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茶文化科普文章:《茶》

科普平罗
通过视频、图文等方式,向公众传播科学理论、科普知识
收藏

《茶》

文/逍遥哥茶,是一种守护人类健康与生存的植物,是一种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植物,是人类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茶,是人类的第一饮品,是人类的核心文化之一,是改变人类历史进程的重要力量。

“在很大程度上,人类的健康、灵感和快乐源自这种质朴的绿色植物。”英国科学院与欧洲科学院院士、英国剑桥大学社会人类学系教授——艾伦·麦克法兰在《绿色黄金:茶叶帝国》一书中非常明确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随后艾伦·麦克法兰又坦率地承认:“虽然人类饮茶的历史达两千年,但是这方面的研究仍然处于初级阶段。”

茶,到底是什么呢?

**1.****茶,是一种神奇非凡的植物。**茶是地球上最伟大的植物之一,茶与极少数植物(如水稻、小麦、桑树、竹子等等),是人类最为重要的生存伙伴。早期地球人类的迁徙繁衍路线与茶的繁衍传播路线,更是惊人的契合与重合。

茶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恩赐。在有史可寻的几千年来,茶一直在维护着人类的身心健康,有效促进地球人口的繁衍生息。同时,茶也在深刻地塑造着中国人的文化基因,影响着中国人的性格养成。

茶是起源于中国西南地区的一种植物,却在成为人类的食物与饮料之后,极大地影响了人类的繁衍生息和世界历史的进程。

**2.****茶,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为重要的饮品。**它是一种奇妙的茶汤,沁润着人类的心灵与生活;一片平凡无奇的茶树叶,却蕴藏着多变无限的奇妙。对于全世界许多人来说,茶已是生活的一部分。

**在二千年前,茶已是闻名中国的饮品。**汉代时期,茶已成为汉皇室的御用饮品。魏晋时期,茶已是闻名九州的六大饮品之首。西晋张载《登成都白菟楼》:“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区。”(茶汤的芬芳胜过天下所有的饮料,茶汤的美味传诵到了全国九州。)

**在千余年前,茶已经深入影响亚洲。**茶,不仅成为唐朝的主流文化之一,而且唐代茶产区的覆盖范围,已与华夏近代茶区相差无几。茶,已经成为宋朝的国家柱石和文化重器。同时,茶在一千年前已经深入影响日韩等国。

**在三百年前,茶已经深入影响世界,成为全球最富盛名的饮品。**茶来到英国,花了二百年的时间,就成为英国人的第一饮品,与食物一样重要。英国人艾伦·麦克法兰都说,没有茶就没有快剪船与大英帝国;没有茶就没有英国的工业化,没有茶就没有“日不落帝国”的荣光。

至今,茶是除了“水”之外的全球饮用量最大的饮料,可以说是全球第一饮品。

**3.****茶,是人类历史文化的承载者。**茶约在二千多年前就开始悄无声息地融入文化之中,至公元780年陆羽的巨著《茶经》诞生,从而进阶唐代主流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茶在中国唐宋时期,已全面融入道释儒文化;以唐代陆羽及《茶经》为标志,茶成为中华文化的核心文化之一,对整个东方文化的影响极为深远。

**中国茶文化对亚洲的影响至深。**自唐代起,中国茶文化大规模传播日韩。至公元13世纪,以高丽时期李奎报为标志,韩国茶文化成了韩国的核心文化之一。至公元16世纪,以安土桃山时期千利休为标志,日本茶文化成了日本的核心文化之一。

茶自16世纪进入欧洲,至17世纪上半叶已传遍欧洲各地。约1557年,茶叶传入葡萄牙。约1610年,茶叶传入荷兰阿姆斯特丹。约1618年,茶叶传入俄国。约公元1630年,茶叶传入法国。约1637年,茶叶传入英国。

**二百年后,茶已渗入欧洲人的血液与文化之中。**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茶叶已成为英国人的国民级饮料。1840年,英国国内茶叶消费量达到34441.8万磅。每年近3.5亿磅茶叶,这是多么庞大的利益!这就是英国发动非正义“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

2006年初,BBC网站对12项所谓“英国的国家象征”进行了投票,最后竟是“茶”以35.03%的得票率荣登榜首。”

