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居家照护,请绕开这些“坑”

达医晓护
原创
通过医学科普让老百姓真正做到“通达医学常识,知晓家庭护理”。
收藏

这是 达医晓护 的第 4765 篇文章

这个秋冬季,伴随着气温的忽高忽低,很多小朋友家长的心也不时被揪紧:孩子发热反反复复,流涕、咽痛、咳嗽不止,用药治疗刚好没多久,一不留神又被“放倒”;从流感病毒感染到肺炎支原体感染,有些甚至造成了小儿支气管炎、肺炎。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与居家护理已经成为近期家长们关注的焦点之一。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是小儿最常见的急性疾病,主要侵犯上呼吸道的鼻腔/鼻窦、咽部而引起急性鼻炎/鼻窦炎、急性咽炎/咽峡炎、和急性扁桃体炎;或侵犯下呼吸道的气管、各级支气管、肺泡而引起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周围炎、肺炎等。

对于学龄前的幼儿,由于他们往往无法清晰表达不适的具体部位、性状、程度及变化情况等信息,更多需要家长们注意观察其外在的一些表现,如:体温、面色、皮肤潮湿还是干燥(出汗与否)、哭闹不安/精神萎靡、食欲情况、有无呕吐、排便和排尿情况等,加之家长们“病生在你身,痛在我心”的关切心理,部分家长不免会在对患儿的照护中更多凭借自己的主观愿望和判断,或遵循一些口口相传的所谓“传统经验”、“坊间流传”,造成错误的做法。接下来,就让我们针对几个较常见的不利于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恢复的居家照护误区进行分析。

一、常见误区

误区一:孩子发热了,要尽量多穿点衣服,把汗焐出来,这样病好得快!

错误分析

尽管受寒着凉常常是引发孩子急性呼吸道感染的诱因,发热后出汗也可以使体温下降,但过度的添加衣物、过度包裹反而阻碍皮肤透气和汗液蒸发,还可能导致皮肤湿疹等发生,使孩子感觉更加不适;而出汗较多,贴身衣物潮湿又可能使孩子再次着凉,造成病情反复。

照护建议

给孩子穿着适量,以“颈背温暖无汗”为度,如果遇到昼夜温差较大的情况则遵循“洋葱式穿衣法”,即以多层衣物的组合替代单一厚棉袄/棉裤,随环境温度的升高或降低而适当减少或增添一两层衣物,以达到上述最合适的保暖效果。此外,还要注意头部和脚部等易散热部位的保暖。如果患儿高热,要给孩子穿着较宽松、透气性好的衣物,有明显出汗时要及时擦干皮肤并勤换贴身衣物。

误区二:为了让孩子的病快点好,把常用的药物轮番用上,或者症状反复时就把药物用得久一些、药量大一些。

错误分析

一些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家长,一见到发热就紧张,认为“这样一直发烧会烧出肺炎来的”,认为首要措施是退热,于是用了一种药没有立刻退热,再用另一种,常用的治疗感冒发热的非处方中西药物轮番用。事实上这些家长颠倒了因果关系,发热是病毒或细菌感染以后的一种机体免疫反应的表现,只有感染得到控制,体温才能真正恢复正常,单纯退热并不是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无助于控制感染本身。很多常用的缓解感冒症状的非处方药物,成分接近,作用相似,都是一些退热、镇痛、镇咳、收缩鼻粘膜血管、抗过敏等药物成分组合而成的复方制剂;一些常用中成药也都含有作用接近的药物或含有同一种药物。如果短时间内叠加使用两三种同类药物不仅无益于控制病情,且药量超过安全限量可能对孩子的肝肾功能造成损害,实不可取。。同样需要避免的情况是,一些家长看到孩子的发热或鼻塞/流涕、咽痛、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在开始服用相关非处方药物后两三天没有减轻时,主观认为是疗程不够或剂量不足,仍坚持给予这些药物服用甚至加大剂量服用,不仅可能延误对患儿病情的及时评估,更可能加大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

照护建议

一般在患儿体温超过38.5℃可以给予退热药(有过发热惊厥史或癫痫史的患儿可以在体温达到38℃上下时使用退热药物),体温低于38.5℃或服用退热药物8小时内再次发热时,可以采取物理降温的方式:前额可以贴退热贴,或使用冰袋(用干毛巾包裹住冰袋, 放在患儿枕部、或腋窝、或腹股沟)。使用物理降温后每半小时到一小时复测体温一次,体温降至38℃以下时及时撤去退热贴/冰袋。居家采用初始药物治疗后,如果患儿的症状在48小时内没有明显减轻,甚至有加重趋势或出现新的症状,则要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误区三:孩子咳嗽久了会成为肺炎,所以要多喝镇咳的药物。

