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年前的今天,1844年7月3日,在冰岛附近的火岛上,世界上最后一对大海雀在孵蛋期间被杀死,至此正式灭绝。
大海雀,又称大海燕,因外表和企鹅相似又被称作北极大企鹅,是一种不会飞的鸟,曾广泛存在于大西洋周边的各个岛屿上,但由于人类的大量捕杀而灭绝。因此,每年的7月3日被定为“世界海鸟日”,设立这个特殊的节日旨在提高全球公众对海鸟的保护意识。
◆海雀科里体型最大的鸟类
提到地球两极的动物,相信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生活在北极的北极熊和南极的企鹅,或许你不知道的是,在北极也曾经存在过一种与南极的企鹅很相似的鸟类,它们也有着黑白相间的羽毛,能够直立起来行走,擅长游泳和潜水,但不会飞行。
这种鸟类就是大海雀,实际上,企鹅的英文名“Penguin”,最早就是属于它们,只是人类后来在南半球又发现了另一些与它们很相似的鸟类,于是人们把这些新发现的鸟类也称为“Penguin”,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企鹅。
按照现代生物学的分类,现在的企鹅属于鸟纲、企鹅目、企鹅科,而大海雀则属于鸟纲、鸻形目、海雀科,所以它们是不同的物种。科学家认为,它们之所以很相似,其实是“趋同进化”的结果。
正因为如此,人们也将大海雀称为“北极企鹅”,不幸的是,由于人类过去的滥捕滥杀,它们的数量出现了急剧减少,最终人类以保护为由,将最后的“北极企鹅”,变成了冰冷的标本。
大海雀的体长为75至80厘米,体重5千克左右,是海雀科里体型最大的鸟类,尽管它们被称为“北极企鹅”,但它们并不是只生活在北极圈之内,实际上,它们曾经是北大西洋很常见的一种鸟类,分布范围很广,东至斯堪的纳维亚及地中海沿岸,西至新斯科舍、纽芬兰,南至地中海沿岸和美国佛罗里达州,北至北极圈以内,到处都有它们的身影。
◆潜水时间最长的鸟类
从进化论的观点来看,大海雀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趋同进化的例子,它与企鹅一点关系都没有,科学家通过分析线粒体DNA序列已经确认,现在我们所说的刀嘴海雀、海鸦以及北极海鹦与大海雀存在着近亲血缘关系。
大海雀在陆地上的行动显得比较迟缓笨拙,在一些凹凸不平的地面上行走,一蹦一跳的,需要用翅膀帮忙,因此大海雀除了在繁殖季节,很少在陆地上生活。长期以来,为了下海潜水捕食,大海雀作出了很大的牺牲,舍弃了飞翔的本领。在水面上它们只能低低滑翔,但深潜技能却非常了得。
大海雀的身体呈完美的流线型,表面光滑,双脚靠近身体后部,完全符合流体力学原理;潜入水中后,扁平状的喙,在水中不会受到太大的阻力;已经退化的双翼虽然非常短小,挥动起来却能产生强劲的推力。这些特征让大海雀在水中像鱼类一样灵活,不仅游动的速度非常快,而且具有攻击性。大海雀平均下潜深度为75米,最深可达到130米。科学家推断,大海雀很可能是地球上潜水时间最长、入水最深的鸟类。
大海雀喜欢群居,常常成百上千只聚集在一起,它们或许奉行“一夫一妻”制,“夫妻”之间非常恩爱。大海雀没有做窝的习惯,即使做了也非常简陋,只是在海岛上随便衔几根干草,放到岩棚上草草了事。更令人可叹的是,它们的生殖能力非常弱,每年仅产一枚卵,且产在露天的地面上。
◆被人类大量捕杀