**茶叶对于社会与文化的影响有多大?**为什么自中国西南繁衍出来的茶叶,竟然逐步迈进了文化舞台的中央?甚至影响到了社会的的方方面面?中国人说茶叫中国茶,日本人和韩国人说茶是他们的核心文化,远在万里之遥的英国人说茶是他们的国家象征?

茶,几乎是历史文化承载最多的植物,这在人类文明史上都是极其罕见的。茶,对于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是巨大的。茶,对于人类文明史的改变从来没有停止过。

**4.****茶,是哲学与美学的承载者。**在承载人类历史文化的同时,茶在文化中的哲学与美学领域的承载更是值得关注与探索。这代表着茶已进入人类的精神殿堂,成为人类的文化基因。茶所承载的哲学,就是茶道哲学。茶所承载的美学,就是茶美学。

**茶道哲学,诞生于唐代,诞生于华夏道释儒文化与茶的融合。**后世无论是华夏的宋代点茶流派、各代禅茶流派、晚明隐逸流派,还是日本茶道(“和敬清寂”禅茶道)、煎茶道,或者韩国的茶道茶礼,都源自于唐代茶道思想精神。

而茶美学,则是茶道哲学的伴生物。与唐代相比,宋代茶道思想更为素朴、淡雅,由此催生了宋代的茶美学理念,并作为重要部分共同构建起了宋代美学。

美,是人类对于这个世界的认识,更是对于这个世界的反映。美,是人类的一种心理意象,更是人类与自然的交流方式。美,是对于作为人类精神文明核心的“人与自然”的最浪漫、最唯美的解读。

**《道德经》**出世之后的几百年里,正是人类在茶的物质层面之外,开始探索茶的精神层面的重要进程。“道”之理念的启示和融入,正是茶的伟大开端,随后在汉代与魏晋展现出了雏形;在道释儒与茶融合之后,在唐代结出了硕果。
《道德经》有言:“致虚极,守静笃。”“致虚极”,大体上就是空到极点、无杂念而内心湛然的意思,是一种空而能容万物与空而能知万物的精神状态。“守静笃”,大体上就是守住一种寂然不动的内心状态,保持不受干扰的探索求索之心。日本茶道的“和敬清寂”理念是以“寂”为核心的茶道思想哲学,不正是源自于“致虚极,守静笃”吗?

**《庄子》**所蕴含的丰富道家思想对于人类茶道哲学的诞生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深远的影响。《庄子》所蕴含的回归自然、逍遥自在、御风而行、大美之境等重要理念,更是对茶道思想与茶美学影响至深。

《庄子》奠定了后世二千多年的茶道哲学和茶美学理念的重要基础,更是以其巅峰之美产生长远而深刻的影响。《庄子》有言:“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万物之本也。”意思指虚静、恬淡、寂寞、无为,是万物的根本。这不正是茶道思想的精髓之一吗?

老庄之论,令人惊叹而神往,似乎就是华夏茶道哲学的源头之一。

史载第一篇茶赋——西晋杜育《荈赋》之中,就涉及了哲学与美学:“惟兹初成,沫沈华浮。焕如积雪,晔若春敷。若乃淳染真辰,色绩青霜,白黄若虚。调神和内,倦解慵除。”(当烹茶初成、茶汤煮好的时候,粗糙的泡沫下沉,轻细的精华上浮。亮丽得犹如白色的积雪,灿烂得好似春天欣欣向荣的的花木。至于茶汤的质朴使人沾染了万物苏醒的本性,茶汤颜色在越窑青瓷茶碗中成了犹如秋霜一般的青白之色,茶汤烟云弥漫而芳香缭绕不绝,使内心真诚美好得犹如进入无欲无为的思想境界。饮后神清气爽,调和脏腑,困倦顿消,慵懒尽除。)
《荈赋》寥寥百余字,就将茶的产地、生长、采摘、用水、茶器、煮茶、茶沫形状、汤色及味道等全流程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来,全文工整流畅、淡雅秀美、如诗如画、令人惊艳。《荈赋》极具艺术感染力,传达了作者的饮茶之道,传达了作者独特的品饮审美感悟与饮茶境界;更是首次从实现了茶由物质到精神、由饮品到文化的重大升华。这是人类茶道思想的伟大探索与萌芽。

