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经常有人会因为出现耳朵闷堵感而就医,被告知是“耵聍栓塞”,也就是长时间堆积在耳道里失去水分的耵聍。
但是这其中有少数人除了感到耳闷,还伴有耳痛。经过多次用药和冲洗,还是无法清除耵聍,这时医生告知你,耳道里已经不是普通的耵聍了,是外耳道胆脂瘤。
一听是“瘤”,很多患者会提心吊胆、谈瘤色变,但不用担心,胆脂瘤并不是肿瘤!
**那么什么是外耳道胆脂瘤呢?**正常耳道深部的皮肤上皮(角蛋白)不断脱落,慢慢外移形成耵聍。**而胆脂瘤是变性角蛋白的堆积,并不往外移动。**随着上皮不断脱落体积变大,膨胀性压迫外耳道,引起耳闷。胆脂瘤上皮还会分泌一些物质,破坏外耳道皮肤和骨壁,导致耳痛。外耳道中间有个狭窄部位叫做峡部,它的深部因为胆脂瘤破坏变得异常宽大,形成口小肚子大、烧瓶一样的形状。
*外耳道胆脂瘤(图片源自网络)
峡部由于长时间受压刺激导致肉芽增生,从而引起耳道狭窄或闭锁。如果长时间不清除,深部的胆脂瘤上皮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胆脂瘤向内生长压迫鼓膜,破坏听骨,造成不可逆的听力下降。向周围扩大破坏外耳道骨壁,使得耳道周围小气房暴露出来,会导致长期反复地流脓。如果胆脂瘤侵犯深部的外耳道后壁,面神经就会暴露出来,因此清除胆脂瘤时有小概率会造成面瘫。
目前造成原发性外耳道胆脂瘤的原因不是很明确,可能与局部外耳道皮肤损伤有关。早期发现的话,可以用碳酸氢钠浸泡,使上皮松动便于清除。但是很多时候,因为骨质的破坏,胆脂瘤上皮就像扎根在耳道壁上,需要像拔萝卜一样用力拽取,病人往往疼痛难忍。再加上外耳道峡部狭窄,更难清理深部胆脂瘤。这时往往需要在全麻下,借助耳内镜完成胆脂瘤上皮的清理。手术前要进行耳部CT平扫检查,了解胆脂瘤的范围,避免损伤听骨、面神经等重要结构。清理后的外耳道需要进一步控制炎症,观察耳道是否有瘢痕增生,进行相关治疗。如发现外耳道狭窄明显,深部炎症难以控制,则需要进一步手术治疗。病情稳定后,每6~12个月随访1次,因为胆脂瘤原发部位的皮肤功能很难恢复,需要定期及时清理堆积的角化上皮。
除了上述这类原发性外耳道胆脂瘤,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继发性胆脂瘤。最常见的病因是外伤,耳道受伤处瘢痕缩窄造成外耳道狭窄,甚至被封闭。
*外伤后继发的巨大胆脂瘤
其他病因有外耳道新生物,如骨瘤堵塞耳道口、先天性外耳道狭窄(外耳道直径小于4mm)等。
*外耳道骨瘤继发的胆脂瘤
外耳道口狭窄或闭锁,都会使外耳道深部正常的上皮排不出来,继发形成外耳道胆脂瘤。临床上往往会伴有耳道流脓,先天性外耳道狭窄还可能出现耳后红肿。其处理方法与原发性的有所不同,需要做外耳道扩大手术,帮助患者重新获得一个笔直、宽大、健康的耳道。
外耳道胆脂瘤不是肿瘤,但是具有破坏性,需引起重视,还应通过正确的方法处理病变,维系耳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