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葡萄黑痘病发生规律及防控技术

中国植物病理学会
原创
中国植物病理学会官方账户
收藏

葡萄黑痘病是起源于欧洲的病害。在葡萄霜霉病、白粉病从美州随防治葡萄根瘤蚜的砧木传播到欧洲之前,黑痘病是欧洲最主要的的病害。目前,世界上有葡萄种植的地区,均有葡萄黑痘病的报道,说明黑痘病是世界性病害。黑痘病可能是随着葡萄品种、繁殖材料,通过引种传播到世界各地的。

在我国,葡萄黑痘病也被称为疮痂病,南北各产区都有发生。在西部,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内蒙西部等省份或地区,很少发生或很难见到;陕西、山西,及东北、华北、山东等黄河以北产区,虽然能见到,基本不造成实质性危害,但随着红地球等感病品种种植面积的扩大,有加重为害的趋势,并且在部分黄河流域产区,有成灾发生的记录;我国南方地区,尤其是春雨多的地区,如黄河以南地区、长江流域产区、浙江、上海等地,发生比较严重;但是,南方地区近年来发展了大面积的避雨栽培葡萄园,这些葡萄园因有避雨设施,黑痘病的危害被基本控制。

黑痘病在多雨、潮湿的地区,尤其是幼嫩组织(新梢、新叶、幼果等)比较丰富时期的多雨,低温,则发生严重。有些地区甚至因为黑痘病的发生严重,导致在该地区不能种植葡萄。

果粒受害,使葡萄失去食用价值;枝蔓、穗轴、叶片、新梢等受害,会造成这些部位枯死,给葡萄造成比较大的损失。

从防治上看,1885年波尔多液的发明,基本上控制了黑痘病的危害。目前,对于不规范防治的果园,还会受到黑痘病的威胁。值得注意的是,近十几年有机杀菌剂的应用(取代铜制剂),在世界很多地区黑痘病有抬头甚至再猖獗的趋势,这说明铜制剂是控制黑痘病的基础药剂。

一、症状

黑痘病为害植株的幼嫩绿色部分,包括叶片、果粒、穗轴、果梗、叶柄、新梢和卷须。

叶片发病,形成近圆形或不规则的病斑。病斑直径1~5毫米,边缘红褐色或黑褐色;病斑外有淡黄色的晕圈;病斑中央为灰白色,并逐渐干枯、破裂,形成穿孔;严重发生时,病斑会连在一起。

叶脉上的病斑呈菱形、凹陷,灰色或灰褐色,边缘为暗褐色;严重时造成叶片扭曲、皱缩。

果粒受害,会呈褐色圆斑。以后中部变成灰白色,稍凹陷,直径3~8毫米;病斑外部(边缘)颜色比较深,褐色或红褐色或暗褐色或紫色,类似鸟眼状,所以有时被称为“鸟眼病”。受害果实病斑会硬化或龟裂,失去食用或利用价值。

果梗、叶柄、新梢、卷须受害,初期呈近圆形或不规则的病斑,以后扩大为近椭圆形,病斑连接会呈长行或不规则形,以后灰黑色,病斑外部颜色比较深,为暗褐色或紫色,中部凹陷,之后开裂,形成溃疡斑。病梢发病严重时,生长停止或萎蔫枯死。

穗轴、小穗轴受害,形成的症状与新梢或叶柄相同,会造成整穗或部分小穗发育不良甚至枯死;果梗,形成的症状与新梢相同,会造成下面的果粒干枯或脱落、僵化。

二、发病规律

(一)侵染循环

病菌主要以菌丝、分生孢子或分生孢子盘在病蔓、病梢等组织越冬,也能在病果、病叶痕等部位越冬。病菌生活力很强,在病组织可存活3~5年之久。第2年4、5月间产生新的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孢子发芽后,芽管直接侵入幼叶或嫩梢,引起初次侵染。侵入后,菌丝主要在表皮下蔓延。以后在病部形成分生孢子盘,突破表皮,在湿度大的情况下,不断产生分生孢子,通过风雨和昆虫等传播,进行再侵染。温湿条件适合时,6~8天便发病产生新的分生孢子进行多次再侵染。远距离的病菌传播则依靠带病枝蔓。