**茶在唐代,不仅成为中华文化的核心文化之一,更是承载哲学与美学的重要里程碑。**陆羽在《茶经》及其它作品中,不仅将普通茶事升格为一种美妙的文化艺术,更是探索了茶汤中蕴含的哲学与美学。而道释儒文化皆在其中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并等待着后世茶人的探索。

唐朝皎然在茶诗中前无古人地对茶道意境进行了独特的探索,洋溢着素朴、淡泊、清雅的隽永韵味。如《饮茶歌诮崔石使君》《饮茶歌送郑容》等,莫不是脍炙人口;笔墨挥毫之间,茶道真意,飞洒而出。

唐朝卢仝在陆羽和皎然定立茶道的基础上,更是将茶道的意境抒发到了极境。其言:“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此后千余年,不知者莫敢言茶,不知者莫敢谈雅。

**茶在宋代,已经成为了史无前例的文化重器,多纬度地促进整体国民的文化与审美水平提升。**茶之美学作为宋代美学的核心组成部分,更是对世界产生巨大的深远影响,至今尤存。宋人对美的追逐,似乎是宋人对于生命在世间存在过的心灵呐喊,以及对于这方天地的感悟、依恋和不舍;并要以人世间最优雅的方式表达出来。
苏东坡在其风采惊人的茶诗茶词里,将融道释儒为一体的茶道精神表达得淋漓尽致。其诗“人间有味是清欢”表现的淡然闲雅与旷达从容;“茶笋尽禅味”表现的虚静厚重与三昧禅意。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苏东坡描绘了一幅烟雨城池的暮春唯美画卷,充满了寂寥与轻愁,具有一种寂静、朴素、幽暗的独特美感与意境。在充满烟火味和苦难的生活面前,显得特别的平凡真实;而其超然物外、宠辱不惊的人生态度,显得特别的豁达洒脱。

杜耒《寒夜》:“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以朴素的文字演绎出东方的意境之美,以简洁的语句表达出一幅寒夜煮茶明月下的精彩画面。不仅表达出高洁的志趣,更使一切变得清雅而芬芳。

刘克庄《西山》:“绝顶遥知有隐君,餐芝种术麝为群。多应午灶茶烟起,山下看来是白云。”语句浅淡质朴,文字简练精妙,意境悠然隽永。此诗极富诗意与恬淡意境,徐徐描绘了一幅仙风道骨、餐风饮露的深山隐士图卷,端的是使人悠然神远。此诗所展现的道家自然美学观和“本色天成”的诗学理念,称誉天下八百载。

掩卷静思,这何尝不是隐含了中华文化的独特价值观与审美意识呢?人类精神文明的核心,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伟大的华夏先哲们,对精神文明的探索早已登堂入室。

茶,作为哲学与美学的承载者,对日本与韩国的文化影响极其巨大而深远。
唐代陆羽《茶经》奠定了日本茶道哲学的根基,也奠定了日本核心文化体系的重要根基。日本著名花道艺术家、嵯峨御流的掌门人、日本插花艺术协会理事——吉田泰巳,在《花道的美学》里清晰的谈到:“日本茶道的基本理论则是中国陆羽所著的《茶经》。……陆羽的影响不仅限于日本茶道,对于插花、日本料理等日本人在世界上引以为豪的日本文化来说,影响也非常大。……中国的陆羽创造了日本的美。”

在陆羽《茶经》风行大唐各地之后,也传播到了日本。由此,引发了日本的第一次茶文化高峰期,史称“弘仁茶风”。弘仁茶风,是以日本嵯峨天皇、永忠、最澄、空海为主体,以弘仁年间(公元810-824)为中心而展开的,这一段时间构成了日本古代茶文化的黄金时代,这个时期的茶文化与煎茶法,无论从形式上还是精神上,都是完全参照《茶经》的。嵯峨天皇之妃——惟良氏所作的《和出云巨太守茶歌》,就明确地表达了《茶经》对日本弘仁茶风的重大影响。

**至公元16世纪,以安土桃山时期千利休为标志,日本茶文化成了日本的核心文化之一。**在全球广为传播、声名远扬的日本茶道,主要包括“和敬清寂”茶道思想精神和侘寂美学(Wabi-sabi)。日本茶人将源自于唐宋禅茶流派的茶道思想内涵与日本的物哀幽玄理念进行融合,形成了“和敬清寂”茶道思想,并由此催生了伴生物——侘寂美学。从此,侘寂美学成为了日本极为重要的美学理念,横扫日本审美领域。

