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7月1日上午,雪龙号科学考察船载着中国北极科学考察队124名队员驶离上海外高桥码头,奔赴北冰洋进行为期约两个月的首次科学考察。
1999年中国北极科学考察队启程
图为我国北极科考队首席科学家陈立奇(右一)和考察队员们在码头上向大家告别。(新华社记者任珑摄)
早在1957年,以竺可桢为代表的我国科学家就曾呼吁,我国地质演变与两极有关,要开展这方面的科学研究,参与极地地质考察活动。1964年,国家海洋局成立,国务院赋予了国家海洋局进行南极和北冰洋考察的任务。
竺可桢(1890.3.7—1974.2.7)
改革开放初期,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孙鸿烈为代表的一批科技工作者联名向国务院写信,呼吁开展极地科学考察。1995年,我国科学家曾以民间组织和民间集资的形式,开展远征北极点活动。1998年7月,国家海洋局组织了由专家和船长组成的北极考察团,考察了至北极点的北冰洋航线和自然环境,这些都为这次中国政府组织的首次北极科学考察奠定了基础。
首次北极科考航迹
1999年7月1日-9月,中国进行了首次北极科学考察。这是中国首次由政府部门组织的北极考察,也是中国科学考察船首航北冰洋。
北极科学考察队7月1日从上海出发,先后在楚科奇海、白令海、加拿大海盆以及北冰洋浮冰区等地进行了海洋、大气和海冰的综合考察,历时71天,行程13210海里,抵达北纬75度30分、西经160度附近,从而创造了我国航海历史上的最北纪录,其中冰区连续航行2000多海里,创造了中国船只冰区航行里程的新记录。科考队在北纬75度附近建立了联合冰站,在面临冰裂的危险下,进行了长达7天的海-冰-气-生物综合观测;科考队部分队员还飞抵最北点——北纬77度18分进行了作业。
科学考察队以首席科学家陈立奇为领队,共有124名考察队员,其中科技人员54名。执行此次北极科学考察任务的“雪龙”号科学考察船,具备先进的导航、定位、自动驾驶仪系统和能够容纳两架大型直升飞机的平台、机库及配套系统。在此之前,“雪龙”船曾多次圆满完成南极科学考察任务。
本次考察,以“雪龙”号为平台进行了多学科、多专业、多项目的现场工作,内容涉及物理海洋、海洋生物、海洋化学、海洋地质、渔业资源及大气化学等。获得了一大批珍贵的样品、数据资料,首次确认了“气候北极”的地理范围,为全面了解北极奠定了基础,同时科学家们还发现北极地区的对流层偏高,这对研究我国季节变化和气候状态有着重要意义。
雪龙号模型(中国海洋档案馆馆藏)
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完成了预定的考察任务实现了预期的目标****是一次成功的科学活动!
首次北极科学考察
首次北极考察冰上作业——回收时间序列沉积物捕获器
首次北极考察装备——直升飞机运送队员到达北纬77度以北永冻冰区
信息来源:1.中国海洋档案馆馆藏数据库2.今天,目标北极再出征 | 回顾历次北极科学考察[OL/EB].“海洋档案”微信公众号,2023-07-123.我国北极考察的历史[N].武汉大学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2008-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