根据已知的考古研究,早在史前时代,远古的人类就有捕杀大海雀的行为,但由于古时候的人类活动范围有限,而大海雀的数量又很多,分布也很广,因此大海雀的生存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没有受到人类的威胁。但在16世纪时,欧洲人的船队开始大量地进行远洋探索,而大海雀的噩梦也因此正式开始。
与现在的企鹅一样,不会飞行的大海雀在陆地上的行动显得很是迟缓,而它们又是喜欢群居的鸟类,除此之外,它们对人类并没有足够的警惕,见到人类靠近,它们往往不会马上逃走,甚至还会好奇地围观,这就使得它们非常容易被人类抓住,以至于当时船员这样记载道:“捕捉它们就像捡石头一样轻松,不到半个小时,我们抓住的大海雀就装满了两艘船。”
刚开始的时候,人们只是想得到大海雀的肉、蛋和油脂,因为肉和蛋可以用来当作食物,肉吃不完还可以用来制作鱼饵,而油脂则可以用来当作燃料。过了一段时间之后,人们又发现大海雀的羽毛又轻又暖,可以用来制作价值不菲的羽绒制品(如枕头、床垫、帽子等)。
于是人们开始不断地寻找大海雀大量聚集的栖息地,然后对大海雀进行毫无节制的捕杀,为了一次运走更多的羽毛,他们甚至在抓住大海雀之后,直接拔掉它们的羽毛,然后再将它们弃之不顾,任由它们在寒风中自生自灭……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海雀的栖息地一个又一个地被破坏,而由于大海雀的繁衍能力很弱,通常情况下,一对大海雀一年只产一枚蛋,因此它们的繁衍速度,根本就无法弥补人类对它们的数量所造成的损失。
◆最后一对大海雀
于是在人类的滥捕滥杀之下,它们的数量迅速地减少,到了16世纪中叶,它们在大西洋欧洲一侧的栖息地几乎全部被人类破坏,而在18世纪初期,它们在整个地球上的栖息地,就只剩下了冰岛西南端的一个小岛。
这个小岛被称为“大海雀岩”,因为这个小岛的四周都是悬崖,人类当时的船只很难在这里靠岸,所以这里大海雀得以幸存下来。
然而大海雀的噩梦并没有停止,在1830年的时候,一次海底火山的爆发使“大海雀岩”消失在巨浪之中,对于这些幸存的大海雀来讲,这无疑是灭顶之灾,幸运的是,有一些大海雀从这次灾难中逃了出来,它们随后迁徙到大约13公里外的一个名为“埃尔迪”的小岛。
到了这个时候,大海雀已经非常稀少了,根据相关记载,1835年,“埃尔迪”岛上的大海雀数量大约只有50只,此时人们早已意识到大海雀的珍贵,而一些博物馆也动起了“保护”大海雀的想法,但他们的做法却有点令人难以理解:他们用重金悬赏大海雀标本,其理由是这些标本可以用于宣传。
在重金悬赏之下,那些水手们纷纷前往“埃尔迪”岛,去寻找大海雀的踪迹,于是一只又一只的大海雀被捕捉。1844年,一群渔民为了获取高额利润,冒着生命危险到了冰冷的北大西洋海域寻找已经寥寥无几但却价格不菲的大海雀。是年7月3日,在冰岛附近的埃尔迪岛上,最后一对大海雀夫妇在孵蛋期间被杀死,最后一只大海雀蛋也被掳走。
实际上,这对大海雀就是地球上最后的大海雀,而它们的遗体后来也被制作成了标本。就这样,人类以保护为由,将最后的“北极企鹅”,变成了冰冷的标本,从此之后,这种独特的鸟类在地球上宣告灭绝。据统计,至今仅有寥寥数具大海雀的完整骨架和上千根大海雀的骨骼存世,约有总计75张大海雀皮毛和75枚的大海雀蛋被存放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中。为了纪念大海雀,美国鸟类学会主办的杂志被命名为《大海雀》,并以大海雀为封面。
综合自《国家湿地》、魅力科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