负担

3.与室友或其他人发生矛盾

4.担心成绩不理想,害怕失败

5.对学校的教学计划、课程安排不满意

6.因出现个人的丧失(失恋、考试失败、丢面子、急性严重疾病)而极度痛苦

危机的表现形式

**性格:**平时性格开朗、生活态度积极乐观,出现危机时则相反,如果平时性格内向,可能会加重。或许性格变得暴躁、易怒、抱怨一切事情,甚至认为社会对他不公平等等。

**情绪:**紧张、恐惧、怕见人、情绪低落或不稳、或表面平静、给人的感觉眼神游离。

**言语:**沉默少语、或言语本身带来特定意义令人费解,如打听什么方式自杀没有痛苦、直接询问哪种药物吃多少会死、活着不如死了等等。

**行为:**躲避人、对关心他的人采取回避的态度、呆坐沉思、麻木。

**其他:**失眠、食欲食量变化、做事注意力不集中、工作、学习能力下降,严重者出现自杀、药物滥用等。

二、对心理问题的识别

怎样早期识别心理障碍

青壮年是许多精神疾病的好发年龄。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一些单位把某些精神病人早期的病态思维和行为改变当作思想问题和无组织、无纪律的表现,而给予不确当的处理,使其得不到及时治疗,甚至导致行凶、自杀、放火等恶性事件的发生。这里就怎样早期发现精神病人作一简单介绍。

1、睡眠障碍

睡眠障碍是大多数心理疾病最常见的早期症状之一。心理障碍病人的睡眠障碍,早期常表现为对睡眠的需要减少,尽管其睡眠时间大为减少,病人仍可感到头脑特别“清醒”。有的表现为入睡困难、易醒、早醒。有的表现为睡眠感缺乏,尽管每晚在别人看来病人呼呼大睡,但次日病人仍然诉未睡着、未睡好。

2、记忆障碍

记忆障碍也是部分心理障碍病人的早期症状之一,表现做事丢三拉四,甚至记不清刚说过的话和刚做过的事,常伴有精力不集中,眼神呆滞。

3、性格改变

心理障碍者可出现明显的性格改变。

如①原来活泼好动,乐观合群,善交往的外向性格者,可变得沉默寡言、孤独,对原来合得来的亦疏远不言,对周围环境和事物的兴趣明显减少。②平时性格温顺、涵养很好的人,变得常无故发脾气,无理取闹,纠缠不清。③原来奉公守法、工作负责、勤奋上进的人变得无组织无纪律,工作疲沓,不负责,生活懒散,整日卧床,衣食住行常需他人督促等。在正常人群中,各人的性格差别很大,应注重与其原来的性格对比。如果从某时起,某人无特殊原因发生明显的性格改变,就要考虑到有心理障碍的可能。

4、情绪反常

正常人的情绪反应不论喜怒哀乐,均与外界环境和思维内容协调一致,并具有一定的自控性。心理障碍者的情绪改变常毫无原因,或因小“刺激”引起大“反应”。如①情绪异常高亢,爱管闲事,喜与人争执,常提出一些不符实际的构思或设想,整日喜气洋洋,过分热情主动,充满着幸福感。②情绪异常低落,整日抑郁寡欢,愁眉苦脸,长吁短叹,感到生不如死,周围一切都是灰暗的。③情绪多变,易哭易笑,变幻莫测。④情感倒错,如听到不幸的消息反而哈哈大笑,得知高兴的事反而唉声叹气。凡不能以人之常情解释者,或者虽事出有因,但情感反应过度,超出常情者,都要考虑有心理障碍的可能。

5、敏感多疑

多疑亦常是心理障碍者早期表现之一。这类病人情绪紧张恐惧,惶恐不安,坐卧不宁,好似大祸临头,整天疑神疑鬼,对某些事物变得特别敏感,对周围人的一言一行都倍加注意。如看到有人在旁讲话,就想是否在议论自己,甚至别人咳嗽也以为是影射自己;或把领导的一般谈话也认为是针对自己的。甚至有时认为广播、报刊、电视、影片内容亦与自己有关等。和正常人的多疑不同的是,这种怀疑虽经事实证实而否定,但患者坚信不疑,无法说服。这种没有事实根据,病人又坚信不移和无法说服的病态思维即为妄想。

