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传说法:宝宝头型异常其实只是睡觉睡扁头了,没什么大不了的。
较真要点:
宝宝头型异常可能是颅缝早闭,颅缝早闭会导致脑积水、脑疝等并发症,以及导致宝宝视觉、听觉和言语缺陷。家长如果发现宝宝头上有异常凸出的点或者起的一条缝,应该及时和医生沟通。
查证者:万怡丨知贝医疗成人内科医生/国际认证泌乳顾问
宝宝有一个漂亮的头型是每一个家庭的愿望。不过在现实中,宝宝头颅畸形其实并不少见。大多数宝宝的头颅畸形是俗称的“睡扁头”,随着孩子能自如地翻身和坐立,必要时加以矫正训练,这种畸形会逐渐缓解或者变得不太明显,家长其实不用过于担心。
但有一些头颅畸形是需要尽早排查、引起重视的,例如“颅缝早闭”。前段时间,“7个月大的宝宝头型酷似外星人”的新闻登陆各大媒体,让颅缝早闭这个疾病进入了大家的视野。在新闻评论区,有不少留言认为“长大就会好了”、“孩子头大就是聪明”,还有的留言说这个病是由于“补钙补多了”或者“缺乏某些营养”引起的。
颅缝早闭真的像他们说的这样吗?事实是怎样的呢?
一、宝宝颅缝早闭危害大,出生不久就会显现
如图所示,头颅是由很多骨头拼接在一起组成的。骨头之间的连接称为颅缝。
新生儿正常颅骨示意图
人类婴儿出生时,正常都有很多条颅缝,它们彼此之间衔接得并不紧密,而是借由一些柔软的组织连接在一起。这是由于婴儿期大脑发育迅速,体积也会很快变大,为了更好地容纳生长中的脑组织,婴儿的颅缝需要能够短暂变形。
大部分孩子发育到2岁左右时,颅缝就会正常关闭。如果颅缝有其中一条或者多条提早关闭,就会形成颅缝早闭。
大部分的颅缝早闭不用等到2岁,往往在婴儿出生后不久就会显现出来,头型异常往往是最早出现的临床表现。由于缝隙融合,两侧的骨头无法垂直于缝隙延展,只能顺着缝隙的方向延展,从而造成各种各样的头颅外观畸形。
除了外观畸形,颅缝早闭还往往存在以下并发症:
1、颅内压增高。严重时可能出现脑疝,这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夺去孩子的生命。
2、脑积水、脑室扩张。
3、抑制大脑生长。导致视觉、听觉和言语缺陷。
4、伴发认知和神经发育功能损害,包括发育迟缓、喂养困难。
5、外观异常所致自尊心受损和社交孤立。
由此也能看出,颅缝早闭不仅不会让孩子变得“头大就是聪明”,甚至在多条颅缝早闭的情况下,还可能出现头围小于正常,抑制大脑生长。
二、颅缝早闭不会自己好,需要尽早治疗纠正
颅缝早闭不会自己好。如果不加以纠正,宝宝长大后语言、认知、行为及神经发育异常的发生率会增高。
一旦确诊颅缝早闭,最好的方法是尽早找到有经验的团队进行综合评估。
许多类型的颅缝早闭需要手术“解锁”闭合的缝隙。对情况相对稳定的宝宝而言,最好的手术时机是出生后1岁以内,具体时间要看是哪条颅缝出现早闭,以及轻重程度。
少数轻度的颅缝早闭可能不需要传统大手术,外科医会通过一些“微创”的操作,辅助以特殊的医用头盔,将宝宝的头型塑造成更规则的形状:
用于颅缝早闭的医用头盔
三、颅缝早闭可能与基因及环境有关,不是钙补多了
目前没有证据证实颅缝早闭和补钙有关。同样,也没有证据证实颅缝早闭是因为缺乏某种特定的营养素。
实际上,在大多数婴儿中,颅缝早闭的原因尚不清楚。主流观点认为,颅缝早闭可能与基因有关,也可能和“环境因素”有关——例如母亲怀孕时的健康状况、饮食和使用药物。例如,有研究发现,患有甲状腺疾病的女性,孕期使用克罗米芬、华法林或丙戊酸的女性也更有可能生下患有颅缝早闭的婴儿。
四、通过日常养育观察可以尽早发现宝宝颅缝早闭
由于颅缝早闭可能和其它婴儿疾病一同出现,所以,如果宝宝出生时就有肢体缺陷、耳朵异常或者先心病,就需要警惕是否会出现颅缝早闭。
其次,家长可能在日常养育过程中发现宝宝头上有异常凸出的点或者凸起的一条缝,就应该及时和医生沟通。此外,一些颅缝早闭会让宝宝的头型呈现狭长或不对称的形状,并可能伴随面部五官的改变:
颅缝早闭导致面部五官改变
第三,规律、定期的儿保能让医生有机会早发现颅缝早闭。尤其是在出生后头半年,平均每1-2个月就要完成一次儿童保健。儿保时测量头围不仅可以让医生评估大脑发育的情况,也有机会观察宝宝的头颅形状。当怀疑存在颅缝早闭的情况时,医生可能会借助CT扫描来查看头骨和大脑的细节,从而让评估更准确。
本文编辑:ambergc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