因为地缘的原因,韩国长期接受来自华夏的茶文化,从三国时期到明代,从无例外。自南北朝时期开始,从华夏传承过去茶文化与禅茶文化,开始形成新罗时代元晓大师的“和静思想”。至朝鲜高丽时代,李奎报归纳出茶道精神:清虚、无邪意。再至朝鲜时代19世纪初,草衣禅师归纳“中正思想”,逐步形成儒家内涵的韩国茶礼。
**至公元13世纪,以高丽时期李奎报为标志,韩国茶文化成了韩国的核心文化之一。**韩国茶文化的集大成者——李奎报,是韩国茶史上最为出色的代表人物。在朝鲜高丽时代,李奎报归纳的茶道精神:清虚、无邪意。高丽时期的文人李行、权近、郑梦周、李崇仁皆探索与推动韩国茶道思想的发展。由李奎报集为大成而形成第二次的韩国茶道思想。

在朝鲜高丽时代,李奎报等人就是承接唐宋文化,也认同道释儒三者同修。同时,高丽时代的文人,也颇受新罗“花郎徒”遗风,道释儒同修,文武兼修,烹茶抚琴。

韩国茶道协会会长郑相九教授曾如此表达了自己对陆羽的崇敬:“陆羽是一位伟大的‘茶圣’。他著作的《茶经》是前无古人,后来的也很少能超过的杰作,在世界茶文化史上有很大的贡献。陆羽不仅对中国茶文化,而且对韩国、日本的茶文化都有很大的影响。所以,三个国家的饮茶人都敬他为‘茶神’。”

**以道释儒为核心的中华文化,直接引领了东方的哲学观与美学观。**茶承载着哲学与美学,同样风靡日韩,催生了日韩的茶哲学与茶美学。

**5.****茶,是一种超级商品。**茶,约自秦汉时期从中国西南走向全国,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已比较普及,至唐代已晋升主流文化,至宋代开始向平民阶层普及,至明代完成基层普及。

**茶,从汉武帝时期开始,初步走向亚洲。**至唐代以强大的国力将茶全面传播亚洲各地及其它地区。至宋代以更大规模的方式地传播亚洲各地,至明代已大幅度传播到欧洲。至清代已全面传播世界各地。

自汉武帝时期开启丝绸之路,“神奇的东方树叶”——茶叶,开始流传风靡中西亚等地,茶的超级商品特性开始显现。从区域商品到全国超级商品,从全国商品到亚洲超级商品,从亚洲商品到全球超级商品,茶在地球的疯狂传播轨迹令人瞠目结舌!

约一千年前,茶叶成为了中国的超级商品。这是自汉代至唐代约一千年间打下的坚实基础,茶树种植从中国西南逐渐遍布全国适种区。而到了北宋,开花结果,茶事极盛,茶叶就成了国内的超级商品。自唐代初中期开始,主要茶产区有四十三个州郡,遍及如今十五个省市区,覆盖范围与华夏近代茶区相差无几。可见唐朝时期的茶叶种植已遍布全国,奠定华夏至今的茶叶种植格局。以公元780年陆羽《茶经》诞生为界,此后以茶为美,茶事成为唐朝主流文化之一。唐朝茶事开始兴盛,茶事风靡全唐,茶叶需求量更是节节高攀。如果说唐代使得茶叶从物质之茶蜕变成为了精神之茶,那么宋代则造就了茶叶的超级商品地位。宋代饮茶的极度繁盛,带动茶产区的扩张,促使茶叶交易更为频繁,使得茶叶发生惊人的跃变——从农产品、生活品,变为国家支柱型的超级商品。

宋代茶叶年产量近1亿斤,而蜀茶产量略高于全国茶产量三分之一。而蜀茶主要是供应对外进行茶马贸易的。宋朝的周边地区,均已嗜好饮茶,茶叶的影响力与日俱增,茶叶的需求量更是与日俱增。宋代茶税约占宋代税收的一成。茶叶所带来的大量而稳定的利益,成为宋代朝廷的极为重要的财政来源,使得宋代朝廷不惜使用残酷的榷茶官营制度。