6、行为异常

这是心理活动异常的外在表现。一般明显的行为异常,如大吵大闹比较容易识别。如有被害妄想者可对妄想对象突然发生攻击。躁狂病人可有过份装饰、“慷慨解囊”、干涉闲事等表现。抑郁病人常呆坐呆立,欲泣或默不作声。具有幻听的病人常侧耳细听,或作出对空谩骂等相应的行为反应。但有些病人表现为逐渐生活懒散、活动减少、动作迟钝、孤僻不合群,或到处闲逛、终日无所事事,不务正业,动作刻板重复;甚至收集一些废品奉为至宝,或动作姿势怪异等;有的病人做事丢三落四,经常失落日用品,忘记许下的诺言或应该完成的任务;工作中常发生差错,工作效率明显减退,也应引起警惕。

常见心理疾病

神经症(焦虑症、强迫症、恐惧症、神经衰弱)、心境障碍、精神分裂症

(一)神经症

神经症(neurosis)旧称神经官能症,为一组轻性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恐惧、强迫、疑病症状或各种躯体不适感。

神经症-焦虑症

广泛性焦虑症:缓慢发病,以经常或持续存在的焦虑为主要临床表现,如过分担心、紧张、害怕等。伴有口干、出汗、气急、尿频、尿急、轻微震颤、坐立不安等症状。

**惊恐障碍 :**通常无明显诱因,在没有任何客观危险和特殊恐惧处境下,感到一种突如其来的惊恐体验。表现出心悸、出汗、面色苍白,过度换气或呼吸困难等。

神经症-强迫症

以强迫观念最多见,强迫行为多是为了减轻强迫观念引起的焦虑而不得不采取的顺应行为,常见的有强迫检查、强迫询问、强迫洗涤等。

主要特点:是有意识的自我强迫与反强迫同时存在,二者的尖锐冲突使患者焦虑和痛苦,社会功能受损。

神经症-恐惧症

一种以过分或不合理的惧怕外界客体或处境为主的神经症性障碍;明知没有必要,但仍反复出现,难以控制;伴有显著的焦虑和自主神经症状;伴有行为。

学生中常见的恐惧症:社交恐怖、考试恐惧等。

神经症-神经衰弱

长期处于紧张和压力下,大脑精神活动能力减弱,表现出易兴奋、易疲劳,常伴有情绪烦恼、易激惹、睡眠障碍、肌肉紧张性疼痛等,病情迁延,时轻时重。

案例1

男,18岁,某高中三年级学生。常因担心能否考取大学而哭泣,伴有失眠、头昏脑胀、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减退。上课时开始15分钟内尚能专心听课,之后疲劳倦怠、思睡、精神萎缩、头脑昏沉感,以致听课收效甚少。在宿舍中怕声音与光亮,常因小事控制不住与人发生争执,但事后又懊悔或道歉。入夜,辗转反侧,难以入睡,多恶梦。平时好静,喜文学,多思虑,遇事敏感等。查体:身体与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发现。患者不厌其烦、反复诉说各种躯体不适感,惟恐患有重症,迫切求治。未发现精神病性症状,情感适切。

诊断:神经衰弱

诊断神经症的标准

1.病程:不到3月为短程评1分;3月到1年评2分;一年以上评3分。

2.精神痛苦程度:可以主动设法摆脱1分,需借助外界2分,无法摆脱,即使别人帮忙也无济于事3分。

3.社会功能:轻微妨碍1分,显著下降2分,完全回避3分。

4—5分为可疑病例,大于等于6分为确诊神经症。

(二) 心境障碍

心境障碍(mood disorder)又称情感性精神障碍,是以显著而持久的情感或心境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疾病。

主要表现: 情感高涨或低落,伴有相应的认知和行为的改变,可有精神病性症状,多数病人有反复发作的倾向,间歇期大都完全缓解,部分可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心境障碍-抑郁发作

抑郁发作主要表现:

情感低落、思维迟缓、言语动作减少、躯体症状、自杀的观念或行为、精神病性症状

心境障碍-躁狂发作

躁狂发作主要表现:

情感高涨、思维过程明显加快、活动增多、躯体症状、精神病性症状

(三)精神分裂症

是一组病因未明的重性精神疾病,多起病于青壮年,常缓慢起病,具有感知觉、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和精神活动的不协调。一般无意识障碍,智能尚好。

案例2

刘某,女,16岁,高一学生,入校不久感到有人监视自己,总在背后跟踪自己。看到别的同学拿着随身听从身边走过,认为那是窃听器,在窃听自己的隐私。别人在身边讲话总是在议论自己。晚上睡觉时,总认为有人透过窗户用望远镜监视自己的一举一动,必须严严实实地拉好窗帘。不久发展到认为自己的心脏被人偷走。

诊断:精神分裂症

三、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措施

1.学生心理问题识别

心理问题的识别和应对

发现-发现什么如何发现:团体心理活动、测评

预判-防患未然:单独测评、面检

应对-困扰疏导 危机应对

早发现、早沟通、早诊断、早干预、早治疗

重点在于发现

发现:危机学生的一般表现

①****课堂上

成绩整体下降;

学习变得不努力;

经常旷课;

毫无理由地请假很长时间;

见不到人。

②****生活上

社交回避:不愿跟人接触、独来独往;

个人卫生情况下降,整天拉着床帘;

突然对聚餐、打球、看电影等原先感兴趣的东西没了兴趣;

看有关死亡的书籍,特别是日本文学,言语中流露出认同;

突然向好朋友赠送个人重要物品、赔礼道歉,说告别的话;

割手臂、手腕等,伤害自己的身体;

在天台、湖边等场所徘徊;

随身携带可能会伤人的工具

③****外表上

表情漠然;

体重大幅度地变化,明显增加或减轻;

显得很激动,坐立不安;

遇到一点小事就大发脾气;

经常哭泣,以泪洗面

发现:识别途径

①掌握数据:普测、课堂出勤、卫生、成绩、咨询、网络平台

②日常观察:语言、动作、情绪、思维、饮食、睡眠

③队伍联动:同学、班委、班主任、专业指导老师

观察:特别关心以下几类学生

①应激事件:近期突遇诸如失恋、处分、挂科、家庭变故、人际冲突等生活事件。

②慢性压力:因家庭环境、生活环境、经济状况、学业等因素导致生活中持续或重复造成困扰。

③生理疾病:患有生理疾病且久治不愈,或因先、后天因素导致终身生理缺陷。

④人际问题:平时不与人沟通喜欢独来独往;被歧视或被孤立。

⑤支持匮乏:因内心封闭、人际疏离、家庭不和等因素使得个体在面临挫折或困境时,缺乏有效的社会支持。

⑥心理疾病与人格障碍:患有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或精神病性障碍的学生;存在人格障碍的学生。

观察:特别关注学生的以下四个方面

①**情绪****:**低落、愤怒、焦虑、沮丧、兴奋...

②**认知****:**记忆力、注意力、幻觉、妄想、无意义感、消极自我评价

③**行为:**行为增多、行为减少,一反常态

④**生理:**睡眠、饮食、其他躯体症状

**观察:**自杀的警告信号

注意以下言辞**:**

传达出无助、绝望、痛苦感觉的表述

觉得生活没有任何意义

看不到任何自己存在的价值

谈论与自杀相关的话题

间接流露自杀的想法

直接表达自杀的意愿

注意以下行为**:**

做出某些最后的行动,如捐器官、写遗嘱

不明原因突然给同学、朋友或家人送礼物、请客、赔礼道歉

无端致以祝福、说告别的话等

显示出对自杀或死亡的高度关注

获取自杀工具,如买刀、买药物

独自前往危险的地带,如河边或者高楼

注意以下情绪状态**:**

产生某种难以解释的情绪变化,尤其是突然变得轻松或者平静。

2**.学生心理问题干预措施**

**询问:**①以平和的态度、关切的语气、尝试性的询问对方是否需要帮助,描述实事,不加评判

案例:你发现小A最近几天晚自习都是最后一个到班上,下了自习也是等大家都离开了才走,整个晚自习时间都一个人坐在角落里带着耳机,时而发呆,时而趴在桌子上,看起来闷闷不乐的样子。

错误×

➡“你这两天看起来挺不正常的,你是不是心理有问题啊?”