错误分析

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肺炎、鼻腔分泌物倒流刺激咽部和气道、伴有气道过敏反应等都可引起咳嗽,单凭咳嗽症状持续的时间很难判断是否肺炎,咳嗽更非引起肺炎的原因。过度使用镇咳药物(如右美沙芬)可能会抑制支气管的排痰功能,不利于气道粘膜和肺泡表面的修复。

照护建议

根据咳嗽的可能原因使用相应的药物或含有相应成分的药物,并非只有镇咳药物才能起到缓解咳嗽症状的作用。例如由于鼻分泌物增多,尤其在平卧时鼻分泌物倒流刺激咽喉部或气管引起咳嗽,往往类似呛咳,通过服用含有收缩鼻粘膜血管成分(伪麻黄碱)的药物或局部使用滴鼻液,减少流涕后,咳嗽也相应减轻;有时咳嗽由咽部炎症刺激引起,通过使用含有清热解毒成分的中成药,减轻咽部充血、渗出等炎症反应后,咳嗽也相应缓解;支气管炎或肺炎时,分泌物排出不畅是造成咳嗽的主要原因之一,配合使用具有促进痰液稀释和排出作用的药物(如氨溴索)可以减轻咳嗽症状。当家长在居家照护中初始给予孩子针对咳嗽的药物2天左右效果不明显时,应该带孩子及时就医,请医护人员评估孩子的病情,给予专业的诊疗建议和护理指导。

误区四:孩子发热、没精神,要多吃点东西,多补充营养、多吃肉、多吃奶酪……。

错误分析

儿童的消化系统比较脆弱,在急性呼吸道感染期间受到的影响比成年人更明显。发热会造成患儿消化功能减弱而出现食欲下降、胃肠胀气等轻度消化不良的症状;一部分幼儿咳嗽剧烈时会由于反复腹压增高、膈肌频繁剧烈运动而引起膈肌痉挛(呃逆)、胃痉挛(胃痛)、呕吐等表现;一些引起呼吸道感染的病毒(如乙型流感病毒)也可能直接引起呕吐、腹泻等胃肠道反应。所以,在孩子急性呼吸道感染期间,补充过多高蛋白、高脂肪食物只会加重患儿的消化系统负担,甚至造成消化系统并发症,不利于疾病的恢复。

照护建议

①采用“少量多次”的饮食方式,即每次食物量约为平时的1/3到1/2,每2-3小时进餐/喂食一次,以减少胃肠负担,防止胃肠腔内压力和腹腔内压力升高。

②采用半流质为主的饮食,便于营养物质消化吸收,并避免含有较多不可溶性粗纤维的食材,如韭菜、金针菇、竹笋等;加工食物的方式宜蒸、煮为主,避免油炸、烧烤。

③食物种类以新鲜蔬果类、谷物、豆制品、菌菇类等为主,少量动物性蛋白类食物,避免高糖、高脂肪、高盐、辛辣刺激和腌制类食物。

二、其他居家照护提示

1.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和流通,每天至少3次开窗通风,每次至少30分钟;患儿休息的环境保持安静、亮度适宜。

2.家长既要陪伴患儿,又要避免把焦虑等负面情绪传递给孩子,例如不要反复询问孩子症状是否改善;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法缓解孩子的不适感,尽量避免让幼儿反复哭闹而加重局部症状。

3.补充水分, 鼓励患儿多喝水(少量多次), 既有助于退热,又能防止脱水,还可以稀释粘稠的痰液,使痰液更易咳出。

4.室内可适当使用加湿器,有助于缓解患儿的鼻塞、鼻干、咽干、痰液粘稠难咳出等等症状。

作者: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急诊科 裴蕾 主管护师

评论
坦 荡 荡
少傅级
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居家照护要科学,室内保持空气流通,补充水分,不要把焦虑等负面情绪传递给孩子。
2024-02-04
科普科普知识的摇篮!
太师级
认真科普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居家照护常识,避免采取一些口口相传的所谓“传统经验”、“坊间流传”,造成错误的做法,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从而影响到健康!
2024-02-04
CH土地与昨日同在
进士级
文章很有帮助,做家长也是需要进修的,像这样内容扎实,不水字数的科普文章支持多发
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