**明代时期,茶叶成为了亚洲的超级商品。**公元13世纪时期的高丽王朝,茶叶已风靡高丽,茶文化成了高丽的核心文化之一。16世纪的安土桃山时期,茶叶已风靡日本,茶文化成了日本的核心文化之一。
明朝的周边国家与地区,也为茶叶开始疯狂。蒙古及女真各部,为了茶叶直接开启了一场残酷的茶叶战争:清河堡之战。至明末时期,茶叶更是开始风靡欧洲各国,点燃了茶叶在未来成为全球超级商品的战火。

至清代,茶叶在全球版图上继续狂飙突进。约到了17-19世纪,茶叶成为了全球的超级商品。
相比于丝绸与瓷器这两样国际化商品,茶叶属于是快速消耗品,因而成为了头号全球化商品,长期居于全球化贸易的绝对核心商品地位。茶叶在当时的中英贸易中,最高时占据九成的货物总值。

1840年,英国国内茶叶消费量达到34441.8万磅。当时英国普通家庭每周购买茶叶和糖的花费,约占据家庭收入的十分之一。18-19世纪时期的庞大茶叶消费,也使得茶叶成为了英国财政的最大税收来源,茶税约占英国总税入的十分之一。在二、三百年前,茶叶已经成为全球头号超级商品。

**6.****茶,是一种国家战略力量。**隋唐时期,茶叶已成为影响着国家行为的战略力量,开始影响着各国的战略行为,开始全面影响着人类的历史进程。

**吐谷浑灭国之战就是典型的茶叶战争。**因为吐蕃对茶叶的需求极为强烈,占据隋唐与吐蕃之间中间地利的吐谷浑为了茶叶暴利,在隋唐边境肆意抢劫,主要目的是掠夺茶叶卖给吐蕃。没茶就抢人,在边境等待家属拿茶赎人,不要银子只要茶,二百担茶叶才能赎回一个人。

吐谷浑的恶行引发了朝廷的愤怒。公元608年,隋炀帝杨广派大将宇文述率军进攻吐谷浑。吐谷浑可汗慕容伏允直接派人乞降,慕容伏允携带家眷逃跑。后因唐王李渊起兵,吐谷浑逃过一劫。唐朝立国后,吐谷浑的抢茶抢人致富的恶行更加变本加厉。公元634年秋天,唐太宗李世民派左骁卫大将军段志玄和左骁卫将军樊兴领军,进攻吐谷浑。其后,追杀八百里,斩杀无数,却让慕容伏允逃脱。一个月后,慕容伏允率军袭击凉州(今甘肃武威),大肆劫掠屠戮。李世民为之震怒!公元634年冬,李世民派李靖为帅,率十万大军出击吐谷浑。历经数月,追杀数千里,将吐谷浑军队几乎斩杀殆尽,慕容伏允在逃亡时被部下迫杀。随后吐谷浑成为唐朝属国,李世民封慕容顺为西平郡王、可汗。吐谷浑的贵族阶层与军队清洗一空,吐谷浑实际上等于灭国。

**宋金之战,就是茶叶引发的全面战争。**宋朝因为需要优良战马,每年需从游牧地区大量购买良马。北宋初期,宋朝以铜绢易马,就是用铜钱和绢布买马。从而耗资巨大,更是导致国内发生绢贱与钱荒。随后,宋朝就改为“以茶易马”,以国内盛产的茶叶(主要是蜀茶,这也是蜀茶突然大量增产的动力),换取牧区良马。从此,宋朝一举逆转贸易差,并且拥有了交易定价权。宋朝时期,茶叶已经成为国家柱石,茶税约占国税一成。而茶马交易正式成为宋朝的国家战略,茶叶就是宋朝获得贸易顺差和获得战马的国之重器。公元1085年,作为边茶交易的主战场——蜀茶产量约达三千万斤。使得黄庭坚在诗中感叹不已:“蜀茶每入诸番市,胡马常从万里来。”宋时,游牧地区饮茶成风、嗜茶成癖。公元1206年,金国购买茶叶的开支占全年收入的7%之巨,使得金国多次颁布法令限制饮茶,却收效甚微。宋、金之间的巨大贸易逆差,使得金国的经济濒临崩溃,这正是金国持续发动战争的动因。**中英“鸦片战争”,将茶叶国战血淋淋地表现出来,更是将茶叶作为一种国家战略力量展现得淋漓尽致。**17-19世纪的英国,因为采购茶叶导致了巨大贸易逆差,巨量白银流入清朝,经济濒临崩溃;为了改变贸易逆差,在印度大量种植鸦片卖到清朝,从而使得贸易逆差变成了贸易顺差;所以当林则徐于1839年奉命收缴与销毁鸦片之时,英国人即刻跳脚,随即于1840年悍然发动了侵略战争——“鸦片战争”。
英国科学院与欧洲科学院院士、英国剑桥大学社会人类学系教授——艾伦·麦克法兰在《绿色黄金:茶叶帝国》一书中非常清晰地阐述了自己的重要观点:“如果没有茶,就不可能有大英帝国和英国的工业化。”又更进一步地认为:“茶饮成为世界潜在的征服者,茶叶改变了一切。”隋唐时期的吐谷浑与吐蕃,宋朝时期的金国,明朝时期的蒙古与女真,清朝时期的欧洲与北美洲……伴随着饮茶习惯的脚步,是大量银子、马匹与物资的搬运声,以及随后到来的战争硝烟。

