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人类是唯一不能边吞咽边呼吸的动物?这个流传60年的理论或是谬误

返朴
原创
溯源守拙·问学求新。《返朴》,科学家领航的好科普。
收藏

“人类因语言进化而失去吞咽的同时进行呼吸的能力”这一论断,源自极为片面的研究和有限且有缺陷的证据,却流传甚广,这突显了互联网时代甄别真伪信息的难度。

撰文 | 李长青(医学博士、旅美执业医师)

若干年前,笔者在华盛顿参观自然历史博物馆,在关于人类进化的展厅里看到一则有趣的知识,大体内容是人类在语言进化过程中,喉部和口腔的结构发生了变化,让人类可以有更丰富的语言的同时,也容易发生呼吸道误吸食物——而且人类是唯一不能吞咽的同时进行呼吸的动物。

后来笔者又从别的科普文章中看到,这种能力的丧失不是天生的,婴儿刚出生的时候还有同时吞咽和呼吸的能力,后来随着发育,这种能力也消失了。

我们从小就被教育吃饭的时候不要说话和大笑,要小心呛到。后来做消化科医生,又发现给病人做胃镜时,让病人保持呼吸就可以抑制吞咽和呕吐的动作。这样的认识也强化了上面的认知。

上个月《自然》杂志发布了一则研究,论述人类和其它一些灵长类的尾巴在进化中变短消失的机制,让笔者再次对上述因为语言进化而丧失吞咽-呼吸同时进行的能力这一结论产生兴趣,想就这个问题写点东西。但在检索一系列研究之后,笔者自己却改变了看法。

上述理论的主要发现和推动者,是解剖学方面的一对师徒,一位是已故耶鲁大学解剖学教授Edmund Crelin,另外一位是他的学生,供职于纽约西奈山医学院的解剖学教授Jeffery Laitman。两位教授在解剖学和人类学方面有众多理论著作,其中之一就是对人类咽喉部解剖结构的研究。

根据他们的论述,人类与其它动物咽喉部结构和功能的最大不同,是会厌的位置。会厌是喉部的一个软组织,位于气管开口上方,吞咽时可以短暂关闭气管,起到分隔食管和气管的作用。在打嗝的时候也会短暂关闭,从而产生特殊的打嗝声。

Crelin和Laitman的理论认为,在人类复杂的语言功能进化中,人类的会厌位置降低到喉部以下,因此气管开口的位置偏低,容易产生误吸,需要进化出吞咽时关闭气管防止误吸的能力。而其它动物,包括非人类的灵长类会厌位置较高,与软腭连在一起,让从口腔来的食物和流质绕过气管入口,从会厌两旁进入食道,但同时又保持了鼻腔和气管的持续畅通,所以能够吞咽的同时保持呼吸通畅。人类婴儿的会厌位置还比较高,也能够一边吸吮一边吞咽;而随着月龄的增加,会厌位置降低,形成和成人一样的反射,从而也就丧失了边吞咽边呼吸的能力。

他们的理论传播很广,有很多网页重复这样的内容,而且被华盛顿自然历史博物馆这样重要的科普机构所接受,可见影响很大。

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对这一理论,最大的批评声音来自美国印第安纳亨廷顿大学的Joel Vilensky教授,其专业也包括解剖学,同时还有细胞生物学。他对Crelin和Laitman师徒的批评主要针对有关儿童咽喉部的解剖结构,要点有两个:

第一,所谓婴儿会厌位置较高的观察,很可能是正常的变异,不足以造成功能上的差异。对婴儿尸体的解剖,发现部分婴儿会厌位置高一些,部分低一些,并没有明显生理功能的差别。Crelin和Laitman很可能只选择了位置高一些的变异来报道。

第二,也是最重要的一点,Crelin和Laitman的论断从来没有得到从事哺乳研究和语言治疗师们的证实。在这些从事母乳喂养相关研究的专业人士看来,婴儿吃奶和成人吃饭一样,吞咽的同时都要关闭声门屏住呼吸。这方面的证据不仅有临床观察,也有影像学证据。但Crelin和Laitman两人对这些相反的证据置若罔闻。