分生孢子的形成要求25℃左右的温度和较高的湿度。菌丝生长温度范围10~40℃,最适为30℃。潜育期一般为6~12天,在24~30℃温度下,潜育期最短。超过30℃,发病受抑制。新梢和幼叶最易感染,其潜育期也较短。

(二)发病条件

1.气候

黑痘病的流行和降雨、空气湿度及植株幼嫩情况关系密切,尤其与春季及初夏(4~6月)雨水多少,持续期长短关系最大。长期多雨高湿有利于病菌的生长发育;同时,多雨高湿下有利于葡萄叶、果、梢等绿色幼嫩组织的生长,发病严重。天旱年份以及少雨地区,新梢抽出缓慢,感病组织少,病害减轻。

黑痘病的发生时期因地区而异。华南地区,3月下旬至4月下旬葡萄开始萌动展叶时,病害开始出现。6月中下旬,发病达到高峰,7~8月份以后温度超过30℃,组织逐渐老化,病情一般受到抑制,秋季如遇多雨天气,病害可再次严重发生。

华北地区,一般5月中下旬开始发病,6~8月高温多雨季节为发病盛期,9月以后,气温降低,天气干旱,病害停止发展。

华东地区,于4月上中旬开始发病,5~6月多雨、高湿,为发病盛期,7~8月份组织开始老化,高温干旱,病情受抑制,9~10月份如秋雨多,病情再度发展。

2.栽培

容易引起果园湿度增大、幼嫩组织增多的因素均有利于病害的严重发生。如地势低洼,排水不良,速效氮肥过多、修剪不合理、幼嫩组织多,都会导致病害大发生。园内遗留大量的病残体,则为病菌越冬和第二年的发病创造了条件。

3.品种

品种抗病性差异很大。感病严重的品种有:红地球、黑大粒、美人指、龙眼、无核白等;中度感病品种有:玫瑰香、新玫瑰、意大利等;轻微感病品种有:佳里酿、吉姆沙等;抗病品种有:黑奥林、巨峰、先锋、红富士等

三、防治方法

任何降低湿度和水分、减少病原的措施,都能减少或降低黑痘病的发生或发生几率,包括完善的排涝体系、清园措施和田间卫生(处理落叶和病残组织)、田间管理(合理叶幕,通风透光性良好;夏季控制副梢量等)等具体措施。虽然这些措施非常重要和必要,但是不能保证控制,所以,不可避免地要使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

(一)防治黑痘病的措施

1.苗木消毒:由于黑痘病的远距离传播主要通过带病菌的苗木或插条,因此,应选择无病苗木,或进行苗木消毒处理。常用的苗木消毒剂有:(1)10%~15%的硫酸铵溶液;(2)3%~5%的硫酸铜溶液;(3)硫酸亚铁硫酸液(10%的硫酸亚铁+1%的粗硫酸);(4)3~5波美度石硫合剂等。方法是将苗木或插条在上述任一种药液中浸泡3~5分钟取出即可定植或育苗。

2.田间卫生:黑痘病的初侵染主要来自病残体上的越冬菌源,因此,必须仔细做好清园工作,以减少初侵染的菌源数量。冬季进行修剪时,剪除病枝梢及残存的病果,刮除病、老树皮,彻底清除果园内的枯枝、落叶、烂果等,并集中烧毁。再用铲除剂喷布树体及树干四周的土面。常用的铲除剂有:3~5度波美度石硫合剂;45%晶体石硫合剂30倍液、10%硫酸亚铁+1%粗硫酸。喷药时期以葡萄芽鳞膨大,尚未出现绿色组织时为好。过晚喷洒易发生药害,过早效果较差。