绵延一千多年的茶叶战争史,从来都是血淋淋的。对于个人来说,每一口茶,既有苦涩,也有甘甜。对于人生来说,每一段旅程,既有寂寞痛苦,也有淡然微笑。而对于国家来说,每一片茶叶,既有春天的芬芳与如山般的银子,也有战旗峥嵘与尸横遍野。茶叶就是生存资源,茶叶就是巨额财富,为了茶叶,不惜发动国战!胜者,兴。败者,衰。通过一千多年来的各国茶叶战争,就可以清晰地看到世界各国的国运兴衰。

7.****茶,****是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生命回归自然之道。逍遥哥《茶道之书》有言:“天地自有其妙,自然自有其美,大道自有其规,人者自有其轨。人始于自然,终归于自然。鹏飞于天,鱼跃于渊,人立于天地间。是以万物皆有其道,人者亦有其道矣。人乃自然之物所存、天地之灵所化。故大道至简,生灵至真,人者,必归于自然,问于生命,求于至美矣。”《道德经》第二十六章有言:“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大意如下:“虽有华美之居与可观之娱乐,却安处其中而超然于物外”。逍遥游,是庄子人生论的核心内容。“逍遥游”是指“无所待而游无穷”,对世俗之物无所依赖,与自然化而为一,不受任何束缚自由地游于世间。简而言之,逍遥游就是超脱万物、无所依赖、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

这个超越物质的逍遥境界,对于人类茶道哲学来说,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哲学理念。从唐代陆羽、皎然、卢仝等茶人的作品中可见,常常处于一种悠然、自在、淡泊、从容的生活状态。大唐诗僧贯休曾言:“静室焚檀印,深炉烧铁瓶……何妨似支遁,骑马入青冥”。意思是“在静室里焚香修行,在深炉上烧铁瓶煎茶……何妨象东晋高僧支遁一样,骑马飞向青苍幽远的仙境。”该诗极具禅意,缓缓道出贯休于山寺煎茶的幽寂而静美的情景,描绘出了一种幽静虚寂的禅茶妙境。公元1074年秋天,苏轼调往密州(山东诸城)任知州,随即命人修葺城北高台,并由苏辙题名为“超然台”,并作《超然台赋》。后来苏轼作《超然台记》予以回应。苏氏兄弟一赋一记,皆成名作,共述超然,成为千古佳话。从苏辙《超然台赋》的序文“《老子》曰:‘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尝试以‘超然’命之,可乎?”之句,可见苏辙题名“超然台”的本意,苏辙取其达观自处、与世无争、超然物外之意,意图安慰仕途逆境中的兄长苏轼。苏辙又言:“天下之士,奔走于是非之场,浮沉于荣辱之海,嚣然尽力而忘反,亦莫自知也。而达者哀之,二者非以其超然不累于物故邪。”这句大意如下:“天下间的士人,整日在充满矛盾纠纷的仕途是非场中奔走,在荣耀与耻辱的名利海中浮沉,竭尽全力地喧嚣得意而忘记回去(谓忘记返璞归真),也缺乏自知之明,没有清醒地认识自己。而通达透彻、见识高远之人,为他们感到哀怜。两者的差别不是在于超然物外而不被物质所束缚与累赘的缘故吗?”

