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音调和音色

北京建筑大学科协
科普中国高校行北京建筑大学
收藏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音调和音色

作者:祝磊

唐朝诗人白居易有一首著名的长诗《琵琶行》,描写了一位弹琵琶的高手,形容她的琵琶声“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意思是琵琶的大弦发出的声音像急雨,小弦发出的声音像窃窃私语。这些声音夹杂在一起,像大珍珠 和小珍珠掉落在白玉盘上。

从物理学的角度看,这实际上说的是声音的不同音调。大弦发出音调低,小弦发出的音调高。

为什么大弦和小弦发出的音调会不同呢?

我们观察后发现,大弦粗而小弦细,它们的长度则是相同的。而且,它们在琵琶上都是绷紧的,也就是说制作琵琶的师傅预先在弦的 两端把弦拉紧了。

当手指拨琴弦时, 弦就偏离原来的平直状态, 弦两端的张力就会迫使弦回到原来的平直状态。可见,这平直状态就相当于振动的平衡位置,张力就相当于回复力,所以弦就在平衡位置附近发生振动。

可以证明,当弦的振幅不大时,弦的振动是简谐振动。

我们知道,大弦粗、小弦细,那么同样的长度时,大弦质量大、小弦质量小。大弦对应的质点质量大,小弦对应的质点质量小

在同一个位移处,得到的回复力相同,因此大弦的质点产生的加速度小,小弦的质点产生的加速度大。则大弦的质点速度比小弦的 质点速度慢,因而其周期就长,也就是频率低。而频率高就对应高音调,频率低就对应低音调。这就是大弦和小弦发出的音调不同的原因。

增加张力时,回复力增大,振动的频率也会增大。所以像琵琶这样的弦乐器,弹的时间长了,弦松弛了,张力变小,就需要重新调弦。

如果改变弦的长度,弦的振动频率会怎样变化呢?

音调都能被听到吗?

琵琶是利用弦的振动发声,鼓是利用鼓面的振动发声。

弦是一维的线, 鼓面是二维的面, 可以看作沿两个方向振动的弦。

关于鼓的制作工艺,有这样一段口诀:“紧紧蒙张皮,密密钉上钉。天晴和下雨,敲起一样音。”

从物理学的角度看,这是说要把鼓皮用力绷紧,而且用很多钉子固定。这样不管是天晴还是下雨,鼓皮振动的频率都相同,发出同样 的音调。实际上是说如果张力保持稳定,那么音调就会稳定。

那为什么天晴和下雨会导致鼓发出的音调不同呢?

顺便提一下,这段口诀是五言诗的形式,二十个字。有人觉得不够简洁,就改成了《三字经》的形式:“紧紧蒙,密密钉。晴和雨,一样音。”减少了八个字。但还有人觉得不够简洁,于是改成了《诗经》那样的四言诗:“紧蒙密钉,晴雨同音。”又减少了四个字,只有八个字,但意思并没有损失。

从这个例子可以感受到汉语的简洁之美,而物理学同样有简洁的 美感,牛顿三大定律就都具有简洁之美。

北京科学中心有一架钢板琴,读者朋友可以去现场实地考察一 下,敲一敲钢板,听听不同的音调,研究一下从左到右是什么规律。它的原理跟弦长的变化是不是类似呢?

人的耳朵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 20 赫兹到 20000 赫兹,频率低于 20 赫兹的叫作次声波,频率高于 20000 赫兹的叫作超声波。

年轻人通常能够比老年人听到更高的频率,所以有人开发了高频 的手机铃声,受到年轻人的追捧。因为很多年轻人觉得只有他们能听见,而年长的人听不见,是很酷的一件事。不过,高频的声音对耳朵是有伤害的,所以我们不要为了耍酷而损害健康。

琵琶和钢琴的声音不同主要取决于什么?

琵琶是中国传统乐器,钢琴是西洋古典乐器,学过音乐的人都知道,虽然演奏同一首《生日快乐》,但琵琶的声音和钢琴的声音是不一样的。

初中物理教材解释说,它们的波形不同导致了声音不同,并把这个现象叫作音色不同。

从下面这幅图可以看到,它们的频率、振幅都相同,但是钢琴和长笛还有局部的小波峰和小波谷,跟音叉这种正弦函数波形比起来要 复杂一些。

简单来解释,这是波形里存在着不同频率、振幅的成分,造成了局部的小波峰和小波谷。实际上,这些波形是一系列正弦 / 余弦函数叠加的结果。在大学阶段的微积分学习中,如果学到傅里叶展开,我 们就会明白这个现象了。

划 重 点

1.音调跟频率相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弦的振动是简谐振动。弦乐器通过调整弦的张力、长度、粗细来调整振动频率。

3.不同乐器发声的波形不同,导致音色不同。乐器的波形可以看作一系列正弦 / 余弦函数的叠加。

本文节选自《给孩子的物理启蒙课》(祝磊 著,中国妇女出版社,2022)

评论
飞马腾空
太师级
阅读理解
2024-05-31
科普6437eb400e9c5
贡士级
已学习
2024-05-30
王 英5d118e7653554
学士级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音调和音色
2024-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