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快结束了,你家孩子是正在抓紧享受“最后的自由”,还是已准备开学?孩子们或多或少都对新学期感到压力和困扰。幼儿园孩子不喜欢被留在幼儿园孤零零的感觉,担心走进教室前跟家人挥手说拜拜。小学阶段的孩子不喜欢考试、不喜欢学习。青春期孩子困扰于学业压力、学习困难以及与之相关的心理健康问题。
研究发现,在学校中体验到的归属感能影响孩子的学业成就和心理健康。提前为开学做准备,帮孩子减轻对学校的焦虑、减少抵触情绪、让他们尽快进入学习状态,能增加他们正向的情感体验。让孩子“收心”无法一蹴而就,秘诀在于:提前准备,慢慢热身,理解与包容。
帮助孩子的身体重新适应学校生活
(1)告别晚睡,逐渐调整孩子上床睡觉的时间
从开学前一周,将孩子的上床时间每天提前30分钟。调整卧室灯光,昏暗的灯光能帮助身体分泌更多褪黑素,促进睡眠。如果孩子对早睡抵触,不妨试一试睡前陪伴,孩子们喜欢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光,一起读一本关于学校主题的书、或是聊一聊即将来临的新学期,都是不错的选择。
(2)告别高油高糖,调整孩子的饮食
整个假期中,随手可得的零食、精心烹饪的菜肴,让孩子的肠胃系统适应了“随时被投喂”的节奏。开学后,肠胃系统需重新适应一日三餐的节律,身体发出的“饥饿”信号会妨碍他们集中注意力听课。从开学前一周开始调整孩子的饮食,限制高油高糖的食品;开学后准备一些健康的零食,方便孩子在课间补充能量。
(3)增加户外活动时间,激活身体,应对高强度学习
户外活动不仅能把孩子从各种屏幕前拉开,还能唤醒他们的身体。通过体育锻炼,帮助他们的身体处于“激活”状态,来应对即将开始的高强度学习。从开学前一周,每天至少30分钟的户外活动,并逐渐增加锻炼强度。
帮助孩子建立心理缓冲期
(1)假期里每天固定的寒假作业时间
每天完成小部分寒假作业,既能帮助孩子形成学习的连续感,也避免了开学前一天“补作业”的仓促与恐慌感,和由此产生的对学校和学习产生负面的情感体验。提前与孩子规定好,必须在完成作业之后,才能享受假期特权。孩子可能会在最开始几天吵闹抗拒,但只要父母坚持(温柔而坚定),孩子很快就能学到吵闹是没有用的。做作业时间固定在清晨起床早饭后30分钟,孩子一天中精神状态最好的时候,也可以根据家庭日程安排选择其他时段。
(2)通过亲子手工活动,为开学季预热
口头提醒孩子快开学了效果甚微,不妨策划一次亲子手工活动。与孩子一起做一件文具、问候老师同学的卡片;对年龄大一点的孩子,可以一起制定一项新学期计划(如课外阅读计划),并通过海报的形式制作、张贴出来。手工活动不仅会让孩子享受到动手制作的乐趣、成就感,还能引起孩子对新学期的期待。
(3)提前告知新学期各种变化,孩子讨论新学期的生活
提前告知孩子新学期的变化,让孩子有心理准备。与孩子讨论新学期生活哪些最让他/她困扰,也许你会听到意料之外的答案。对年龄小的孩子,父母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帮孩子预习开学时会发生的事。对社交羞涩的孩子,不妨来一场“头脑风暴”,帮孩子想想开学日能与同学讨论的话题。或是找一个孩子班上的好朋友,让两个小伙伴一起为开学做准备。
(4)增加孩子的控制感,让他们自己做一些开学准备
如果孩子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就不要为他们代劳。与孩子讨论,确定一到两项他们自己负责的事宜(太多项会让他们觉得无从下手,产生畏怯)。这既能为开学预热,也能让孩子享受到控制感,帮他们的提升自我效能感与自信心。
(5)策划开学后第一个周末的特别活动
孩子的时间感与成人不同,他们感受到的是:开学“痛苦”似乎没有尽头。策划一个开学第一周的庆祝活动,并每天提醒孩子,让他们有个“盼头”。庆祝活动可以是孩子喜欢的任意活动,并非一定要很豪华、花费很多。比如,是孩子一直想要吃的一次冰激凌,或者半天“游戏时间”。
调整好父母自身的状态
(1)调整睡眠,与孩子一起迎接新学期
对大多数家庭来说,孩子开学也意味着父母开学了。趁着假期“熬夜、睡懒觉”享受难得的自由时光,现在也得重新开启忙碌的新学期。不论是对孩子,还是对成年人,睡眠不足都会导致精力不足、效率低,还会影响情绪。可别让美好的一天从一场“起床气”开始,从自身做起,逐渐调整睡眠,跟孩子一起睡前拒绝各种电子产品的诱惑吧。
(2)提前准备好开学要用的东西、安排好各项事宜 情绪会传染,如果父母感觉焦虑,孩子一定会受影响。当代父母要为孩子开学做大量准备工作:准备文具、联系学校、缴纳费用,安排接送、规划一日三餐、辅导作业、课外班等等。尽量避免将所有的事情积压在最后一天,这样,不仅容易让自己陷入焦虑,还易将怒气发泄在家人身上。试着在心里将开学日期提前一天,这样,在真正的开学日就能轻松地“拎包就走”。如果家长觉得自己需要情感上的支持,应该向其他成年人求助,调整自己的心态。
(3)留心孩子的压力信号
父母有时会忽视孩子的焦虑信号。如果孩子变得比平时粘人、不想去教室,哭闹不止,越来越多地通过讨价还价的方式避免去上学,甚至逃学,出现退行行为(像婴儿一样吸吮手指、离不开最喜欢的毛绒玩具),并且这些行为持续了比较长一段时间。这时,家长需要介入,与孩子的老师商讨一些支持措施。有可能孩子的行为不是单纯的对学校紧张,而是另有其他原因,比如在学校遭遇霸凌。
(4)固定的亲子交心时间
鼓励孩子向自己敞开心扉,这并不容易。当孩子愿意说的时候,父母一定要倾心聆听,并不加论断。别试图将自己的看法“施加”于孩子,这样做经常适得其反。孩子可能会在整个学期的任何时段有困惑和疑问,父母的工作不止于开学阶段。设定每天或每周固定的交流时间,鼓励孩子分享任何想法,这样既能避免孩子“随时打扰”忙碌的父母,也能让孩子感觉到父母是自己的避风港。为每次交流增加一些愉快的氛围,人们心情喜悦时更愿意敞开心扉。让两个成人干巴巴地坐着聊天也会有点尴尬,对孩子亦是如此。
以上就是今天的分享,快与孩子一起行动起来吧!
内容支持:
作者:许白,浙江大学心理学研究生、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