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阑尾炎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疾病,很多人都会患病,得病之后往往进行切除手术。急性阑尾炎是指由于阑尾内腔梗阻、感染及炎症反应所致的急性疾病。该病常见于10-30岁之间,但并非仅限于此年龄段。急性阑尾炎的护理工作至关重要,良好的护理不仅可以缓解患者的痛苦,还能够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所以,今天就带大家一起来了解急性阑尾炎的护理措施。
急性阑尾炎的典型症状是右下腹部持续性疼痛,疼痛程度逐渐加重,有时会出现跳痛现象,即疼痛在位移或压迫下加剧;患者常伴有发热,体温可升高到38摄氏度以上,甚至高达39-40摄氏度;可能出现便秘或腹泻,有时伴有黏液和血丝。急性阑尾炎的症状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且早期症状常常不典型,容易被误诊。因此,对于出现右下腹部疼痛等症状的患者,尤其是伴有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进行检查和诊断。
一、术前护理
根据医嘱,协助患者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如血液检查、尿液检查等)和影像学检查(如超声检查、CT扫描等),以帮助医生明确诊断并评估手术风险。通知患者手术前需要禁食禁水的时间,避免手术期间发生误吸或其他并发症,通常手术前6-8小时禁食,以确保胃内无内容物。向患者和家属介绍手术的流程、注意事项、术后护理等,让他们了解手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手术配合度和信心。
二、术中护理
协助医生进行必要的体位调整,确保患者处于最佳手术姿势。在手术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等,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异常情况。严格执行手术室感染控制规范,包括手术器械无菌处理、手术室环境消毒等,减少术中感染的风险。
三、术后护理
体位调整:根据不同麻醉,选择适当卧位,如腰椎麻醉病人应去枕平卧6~12小时。
监测生命体征:患者术后应每4小时监测一次生命体征,包括心率、呼吸频率、体温、血压等。正常生理范围:心率60-100次/分钟,呼吸频率12-20次/分钟,体温36.1-37.2摄氏度,收缩压90-140mmHg,舒张压60-90mmHg。对于患有糖尿病的患者,术后密切监测血糖水平,保持血糖在7.8-10mmol/L之间,以促进伤口愈合和预防感染。
观察术后恢复情况:每天检查手术切口是否有红肿、渗液、感染迹象等。术后24小时内排尿应在800-2000毫升之间,注意是否存在尿潴留的情况。每日记录患者排气情况,术后24小时内应至少排气1次。
疼痛管理:术后首24小时可考虑静脉注射阿片类镇痛药物如吗啡,每4-6小时一次,根据VAS评分(0-10分)调整剂量,使疼痛评分维持在2-4分。
液体管理:术后首24小时控制液体摄入量在1500-2000毫升,监测尿量,每小时30-50毫升为正常。避免快速输液,防止术后液体过载导致心衰或肺水肿。
伤口护理:术后每天更换敷料,保持伤口干燥清洁,避免受潮。观察伤口愈合情况,通常术后7-10天拆线。
预防感染:术后第一天可使用抗生素如头孢噻肟钠(先导霉素)预防感染,根据医嘱使用。保持手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饮食调理:术后首日禁食,从第二天开始逐渐恢复饮食,先从流质食物如米汤、果汁开始,逐渐过渡到软食、普通饮食。
促进康复:鼓励患者适度活动,从起床活动开始,逐渐增加活动量,要注意避免剧烈运动和负重活动。
情绪支持:持续给予患者情绪支持和心理护理,帮助其应对术后的不适和恢复过程,保持乐观心态。
定期复诊:术后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相关病情教育,包括术后注意事项、饮食调理、药物使用方法、定期复诊等内容,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安排患者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复诊,密切关注术后恢复情况,及时处理术后问题,确保患者康复顺利。
总之,急性阑尾炎的护理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在术中和术后都需要护理人员的密切关注和精心照料。通过正确的护理方法和严谨的操作,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康复。文中观点仅代表个人,护理人员应根据医嘱和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护理,确保患者能够顺利康复。
本文作者:河北省石家庄市灵寿县人民医院 冯慧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