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气温渐高,多地手足口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儿童缺乏防护意识,抵抗力较弱,容易被病毒感染。我国每年的4-7月份是手足口病的高峰季节,近期全国传染病疫情风险评估提示手足口病报告病例数明显增加,已逐渐进入高发期。
1.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儿童常见传染病,多发于5岁及以下儿童,1~2岁组发病率最高。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夏秋季为高发季节,传染性强。能够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多达20多种,以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最为常见,其中肠道病毒71型是导致我国重症手足口病的主要病毒。
2.手足口病有哪些临床表现?
手足口病潜伏期为2-10天,平均3-5天,病情较轻,呈自限性,预后良好,7-10天病程后可完全康复。多数患儿以发热,手、足、臀部、口腔黏膜等部位出现皮疹或疱疹为主要临床表现,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极少数患儿的病情会迅速恶化,累及脑部、肺部和心脏出现严重的并发症,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3.手足口病是怎么传播的?
手足口病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鼻咽分泌物、唾液及接触被其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物品或环境而感染。患者发病后第一周传染性最强。
4. 手足口病的预防措施?
①接种疫苗。接种肠道病毒71型(EV-71)灭活疫苗可预防EV-71导致的手足口病(该疫苗可减少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的发生,对其它肠道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感染没有保护效力)。该疫苗接种对象为6月龄-5岁儿童,鼓励在12月龄前完成接种程序,1岁及以上儿童越早接种越好。
②避免接触传染源。应尽量减少外出,避免与感染者密切接触,避免接触患者的疱疹液、呼吸道分泌物及被污染的物品;
③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特别是在接触公共物品后;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避免用手触摸口、鼻、眼等易感染部位;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
④生病后及时就医并遵照医嘱隔离。不仅要预防孩子感染,当孩子生病时,及时就医,也不要出去感染别的小朋友,建议把生病的孩子限制在家里面,至少等到身上的疱疹里面的液体都干了(大约1周)才能出门接触别的小朋友。当学校或幼儿园有人患手足口病时,可暂时请假,避免与其接触,等痊愈后再返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