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四川西部
有座特别的小城
风景火过它的姓名
这里有
“亚洲最大观景平台”
半城仙界漂浮空中
群山于云海中醒来
(该称号在2009年第9期《中国国家地理》发布后红遍网络;下图是俯瞰牛背山,摄影师@雪域修罗)▼
这里有
“中国最美桢楠王”
半城红尘深藏秘境
岁月于暮鼓中入眠
(桢楠为生产“金丝楠木”的树种;下图是千年古刹云峰寺与平均树龄超400岁的古桢楠林同框,摄影师@夏云)▼
这里有
“宫崎骏动漫同款森林”
飞鸟走兽欢腾四季
万物于天地中悠闲
(龙苍沟天生桥瀑布,摄影师@夏云)▼
这里还有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黑砂器
南方丝绸之路与茶马古道遗迹
全球最大的大熊猫野化放归基地
以及中国面积最大的野生珙[gǒng]桐林
(荥经黑砂使用古老“馒头窑”进行烧制;大熊猫野化放归基地,摄影师@书是波&夏云)▼
这里便是
四川荥[yíng]经
川西的东大门
面积不过1800km²的土地
“左手仙界、右手红尘”
上演现实版的梦幻盛宴
(荥经县属四川雅安市,多音字“荥”在河南“荥阳”读作“xíng”;下图是荥经景点及区位示意,制图@俊&王申雯/星球研究所)▼
那么,如此美景
因何而成?又是否值得一去?
不妨先跟随星球研究所
看云海描摹的神山宫阁
看古道勾勒的时光古色
看凡尘点就的逍遥快乐
(牛背山云海中的摄影师如“沧海一粟”,摄影师@姜曦)
▼
01 云海仙源
俯瞰这片土地
宛如一只巨大的蝴蝶
落在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的夹击口处
复杂的地质构造在此交锋
紧凑的峰林峡谷构成双翼
(荥经地形与水系示意,制图@俊/星球研究所)▼
右翼轻抬
峰如马耳的马耳山,最高海拔2628米
山顶平坦的瓦屋山,最高海拔2830米
绵长雄浑的大相岭,最高海拔3552米
它们共同撑起右翼的骨架
(请横屏观看,大相岭、马耳山与瓦屋山同框,摄影师@陶雄辉)▼
左翼高抬
山脊状如牛背的牛背山
最高海拔3666米
与其他余脉撑起左翼的骨架
(航拍牛背山强劲“筋骨”,摄影师@何世海)▼
蝴蝶的头部
则在东北方向低垂
海拔约700米的狭小谷地
与身躯高差近3000米
落差之间
来自南方的暖湿气流涌入
来自高原的寒冷气流盘桓
双方碰撞凝结云雾
山深谷幽不易消散
特殊区域小气候成型
天地以云作海,仙境诞生
(请横屏观看,众多名山变成“玲珑盆景”,摄影师@carefree狮)▼
这股仙气
时而平缓、时而澎湃
时而沿着山脊攀爬、时而倾泻而下
圈画出漂浮的空中世界
(一泻而下的云海状如丝绸,摄影师@杨志愚)▼
当霞光晕染天际
由山巅西望,仙山隔云海扑来
由山巅东望,群山逐级降低
融入朦胧的天府平原
(四川的高原与平原相对而立,摄影师@柒哥)▼
这股仙气
可在冬季的低温中
幻化出洁白冰雪
制造无瑕的雪域仙境
(雪中牛背山,摄影师@杨志愚)▼
而绝大多数时候
它幻化成雨
纷纷从空中散落大地
(请横屏观看,海拔不过1000米的荥经县城初晨雾色,摄影师@陶雄辉)▼
荥经所处的雅安区域
更是中国距海较远、降水极多的地方
又被誉为“天漏之城”