➡“跟我说说看你这到底是怎么了,发生了什么事?”

正确√

➡“你最近几天看起来好像有些不开心,我有点担心你。”

➡“你愿不愿意跟我说一说发生了什么事?”

➡“有没有什么我可以帮助你的?”

询问:②耐心倾听,认可他们表露出的痛苦情绪,不做价值判断,也不加批判、指责;

小A说:“上次和你交流之后,我尝试着做出了改变……感觉反而得到更多的尊重。但我又开始担心因为自己不够忍让得罪了寝室同学,万一被他们孤立,旁边同学看到会说自己不会处事”

错误×

➡ “我很开心看到你改变了,你既然已经打算改变,还计较寝室同学的态度干什么?”

正确√

➡ “我知道你开始尝试改变自己了,并且重新得到被尊重的感觉,但同时又担心寝室同学不理解而孤立你,还担心旁边同学议论你,所以你现在很矛盾。”

劝告

①不是去说服同学改变自己的想法,而是劝说他们寻求帮助,并给予希望;

错误×

➡“你别犯傻,你给我好好活着。”

➡“不许你这么说,不许胡思乱想,不许乱说话。”

正确√

➡“我知道你现在很难受,你自己已经不知道怎么办了。我会陪着你、帮助你,我们一起去寻求专业的帮助,好不好?”

➡“我去帮你安排或者预约一次心理咨询,让专业人员一起来帮助你。”

②让自杀变得不那么容易也可降低风险;陪伴,避免独处。

③对于危险想法和行为的不保密与对外求助,是挽救不是告密。

转介:寻求支援

▪ 明确能力界限,帮助他们寻求更多的社会支持和专业帮助;

▪ 最好的转介是亲自陪伴他们一起去心理中心或医疗机构接受评估和治疗;

▪ 其次是联系好其他人士并确保他们会去寻求专业帮助;

▪ 理解、陪伴和支持是最大的帮助,不一定是解决其现实问题;

▪ 不要让其独处,尽可能去稳定他们的情绪。

强化家校沟通与互动

家长不同意送医,怎么办?

根据有关政策,有些可以强制送医(学生的情况非常紧急,例如有精神疾病且处于发作期,有伤人、自伤风险,没有自制力)。

如果不能强制送医,需要找人对学生进行24小时监护(不能是学生,得是辅导员,或者相关负责人)。

对于存在心理危机的学生,辅导员应该及时有效地做好危机学生的家校沟通工作。

对于风险等级较高的学生,学校应及时告知家长或监护人,并在干预档案中做好记载,让家长或监护人明确意识到学生的危机及可能出现的后果,建议家长或监护人寻求专业精神卫生机构的检查、评估和治疗,依法依规与家长或监护人协商违纪学生的休复学、陪读陪护等事宜,形成工作合力。

怎么和家长沟通?

“你的孩子有“问题”——为什么孩子在学校出了问题,在家都好好的(家长会找很多外在因素,就是不愿意接受孩子有问题)。错误×

“你的孩子是个好学生,最近需要一些帮助,但是我们(咱们)这边提供的帮助是有限的(怎么有限),需要家长也做一些事情”正确√

学会调节情绪

一分为二看问题

全面地看:“这方面不好,那方面好。”

相对地看:“不好中有好;好中有不好。”

发展地看:“现在不好,将来会好。”

全面:这方面不好那方面好—代偿

我很丑,但我很温柔

我个矮,但我很灵活

我嘴笨,但我手很巧

我人穷,但我志不短

待遇不高,老板好

能力不强,人品好

身体不好,脑子好

相对:不好本身中有好—接纳

胆小-谨慎

小气-节俭

自卑-谦虚

死板-认真

孤独-清静

强势-有主见

冲动-有胆量

消极-善自省

危险-机会

发展:现在不好将来好—转化

否极泰来

塞翁失马

柳暗花明又一村

车到山前必有路

没有永久的敌人

没有不散的阴云

评论
奉献科技
少傅级
健康的精神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是心理健康的精髓。
2024-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