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综合自学生健康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
门诊来了一位10多岁的小姑娘,正是俏丽活泼的年龄,她却不爱笑。
原来,小姑娘的整口牙都变色了而且非常敏感,严重影响美观,牙齿功能也受到极大损伤。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医生仔细追问才知道,小姑娘在过去的一年里,每天喝两瓶碳酸饮料,并且不及时漱口。长期下来,酸性物质逐渐腐蚀以磷酸钙为主要成分的牙齿,从而破坏了牙齿结构和功能,也影响了美观。
医学专业上,称这样的疾病为酸蚀症。
流行范围广吗
答案是非常广。
从地域分布上看,世界范围内,如亚洲、美洲、欧洲等地区的许多国家都有相关病例的报道。
从年龄段来看,青少年和中老年人群中均有酸蚀症的发生,患病率约为10%~70%。
也就是说,至少每十个人中就有一人患有酸蚀症。
有何致病原理
酸蚀症涉及两个因素:酸性物质的来源及作用时间。
其实,口腔内的唾液环境具有一定的缓冲能力,只有当牙齿长期处于酸性环境,超过了唾液的缓冲能力,使得口腔内唾液pH值(酸碱值)小于5.5时,才会导致牙面脱矿。
酸性物质的来源非常广泛,日常生活中常接触到的酸性物质可分为以下两类。
一是外源性酸:
职业相关酸性物质 接触酸的行业有关人员是酸蚀症的高危人群,表明该病是典型的职业病。
工业性酸蚀症曾经发生在某些工厂,如化工、电池、电镀、化肥等工厂空气中的酸雾或酸酐浓度超过规定标准,致使酸与工人牙面直接接触导致职业性酸蚀症。
酸性食物或饮料 长期、大量饮用酸性饮料导致酸蚀症患者增加,酸性饮料包括可口可乐、果汁、醋、酒等。
饮食酸包括果酸、柠檬酸、碳酸、乳酸、醋酸、抗坏血酸和磷酸等弱酸。酸性饮料pH值常低于5.5,由于饮用频繁,牙面与酸性物质直接接触时间增加导致酸蚀症。
酸性药物 酸性物质的另一个来源与口服药物有关。
例如补铁药、口嚼维生素C、口嚼型阿司匹林和患胃酸缺乏症的患者用的替代性盐酸等的长期服用均可造成酸蚀症。
另一类是内源性酸:
主要见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胃液返流,如胃溃疡、食管裂孔疝、妊娠、酗酒等。消化期胃液含0.4%盐酸,胃内容物pH3.8。
胃病长期泛酸、呕吐以及慢性酒精中毒者的胃炎和反胃均可形成后牙舌面和和腭面的酸蚀症,有时呈小点状凹陷。
常见症状有哪些
除定期进行口腔检查之外,还有哪些信号能够提示我们得了酸蚀症呢?其实,在酸蚀症的不同阶段都有不同的信号。
酸蚀症早期,牙齿表面变得平滑,口腔内此时可能没有不适症状。
酸蚀症中期,口腔内会有敏感、酸甜刺激不适等症状。
如果酸蚀症进一步发展,会导致牙齿的厚度变薄,长度变短,牙齿疼痛、敏感的症状会进一步加重,有时还会合并龋齿、牙髓炎等疾病。
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关注牙齿的形态和感觉变化,有不适症状时及时就医。
四个预防要点
第一,减少口腔与酸性物质的接触次数,缩短接触时间。
特别是对于可乐、话梅、山楂等零食,不仅要减少进食量,还要减少进食频率。
可以将碳酸饮料替换为白开水等健康的饮品。
第二,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比如,在喝碳酸饮料时使用吸管,以减少酸性物质与牙齿的接触。
在进食酸性物质后及时漱口,以缩短酸性物质在口腔中的停留时间。
第三,正确刷牙。
需要强调的是,进食酸性食物后半小时刷牙更为合理,这样能够减少酸性物质对牙齿硬组织的损伤。
如果刷牙时使用含氟牙膏,牙齿保健效果会更好。
第四,定期进行口腔检查。
对酸蚀症要早发现、早治疗,同时关注全身性疾病,及时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厌食症等疾病。
通过对酸蚀症的了解,相信能够更好地爱护牙齿,关注口腔健康,开怀微笑,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