荥经南部龙苍沟是为“漏心”
年降水量可达2300mm
每年近300天雨声缠绵、滴滴答答
(雾中龙苍沟秘境,制图@俊/星球研究所,摄影师@王平江)▼
于是,潺潺溪水
或停留小湖浅潭、或倏忽跌落崖壁
于万千幽谷中蜿蜒流淌
呈树枝状铺散开来
编织双翼细微的脉络
(荥经瀑布,龙苍沟瀑布雪景,摄影师@夏云&荥经县政府办)▼
最终
汇聚大河从山口冲出
依次并入荥经河、青衣江、大渡河等
直至横贯东西的长江之中
(荥经河途径雅安天全县汇入青衣江;下图是远眺青衣江,制图@俊/星球研究所,摄影师@书是波)▼
汹涌河水蒸腾水汽
又再度助力生成云雾
经年累月,生灵也沐这股仙气催化
密林遮盖超80%的面积
竹叶微湿飘荡风里
杜鹃娇艳盛放雪中
(荥经属于全球36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森林覆盖率常年位居四川第一;下图是龙苍沟烂漫山花,摄影师@夏云)▼
花间,蝶飞蜂舞
枝头,鸦雀叽喳
诸多珍稀兽类栖息山野
更显原始混沌的未知世界
守护宝贵的物种天堂
(荥经大熊猫、藏酋猴、黑熊、毛冠鹿、小燕尾,摄影师@宋心强 西南山地&吴雨辰&朱晖&何亚宁)▼
然而
突然闯入的人类
打破了画卷寂静的气息
两千年风起云涌、纵横捭阖
仙境底蕴才始得沉淀
02 古道仙迹
阻隔外界的山脉
一边干燥少雨、一边雨润烟笼
一边物产匮乏、一边鱼米丰盈
迥异的景色是无形的藩篱
分割迥异的人间
(荥经传统民居,群山之西的高原风景,摄影师@段平武&书是波)▼
伴随不同势力扩张
荥经成为多元碰触的隘口
四方而至的人披荆斩棘
沿着被雾气遮掩的山谷
探索出条条通达的路途
(荥经古道铁索桥,摄影师@王江)▼
早在战国时期
涵盖荥经在内的川西地区
纳入中原统治并置名“严道”
秦惠文王之弟樗[chū]里疾
因战功显赫受封于此号为“严君”
(2004年为纪念樗里疾所建荥经文严塔,摄影师@段炼)▼
大量人口随之涌入
愈益繁华的城镇
与外界的交流逐渐频繁
一条翻越大相岭辗转南亚的小路不断清晰
是为后世鼎鼎大名的
“南方丝绸之路”
(南方丝绸之路路线示意,制图@俊/星球研究所)▼
唐朝时期
文成公主入藏和亲成就传奇姻缘
携带的中原茶叶随之风靡
气候温润、土壤微酸的雅安
作为种植茶叶的天选宝地
造就了以此为起点、过荥经至康定的商路
是为“茶马古道”的主线
(荥经古道路线图示意,制图@俊/星球研究所)▼
凭借古道交织
荥经宛若川西桥头堡
凝练文明的光辉、遗落仙迹的珠贝
有些仙迹被泥土掩埋
城西古城坪上荒草遮没残墙
地下却有数十万平方米古墓群壮观坐落
(目前发掘的有30余座;下图是荥经战国曾家沟出土文物示意,制图@王申雯&俊/星球研究所,摄影师@黄强)▼
带有“成都”铭文的青铜矛寒光未退
代表贵族钟鸣鼎食的高雅点缀
放眼全国也为数不多的大型青铜罍(léi)
器壁凤鸟飞舞、翠绿松石镶嵌
(青铜罍示意,青铜矛,该矛将成都得名的历史前推约200年,制图@王申雯/星球研究所,摄影师@书是波&张艳)▼
大似铜钱、小如纽扣
刻有奇异图语的巴蜀印章
或许是边关流转的印证
(巴蜀印章,制图@王申雯/星球研究所,摄影师@黄强)▼
撰有“严道”俩字的封泥
则是传递文书时加盖的官印
由负责押送贡品、选材林木的官员执掌
严道风物继而出发去往中原
跃入公侯门第、留香君王齿颊