公元1076年暮春,苏轼登超然台观景,有感而发,遂作《望江南·超然台作》:“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意思是:“不要面对着老朋友思念故乡了,姑且用点上的“新火”来尝试烹煮新茶,趁着春光未尽,尽情地吟诗饮酒吧!”
苏轼该词由景到情,由景生情,由苦闷到洒脱,达到了词意的高峰,也强烈地阐述了全词的中心思想:超然物外。其充满烟火味和苦难的生活,显得特别的平凡真实。而其超然物外、宠辱不惊的人生态度,显得特别的豁达洒脱。这就是苏轼,这就是具有伟大人格魅力的苏轼,这就是在九百年后,依然引得一代一代中国人孜孜以求共相忆的苏轼。无论生活多么折磨,无论境遇多么悲惨,何必那么在乎呢?何必那么寒冷呢?反而更要笑对人生,更要快乐、随意和超脱。也就在这一年的秋天,恰逢中秋之夜,苏轼在超然台上把酒望月,思念七年未见的弟弟苏辙,感慨世情、岁月与人生,心潮起伏,一挥而就,写下了千古名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公元1532年的冬夜,文征明与友人在月下煮茶,并陶醉于那种清淡、孤寂与淡雅之中。而他写下的一段记录文字,亦令今天的无数茶人为之迷醉。“十月十三夜,与客小醉,起步中庭,月色如画,时碧桐萧疏,流影在地,人境俱寂,顾视欣然,因命僮子烹苦茗啜之,还坐风檐,不觉至丙夜。东坡云:何夕无月,何处无竹柏影,但无我辈闲适耳。”在文征明的心中,品茶乃雅事,品茶乃人生要事;如此茶意,蕴含在其无数的诗文、书画之中。一代茶道大家,一代茶痴,尽显岁月风流;而为人进退有度,超然物外,更是难得的人生哲学。好友郑太吉在雪夜送来惠山泉,让文征明兴奋得提笔作诗《煮茶》言道:“绢封阳羡月,瓦缶惠山泉。至味心难忘,闲情手自煎。”意思是:“用绢来包装如圆月一样的阳羡贡茶饼,用瓦缶来储存号称天下第二的惠山泉。极致的美味令人难以忘怀,悠闲的时候亲手煎茶品饮。”文征明虽然仕途不顺,随即辞职归乡,但从此过得非常的优雅潇洒。总的来说,文征明在诗里写的是简朴无华的生活,却追求更为超然物外的精神世界。以淡泊淡然之心,感受茶香中的残雪晚风。于人间烟火之处,品味诗意与悠然。明朝朱元璋之子——朱权,曾在茶书《茶谱》中阐述饮茶的美妙境界:“或会于泉石之间,或处于松竹之下,或对皓月清风,或坐明窗静牖,乃与客清淡款话,探虚玄而参造化,清心神而出尘表。”明朝名士陆树声也在《茶寮记》中讲述饮茶之道:“凉台静室,明窗曲几,僧寮道院,松风竹月,晏坐行吟,清谭卷。”不过寥寥数句,似乎已是清风拂面、茶香氤氲。鲁迅在《喝茶》一文中曾说:“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饮茶之时,抛开浮躁的思绪,将琐事暂且放下,让内心静下来,自然就会感受到一种回归自然的悠然与自在。人生往往就是如此:看淡,就是悠然。放下,就是得到。鲁迅的二弟——周作人,曾在散文代表作《喝茶》中说:“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逍遥哥《茶道之书•爱茶说》曾言:“一条浅溪,数间草屋,我独爱茶也。茶以润我唇,茶以濯我身。茶以散我闷,茶以馨我闻。茶以洗我尘,茶以明我真。茶以清我神,茶以醉我魂。我问道于茶,而通自然矣。我问道于茶,而道法自然矣。”茶,是生活方式,也是生命道法自然之路。一盏清茶,几缕清风。即是道,即是禅,即是儒。但若心无山水,又如何见山水呢?若心无自然,又如何道法自然呢?深陷红尘还是超然物外,不过取决于你的内心罢了。茶,出于自然,通达心灵。茶,源自中国,影响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