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宝宝对牛奶蛋白过敏该怎么办?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中华医学会机关刊。传播医学信息,引领医学发展。
收藏

牛奶通常是新生儿饮食中的第1种外来蛋白质,牛奶蛋白过敏(CMPA)是最常见的新生儿食物过敏性疾病,是机体对牛奶中部分蛋白质分子发生的免疫反应,可由IgE介导、非IgE介导或两者混合介导。

CMPA的发生率受地区差异和诊断标准的影响,范围为0.5%~4.9%,母乳喂养婴儿中CMPA的患病率约为0.5%。我国报道0~2岁婴幼儿CMPA发病率为0.83%~3.5%。CMPA的真实患病率仍然存在争议,因为其主观感知远高于确诊CMPA的实际患病率。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过去几十年里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和流行率都有所增加,这可能是由于复杂的环境、生活方式和饮食变化造成的。

CMPA症状与诊断

新生儿CMPA主要为非IgE介导类型,其临床表现多样且无特异性,多以血便起病,也有呕吐、腹胀、腹泻等症状,通常发生在摄入过敏原2 h后,一般为6~72 h,为迟发型过敏反应。临床症状多样,常累及多个系统,可表现为食物蛋白诱导的过敏性直肠结肠炎、食物蛋白诱导性小肠结肠炎综合征、食物蛋白诱导性肠病和Heiner综合征等。IgE介导的CMPA在新生儿期极为罕见,仅有个案报道,表现为荨麻疹和过敏性休克;IgE和(或)非IgE共同介导的CMPA在新生儿时期仅有特应性皮炎,可表现为非湿疹样表现、独立的湿疹样表现及混合型表现且不只局限于皮肤症状。鉴于早产儿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与足月儿相比,多数情况下早产儿发生CMPA时间更晚,症状更复杂,病情更严重,更易发生食物蛋白诱导性小肠结肠炎综合征。

新生儿期CMPA主要依靠过敏高危因素、临床症状与摄食关系、诊断性回避试验效果以及排除其他相关疾病进行综合分析诊断。

新生儿CMPA饮食管理

1. 母乳喂养新生儿发生牛奶蛋白过敏时建议继续母乳喂养,母亲严格回避含牛奶食品,并补充钙及维生素D制剂,如果出现严重过敏症状,选择氨基酸配方(AAF)或深度水解配方(eHF)喂养。

对于考虑CMPA的新生儿,应当鼓励继续母乳喂养,同时母亲需回避含牛奶蛋白的食物2~4周。若因各种原因无法完全纯母乳喂养需混合喂养时,建议临床症状不重的CMPA患儿可选择PHF或eHF喂养。但当患儿出现以下情况时需暂停母乳,选择AAF替代喂养。母亲长期回避饮食情况下,建议母亲同时补充钙剂及维生素D制剂。

2. 配方喂养新生儿发生牛奶蛋白过敏时推荐采用eHF或AAF喂养。

配方喂养新生儿发生CMPA时,国际指南建议轻至中度临床表现的患儿首选eHF替代喂养。然而,在以下情况,可能需考虑更换为AAF喂养:(1)eHF治疗不耐受、2~4周症状无好转;(2)患儿出现严重过敏症状,如严重的特应性皮炎、过敏性肠炎合并生长迟缓和(或)低蛋白血症和(或)严重贫血、嗜酸性粒细胞性食管炎等;(3)母亲及家人极其焦虑无法接受任何潜在的过敏风险。

新生儿CMPA预防措施

母乳蛋白质为同种蛋白质,而且存在少量来自母亲的食物特异性抗原,如卵清蛋白、β-乳球蛋白、麦醇溶蛋白及花生等,可适当刺激婴儿的免疫系统,促进免疫发育和免疫耐受,预防过敏发生。此外,母乳中丰富的低聚糖、分泌性IgA、细胞因子、益生菌等均有助于降低婴儿食物过敏风险。

证据表明,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在出生后前3 d接触牛奶配方会增加CMPA的风险。因此,在出生后早期避免临时补充牛奶配方可能会大幅降低幼儿期CMPA的风险。母乳喂养的婴儿在出生的最初几天接触牛奶可能会显著增加CMPA的风险。因此,应鼓励新生儿期母乳喂养,避免生后早期引入牛奶配方,以降低过敏风险。

此外,不推荐限制母亲妊娠期、哺乳期牛奶及其制品饮食以预防CMPA;不推荐母乳喂养新生儿使用pHF预防CMPA,当不能母乳喂养或母乳不足时,过敏高风险的新生儿不推荐使用pHF或eHF降低CMPA风险;没有足够的证据显示补充益生菌、益生元或合生元、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D能预防CMPA。

注:本文内容参考自《中华儿科杂志》2024年第1期发表的由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制定的《新生儿牛奶蛋白过敏诊断与管理专家共识(2023)》

评论
夏龙滨
大学士级
学习了
2024-02-20
科普62d7b9474e443
学士级
已阅
2024-02-19
乌兰托娅
大学士级
2024-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