(严道长印封泥,制图@王申雯/星球研究所,摄影师@朱子浩)▼
用红砂石凿刻的石棺
直接将市井写真浮雕立壁
其中以“中华第一吻”最为惊世骇俗
头部微侧的男性抚摸对方脸庞
深情一吻、魂动古今
(“中华第一吻”,石棺全貌,制图@王申雯/星球研究所,摄影师@书是波)▼
而有些仙迹却早已消散雨中
相传汉文帝宠臣邓通
曾在严道矿山中冶铜铸钱
开创中国首个私家货币发行机构
家产之多堪称富可敌国
后世叹作“多少金钱满天下,不知更有邓通城。”
(引文源自宋·李石《邓通城》;下图是半两钱,制图@王申雯/星球研究所,图片来源@四川考古&柳叶氘)▼
据说东汉时期
任益州刺史的琅琊人[今山东]王阳
巡行治下途中经过严道
遥望奇险山路感悟父母给予的生命脆弱
遂辞职卸任抱恙回乡
同为异乡人的王尊接替上位
向着王阳畏难之地策马向前、励精图治
各族百姓被他的信念感化
留下“孝子回车、忠臣叱驭”的故事
(今人行走在古道,摄影师@夏云)▼
最日久弥新的仙迹
依然于古道坚挺
用汉隶书写的何君尊楗[jiàn]阁刻石
可一窥丝路的无限风光
(何君尊楗阁刻石的发现成为荥经存在南方丝绸之路的关键证据,制图@王申雯/星球研究所,图片来源@荥经县政府办)▼
虽再难寻背夫身影
但由磨石铺设的小路曲折前行
以供留宿餐饮的驿站、商街样貌传统
大小关口回响阵阵鸟鸣
(荥经古道“背二哥”,制图@王申雯/星球研究所,摄影师@王江)▼
为请求神明保佑边城安宁
悬崖峭壁雕成千面佛身
共67龛、237尊佛像历经风吹雨打
(石佛寺,摄影师@蒲必双)▼
当地僧人蒲光
号称不靠他人自行顿悟的辟支佛转世
后于瓦屋山坐化
山青林密的荥经
颇合辟支佛“澄澈透明”之心境
数座寺庙串联古色
特别的辟支佛朝拜路线成型
如开善寺翼角飞翘
蔽日浓阴、山风诵经
(辟支佛属于佛教的一个称谓;下图是雕刻精美的开善寺和檐角,摄影师@刘敬忠&蒲必双)▼
如马耳山云峰寺
殿内宝相庄严、法态亲切
圣地佛国涤荡心灵
(雪中云峰寺,摄影师@夏云)▼
于明末清初迁入的移民
也在此大施拳脚
由甘肃天水辗转而来的姜氏家族抓住机遇
从事边茶生产经营
不仅致力于提高茶叶的品质
还研发了有效预防藏区传染病的茶叶配方
为表彰姜氏家族的杰出贡献
布达拉宫、扎什伦布寺、哲蚌寺授以商标“仁真杜吉”
所制藏茶“人神共饮”
(藏茶主要制作工序示意,制图@汉青&王申雯/星球研究所)▼
至姜氏家族鼎盛时期
其边茶产业可占整个雅安的1/3
名冠西康地区首席富户
占地近2000㎡的豪宅楠木生花
(姜家大院始建于明朝中期,后经姜氏家族数次改建,摄影师@段炼&斯思)▼
可是,民国时期
军阀混战、外族入侵
远在西陲的茶商不免受炮火冲击
1935年,万里长征的红军抵达牛背山泡桐岗
时值大雨滂沱、大批人马深陷泥淖
敌军战机疯狂轰炸
青山之下忠骨长埋
细雨难消血泪
新时代的仙境画卷
亟需破茧重生的画笔
03 凡尘仙居
长期复杂的地质演化
为荥经带来丰富矿床
依靠煤炭、花岗石、林木等资源
人间再次拉开火热序幕
(荥经颛顼广场上的热闹活动,摄影师@夏云)▼
正所谓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1世纪初,通过将生态优势转为旅游资源
红尘仙居终现世人眼前
(荥经大熊猫国际森林探密学校是大熊猫国家公园内第一所自然教育学校,摄影师@夏云)▼
