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恋人们浓情蜜意时,大脑会产生一种叫作苯乙胺的化学物质。巧克力中也含有苯乙胺,这或许是它能够成为情人节甜蜜符号的原因之一。
但,凡事都有光明与黑暗的两面,巧克力也不例外。
奴隶、凶杀、阴谋……今天我们所要讲述的,就是巧克力最黑暗的一面。
巧克力贸易与奴隶制度
可可树是一种原产于美洲的小树,它可以长到大约16~18英尺(约5~6米)高,尖叶细长,呈卵圆形,花小巧。
可可果实。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大多数可可树至少需要3年时间才能结出可可果荚。每个可可果荚长达10英寸(约30厘米),其中含有约40颗或更多的种子。
刚剥出来的可可豆是纯白色的,完全没有想象中巧克力的香味,这些可可豆要经过3~9天左右的发酵,慢慢变成深棕色,产生巧克力香味。之后再通过晒干、烘烤和碾磨,先将可可豆仁与外壳分离,然后可可豆仁再经过研磨,就可以制作成各种巧克力产品了。
可可果荚至今仍然需要手工采摘,这是一个耗时、繁重和劳动密集的过程。这也让巧克力贸易很长时间都与奴隶制度密切相关。
可可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始于大航海时期。一些历史学家认为,克里斯托弗·哥伦布(ChristopherColumbus)在1502年截获一艘装载可可豆的船后,将其带回欧洲,从而使可可丰厚的历史和风味被欧洲贵族所知。
18世纪,世界对巧克力像着了魔,各国为了控制其生产和分销而互相竞争,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欧洲商人看到了可可的巨大市场和利润空间,迅速涌向美洲,在厄瓜多尔、委内瑞拉、巴西以及西印度群岛建立可可贸易公司。
据估计,在200年的时间里,大约有1200万非洲人被捕获并运往美洲。牙买加早期被英国指定种植可可。法国在非洲的奴隶贸易在1783年至1792年间达到巅峰,仅1785年就有估值1.6亿里弗的可可、糖、咖啡和棉花涌入法国。
到了20世纪初,非洲最古老的殖民城市之一圣多美及普林西比岛成为仅次于厄瓜多尔和巴西的世界第三大可可出口国。尽管奴隶制度已经废除了大约半个世纪,但一些地区仍然使用奴隶来收割可可果实。
工人在农场收获可可。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记者亨利·内文森(HenryNevinson)于1906 年描述过一个位于距离圣多美港口约6英里的可可种植园的情况:
该种植园主的房子里有单独的建筑,供监工或“工头”(gangers)居住,还有供家庭奴隶和可能被胁迫的性奴居住的地方。
对面则是为种植园工人准备的奴隶宿舍。这是一排长棚,有些高达两层,像军营一样排列。有些住处是孤立的,而有些则像马厩一样被隔离开来。
其他建筑用于存放可可和工作设备,而一个大谷仓用作奴隶的厨房。每个家庭在这里都有自己的空间来生火做饭。
院子的另一端是一个医务室,中央铺设的是用于晾干可可豆的大平底锅。在这里,奴隶们每周两三次聚集在一起,领取粮食或干鱼。下午6点,负责喂养牛和马的人会带来大捆草料。
在每个星期天的这个时间,奴隶们会被“款待”一小杯酒,成年人还可能得到烟叶,周围站着手持鞭子或长棍的吓人的监工和咆哮的狗。食物的分发都在悄无声息中进行,大家排成一队绕圈移动,令人想起军事操练。
工钱每月一结。男性的最低工资被固定在不到10先令,女性的工资则要少得多。在1910年,这相当于39英镑的购买力,或者是一个熟练工人的平均日薪。这笔钱只能在种植园的商店里花,这意味着任何利润都直接回到了种植园主的口袋。
内文森与一位受访的医生交谈时,后者确认在其中一个种植园,每年的奴隶死亡率在12%到14%之间。在圣多美做可可种植园奴隶三四年在当时甚至被视为一种成就。当时儿童的死亡率也很高,每年有四分之一的儿童死亡,这使得奴隶的价格很高。
由于内文森的观察报道,以及英国废奴运动所引发的大量负面新闻,直接导致葡萄牙于1909年暂停了所有向这些岛屿运送“服务者”的行径。之后的几年,葡萄牙进行了复杂的立法工作,试图改革葡萄牙政府对奴隶和强迫劳动的态度。