3.抗病品种利用:栽种葡萄前的品种选择,即在建葡萄园前,根据雨水、气候条件、黑痘病发生的压力,确定品种。不同品种对黑痘病的抗性差异显著,欧亚种葡萄品种间对黑痘病的抗性存在抗病和感病两种类型。欧美杂种葡萄品种间对黑痘病的抗性普遍较强。

4.加强管理:加强水肥和土壤管理,及时整枝和清理病枝病蔓;及时套袋。

5.药剂防治:根据规律和田间具体情况进行药剂防治。

(二)葡萄园黑痘病防治的关键点

1 . 搞好田间卫生,把修剪下来的枝条、叶片、病果粒、病果梗和穗轴收集到一起,清理出田间,集中处理(如发酵堆肥、高温处理等)。

2 . 对于黑痘病发生区或果园,药剂的施用体现一个“早”字,发芽前和发芽后,必须采取措施。根据所在的地区气候条件或栽培方式(是否设施),确定采取的具体措施。一般施用保护性的药剂,如80%水胆矾石膏、50%保倍福美双、波尔多液等。

3 . 开花前、落花后是防治黑痘病的最关键时期。可以根据去年黑痘病发生的情况、本地区(或地块)气候特点,结合防治其它病害的防治措施,采取合适的措施。一般施用内吸性的药剂,例如20%苯醚甲环唑、40%氟硅唑、80%戊唑醇、70%甲基硫菌灵、50%多菌灵等。

4 . 雨季的规范防治措施。雨季的新梢、新叶比较多,容易造成黑痘病的流行,应根据品种和果园的具体情况采取措施。一般以保护剂(如80%水胆矾石膏WP、50%保倍福美双、波尔多液、30%王铜等)为主,结合内吸性药剂(20%苯醚甲环唑、40%氟硅唑等)。

(三)防治葡萄黑痘病的优秀药剂

1.保护性杀菌剂:80%水胆矾石膏(波尔多液)400~800倍液、50%保倍3000倍液、50%保倍福美双1500倍液、42%代森锰锌800倍液、波尔多液、30%王铜(氧氯化铜)600~800倍液、78%水胆矾石膏+代森锰锌600~800倍液等。应特别注意,铜制剂是控制黑痘病的最基础和最关键的药剂。2.内吸性杀菌剂:20%苯醚甲环唑3000倍液、40%氟硅唑8000倍液、80%戊唑醇60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1000倍液、50%多菌灵600倍液等。作者:孔繁芳、王忠跃(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评论
冰冷的水
少师级
科普知识
2024-05-05
天之祥瑞
太师级
甜瓜枯萎病发病症状甜瓜在苗期、成株期均会发生枯萎病,多以抽蔓期到结瓜期发病最重。田间发病出现中心病株,发病初期,植株叶片从基部向顶端逐渐萎蔫,在晴天中午尤为明显,初期早晚尚能复原,随着病情发展后全株叶片萎蔫下垂,不能恢复,出现全株枯萎,叶片从下至上逐渐变黄,茎蔓基部缢缩,表皮粗糙,常现纵裂纹,湿度大的时候茎蔓水浸状,上着生出浅粉色霉状物。拔出植株,根部及茎基部变褐,剖开茎部和根部,维管束发黄变褐,病情严重的根组织腐烂,仅剩黑褐色主根。
2024-05-04
天之祥瑞
太师级
果梗、叶柄、新梢、卷须受害,初期呈近圆形或不规则的病斑,以后扩大为近椭圆形,病斑连接会呈长行或不规则形,以后灰黑色,病斑外部颜色比较深,为暗褐色或紫色,中部凹陷,之后开裂,形成溃疡斑。病梢发病严重时,生长停止或萎蔫枯死。
2024-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