现代公路替代土路
大桥、隧道颠覆“道阻且长”
从成都出发不过数个小时
便在“天梯高速”尽赏仙境风采
(荥经腊八斤特大桥设计跨度超1000米,最高桥墩182.6米,摄影师@书是波)▼
南部建起的龙苍沟景区
森林覆盖率超90%
为酷热夏季降温
树影温馨、白云治愈
被比作“宫崎骏笔下同款森林”
低头
潮湿的苔藓铺成绒毯
(龙苍沟苔藓与没有叶绿素且不喜阳光照射的“幽冥之花”,独蒜兰,摄影师@邹滔)▼
抬头
高大的杉木笔直冲天
(龙苍沟原始森林秋色,摄影师@王江)▼
远观
树丛飞泻瀑布银龙
四散雾气笼罩祥云
(龙苍沟叠翠溪瀑布,摄影师@谭维希)▼
近观
发达的植被根系
与众多水潭相映
有的翠华如盖、有的邻水顾盼
老树古藤造化神奇
(龙苍沟水潭,摄影师@夏云)▼
更难得一见的
新生代第三纪留下的孑遗植物珙桐
它在大部分地区早已灭绝
却幸运地于此繁衍生息
形成目前世界上最大面积野生珙桐群落
每年四五月份盛春之时
穿越千万年时光的30万亩珙桐花迎风飘动
犹如漫天飞舞的白鸽
(该珙桐野生群落于2007年才为人发现:珙桐花近景、珙桐花手绘标本,摄影师@夏云&姜曦,绘制作者@玛蒂尔达·史密斯)▼
森林深处动物停歇
远古时期,大相岭中便有大熊猫出没
2017年,荥经近50%的面积
被划入大熊猫国家公园
建起世界最大的大熊猫野化放归基地
经雅西高速进入龙苍镇内
千姿百态的大熊猫雕塑装饰乐园
(龙苍沟镇貊貊家园,制图@俊/星球研究所,摄影师@夏云)▼
徒步林中
不仅能寻觅大熊猫的迁徙踪迹
偶遇其他珍稀动物也并非异事
(荥经姿势优雅的小熊猫,摄影师@吴雨辰)▼
与其紧邻的桌山黑石公园
则是龙苍沟的另一秘境
亚洲最大桌山巍峨屹立
山下被各色花海淹没覆盖
(文中的亚洲最大桌山即“瓦屋山”,为荥经县与洪雅县共有;下图为荥经桌山黑石公园郁金香开,摄影师@王江)▼
高山的海洋
则在荥经的西北部展布
2009年,一位摄影师偶然攀上牛背山
发现它坐拥观览大部分川西名山的“最佳角度”
许多户外爱好者自此慕名而来
称其为“亚洲最大的360度观景平台”
(请横屏观看,牛背山开发的酒店营地,摄影师@张翔升)▼
云海、日出、夕照
雪山、佛光、星轨、云端杜鹃
共“七绝”胜景火爆网络
(牛背山星轨,摄影师@carefree狮)▼
除了生态景观
荥经的底蕴重焕活力
如屡毁屡建的云峰寺
立下“不收门票、不收高香”的铁律
文人集聚、声名远震
(云峰寺,摄影师@夏云)▼
神佛的名号还庇佑着
寺内外近200棵珍贵的古桢楠树
免于明清时期的大规模砍伐
(游客与“桢楠王”同框,图片来源@荥经县政府办)▼
这种“百年成材”的树木
出产的木材如玉般温润、还散发阵阵幽香
用其制作的家具千年不腐
深受古代皇家帝王的喜爱
(“金丝楠木”示意,制图@王申雯&俊/星球研究所,图片来源@视觉中国&荥经县政府办&段炼)▼
如今
它们的数量已极为稀少
寺前却有两棵树龄高达1700余岁
要七八个成年人方能环抱、位列全国之最
它们与银杏、古杉、樟树等共同生长
被评为“中国最美桢楠林”
(俯瞰云峰寺与桢楠林,摄影师@书是波)▼
传承古老技艺的荥经黑砂
价格亲民、保温保鲜
走入川渝的千家万户
(以荥经黑砂为主题的沉浸式实景剧场“又见古窑”,用新场景激活老器物,图片来源@荥窑)▼
手工艺人挥洒灵感