但奴隶制和可可加工的问题远远超过任何立法能够改革的范围,它根植于可可生产的文化之中。由于种植园经常位于偏远地区,脆弱的当地人民成为被剥削的牺牲品,而土地则被犯罪、贿赂和腐败所控制。
如今,象牙海岸生产的可可占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一,2002年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在加纳、尼日利亚、喀麦隆和象牙海岸的可可农场中,仍有超过28.4万名儿童被迫当作奴隶工作。
巧克力与谋杀、灾祸
几个世纪以来,巧克力一直被作为谋杀、引诱和欺骗的手段。
有许多经过改编的故事,比如 17世纪的墨西哥主教与他所在堂区的妇女们发生争执后,剥夺了她们在礼拜期间饮用巧克力的权利,她们为了报复主教,在其巧克力里下毒害死了他。
1913年,在美国新泽西州的大西洋城,有人目击到一个男子行为异常,而他身边有一盒打开的巧克力放在人行道上。目击者说他看起来很“兴奋”,后来慌张地逃跑了。附近的孩子们从房子里出来险些误食了地上的巧克力,但被佣人及时阻止。警察赶到后发现,巧克力中被加入了足以致死两个成年人的二氯化汞。
在20世纪初的美国,最令人悲哀的巧克力谋杀案之一可能是发生在1911年,当时一个5岁男孩的冰冷尸体在纽约郊外的沼泽地里被发现。他的嘴周围有酸性烧伤,尸体下面有一个空药瓶,附近还找到一块巧克力棒。警方推断这个男孩是被以巧克力作为诱饵诱拐离开家,然后被人强行灌下毒药。这个孩子穿着非常昂贵的衣服,有人怀疑他是来自外地的绑架阴谋的一部分,结果在作案途中出了差错。
1925年9月8日,英国格洛斯特郡新婚的阿格尼丝·普莱斯(AgnesPrice)小姐通过邮寄收到一盒巧克力,上面简单写着“来自哈里”的字样。由于普莱斯认识一个名叫哈里的人,因此没有产生怀疑,她咬了一口巧克力,立刻尝到了重重的苦味,马上吐了出来。
她的丈夫史密斯先生切开一颗巧克力,发现里面有一种蓝色物质,后来被鉴定为的士宁(译注:又名番木鳖碱、马钱子碱,是从马钱子中提取的一种生物碱,毒性较大,可致人死亡)。事后证实,在与普莱斯结婚之前,史密斯与一位名叫安妮·达文波特(AnnieDavenport)的女士有过一段关系,据说她怀孕后出于嫉妒之情向普莱斯小姐送去了毒巧克力。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克里斯蒂娜·埃德蒙兹(ChristinaEdmunds)被称为“巧克力奶油杀手”,于1871年12月在布莱顿被判犯有三项故意投毒谋杀罪和一项实际谋杀儿童罪。在伦敦中央刑事法庭的审判中,她被宣判为精神失常,并被送往布罗德穆尔精神病院。
她当时34岁,无业。埃德蒙兹曾在许多巧克力奶油中加入的士宁,她从糖果商约翰·梅纳德(JohnMaynard)那里购买巧克力,在其中下毒后再退货回去,然后通过梅纳德将有毒的巧克力卖给布莱顿各处的居民。
在英国,从19世纪开始,有数以百计的案例表明,人们通过下了毒的巧克力来使某些人保持沉默、产生恐惧或完全消失。这种情况不仅在英国发生。在18世纪,土耳其罗得岛的帕夏(Pasha)曾计划通过向供给骑士团成员常喝的咖啡和巧克力的水源下毒,来杀害马耳他骑士团。
事实上,并不仅仅是下了毒的巧克力有能力造成痛苦。1926年,一家柏林糖果公司为宣传产品从飞机上投掷巧克力“炸弹”,导致地上的围观群众伤痕累累,他们不得不停止这项宣传活动。那些“炸弹”是“包裹在锡箔纸中的硬巧克力”。
以上关于巧克力的内容都出自英国食物历史学家艾玛·凯的《巧克力的暗黑历史》一书。
这本书的内容十分独特,它不仅详细描述了巧克力的起源及发展历程,还揭示了欧洲殖民者当时是如何奴役和剥削当地原住民,利用世界对巧克力日益增长的需求而获取暴利,以及数百年来与巧克力如影随形的谋杀、劫掠、迷信和冲突的社会历史故事。
既黑暗又光明、既甜蜜又堕落,或许,这正是巧克力的迷人所在。
来源丨图书《巧克力的暗黑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