Crelin和Laitman的说法也不符合很多人实践所见。按照他们的理论,人是唯一不能同时吞咽和呼吸的动物,也是最容易发生误吸食物的动物。但有兽医领域的专业人士发现,任何高等动物都可能出现误吸的情况,包括大部分鸟类和哺乳动物。养宠物的人也经常见到吃得太急而呛到自己的猫狗。例外的是海豚、鲸鱼这类特殊的哺乳动物,它们的呼吸道开口在头顶上,进食的时候多在水下,不会同时进行呼吸,也就基本不会误吸。

与之相关的还有一个明显不符合常识的说法,那就是除了人,其它动物很少用口腔呼吸。但许多养过狗的人都知道这不是事实。而且有人做过实验,人为给猴子造成鼻塞之后,它们会很快转为用口呼吸。显然用口呼吸不是人的专利。

Vilensky针对这一问题指出,以往虽然Crelin和Laitman两人的理论传播很广,提出也很早(上世纪60年代就提出了),不过因为仅限于小圈子传播,影响有限,毕竟没几个人去专门阅读纸质的解剖学论著;但随着互联网的兴起,这个理论的影响开始凸显出来。

如果一个新手妈妈在网上检索关于婴儿喂养和呼吸的问题,很可能就会检索到“婴儿可以同时呼吸和吞咽”的信息。如果她发现自己的孩子吃奶的时候需要停下来喘气,就会认为孩子鼻腔不通,或者喂养有问题,由此造成不必要的心理负担,以及多余的咨询求助。有些还可能因此放弃母乳喂养,改为奶瓶喂养。根据Vilensky的介绍,这样的案例时有发生。

如果是一个医学院校毕业生,或者从事儿科护理专业的专业人员,也可能因为看到相关的消息而感到困扰。同样根据Vilensky的介绍,也已经有类似的情况出现。

对于笔者来说,如果不是要特意写这篇文章,从而去检索双方的意见,也许就会一直保持之前的错误看法,认为人是唯一一种不能同时吞咽和呼吸的动物,唯有婴儿可以同时呼吸和吃奶。之前笔者也曾经和人分享过这个认识,听到的人也可能持续相信这样的说法。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互联网增加了信息量的同时,也增加了信息甄别的难度。尤其对一些在专业内部都存在争议的话题,甄别就更难。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任重而道远。

参考链接

[1] https://www.si.edu/newsdesk/factsheets/did-you-know-human-origins-facts

[2] https://dentalsleeppractice.com/ce-articles/evolution-human-oral-airway-apnea/#:~:text=Figure%2010%3A%20Chimpanzee%20demonstrates%20the,demonstrating%20a%20non%2Dintranarial%20airway

[3]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355186118_Infants_can_breathe_and_swallow_at_the_same_time

[4]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353847247_Newborn_Anatomy

[5] https://www.semanticscholar.org/paper/Primate-experiments-on-oral-respiration.-Harvold-Tomer/92bb372e8216f6c17533e2cdddfb6f4850926323

本文受科普中国·星空计划项目扶持

出品:中国科协科普部

监制: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北京中科星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特 别 提 示

1. 进入『返朴』微信公众号底部菜单“精品专栏“,可查阅不同主题系列科普文章。

2. 『返朴』提供按月检索文章功能。关注公众号,回复四位数组成的年份+月份,如“1903”,可获取2019年3月的文章索引,以此类推。

版权说明:欢迎个人转发,任何形式的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和摘编。转载授权请在「返朴」微信公众号内联系后台。

评论
科普中国●yling
庶吉士级
吞咽时无法呼吸,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能,可以保证食物不会落入气管导致窒息。
2024-03-26
科普科普知识的摇篮!
太师级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它在增加了信息量的同时,也增加了信息甄别的难度。因此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任重而道远,还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
2024-03-26
科普传播L
大学士级
人类也是可以一边进食一边呼吸的,但是要改变一些专业内部的错误结论还是需要时间的,可以说是任重而道远
2024-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