器具风格从朴拙到精致
高档产品远销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外市场
(星空色的荥经黑砂堪称极品,图片来源@荥窑)▼
现代的生态农业
则让产业富农落到实处
高山茶园基地建立
生产茶品供不应求
(荥经塔子山茶园风景,图片来源@荥经县政府办/摄影师@王江)▼
高品质的冷水资源
助力特色冷水鱼养殖
开辟内地外贸新路径
(荥经鲟鱼养殖基地,图片来源@荥经县政府办/摄影师@黄刚)▼
昂扬向上的生活
在仙境中涂抹潇洒
包容豁达的17个少数民族多姿多彩
(荥经宝峰彝族乡火把节,摄影师@李宁)▼
美食同样兼收并蓄
人们选取山间的生态食材
制作出爽滑筋道的“挞挞面”
口感细腻的“荥经凉粉”
麻辣鲜香的“棒棒鸡”挑动味蕾
(“挞“本来的读音为[tà],但在荥经本地人们更喜欢念成[dá],清晨的挞挞面馆里总会传来甩面的“挞挞”声;下图是精致的鸳鸯挞挞面等美食,摄影师@段炼&荥经县政府办&刘敬忠)▼
以及
要配上荥经黑砂锅才算正宗的
“砂锅雅鱼”
鱼汤之鲜、鱼肉之嫩
可令所有食客终生难忘
(砂锅雅鱼的丰富配菜,图片来源@荥经县政府办)▼
热闹的庙会
与从早上便开始忙碌的长街宴
是贯穿历史的共同记忆
清风雅雨、万种欢笑
让人瞬时之内即可
上仙境、望烟火、下凡尘
(荥经长街宴,摄影师@朱含雄&黄荣忠)▼
或许是此类
天然的基调、自由的气质
格外受年轻人青睐
诸多电影、电视剧也在此拍摄取材
持续打破人们对荥经
乃至对整个川西的固有想象
(2023年热门电影《宇宙探索编辑部》在荥经取景;下图为影片粉丝的模仿画面,摄影师@赵高翔)▼
04 尾声
这就是看似无闻
却熠熠闪光的荥经
低山在此止步
高山于此启程
浓缩仙界与红尘的风景
它跨过三重时光
用千万年的默默坚守
换你此刻的回眸
(牛背山游客,摄影师@张翔升)▼
毫无疑问的是
未来将有更多人走入这里
探索它的云海仙源
(夏季牛背山,摄影师@夏启铭)▼
探索它的古道仙迹
(荥经古驿站新添古镇,摄影师@王江)▼
探索它的红尘仙居
(请横屏观看,朝霞中的荥经县城超长全景,摄影师@夏云)▼
而这也是
它永恒的魅力
一场现实版的梦幻盛宴
人们深爱在岁月里
人们深情在天地间
本文创作团队
撰文:周仙仙
图片:徐鹰
设计:王申雯
地图:俊
审校:苏楠&王丹&孙诗萌&陈景逸
封面、头图摄影师:高一蒙&杨志愚&夏启铭
【参考文献】
[1]《荥经县志》编纂委员会编.荥经县志. 北京:方志出版社, 2011.12.
[2]荥经县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荥经年鉴2023. 中州古籍出版社, 2023.
[3]陈蜀奎主编. 雅安地区文物志. 成都:巴蜀书社, 1992.09.
[4]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纂. 四川省志·地理志. 成都:成都地图出版社, 1996.07.
[5]蔺明林.中国古代金丝楠木的地理分布与变迁[J].紫禁城,2010.
[6]荥经县地方志编纂中心编纂. 荥经黑砂器.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