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急国所急 赤诚报国——李四光

西北民族大学物理演示与工程训练科普教育基地
原创
依托基地丰富图文、视频、音频等科普资源进行科普宣传。
收藏

导语:李四光先生作为革命先驱者敢于向旧事物挑战的精神,作为教育家诲人不倦、孜孜追求的品德,作为事业家从人民需要出发强烈的责任感,和作为一位地质学家在科学实践中贯穿了前面所说的革命、育人、为人三者辩证统一的科学思想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地质学家李四光先生,像任何一位思想家一样,不仅留给我们许多还要去认识、去判断、去解决的地质问题,而且也留给我们认识、判断、解决的思想。

名字的由来

李四光出身于穷苦家庭。因为李四光排行老二,他的父亲李卓侯给他起了个响当当的名字:李仲揆。

1902年,在洋务派首领、湖广总督张之洞领导下,湖北开始大量兴建新式的中小学堂,除了教学生传统的经书,还传授科学技术知识。这一消息很快传到了黄冈,仲揆跃跃欲试,来到武昌,在湖北省学务处填写报名表。可能是太紧张了,他误将年龄“十四”填在了姓名栏里。发现写错后,他因为家里穷,舍不得花钱再买一张表格,正在犯难,抬头看见前面大厅正中挂的横匾上有“光被四表”这四个字。仲揆眼前一亮,将姓名栏里“十”添了几笔写成“李”,而在“四”后边加了个“光”字,改过之后,他满意地说:“四光,四面光明,前途是有希望的。”从此他改名为李四光。

幼时的理想激励着李四光不断学习

李四光五岁那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中国输给了日本。李四光当时想:“中国打不过日本一定是因为中国的船不行。”于是李四光下定决心,长大以后要去学习造船,造出坚船利炮保卫祖国。李四光15岁的时候被武昌高等小学公费送去日本留学,学习制造坚船利炮的技术。回国以后,李四光发现当时的中国根本无法造出坚船利炮,因为中国连铁矿都没有。

于是,李四光向当时的民国政府申请了一笔奖学金,这一次他要去英国学习采矿。在英国学习一年以后,李四光发现,中国之所以无法开采铁矿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中国没有系统的地质学,人们不知道铁矿在哪里,自然也就没有办法开矿。于是,在英国学习一年以后,李四光开始专攻地质学。

学成归国后,李四光一边在北京大学任教,一边坚持到野外考察,他知道那些珍贵的宝藏就藏在我们祖国广阔的土地中。

努力向学 蔚为国用

1904年5月,李四光公费去日本留学,进入东京宏文学院普通科学习;同年12月,李四光结识了当时在东京法政大学学习的近代民主革命家宋教仁,经宋教仁介绍又认识在东京京西大学学习工艺化学的马君武。此时,他接受了更多的民主革命思想,开始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并毅然将盘在头上的长辫子剪掉,表明自己站在革命的一边。

1905年初,李四光学习任务虽很重,但他仍经常出入留学生会馆,赴集会,听演讲,决定追随孙中山先生,他还积极投身革命政党的组建活动,7月30日,他参加了在东京赤坂区松町三番黑龙会会所召开的中国同盟会筹备会,会后由孙中山主盟,宣誓加入同盟会。其中,李四光的自书誓词为:联盟人湖北省黄州府黄冈县李四光,当天发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矢信矢忠,有始有卒。如或渝此,任众处罚。天运乙巳年七月三十日中国同盟会会员李四光。李四光是同盟会第一批会员中年龄最小者,8月20日,在日本东京赤坂区松町内田良平先生的宅邸,李四光参加了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

1907年,进入大阪高等工业学校船用机关科,学习造船机械,宣统二年(1910)毕业。因其在日本受了带有汉民族主义的反满革命思想的影响,成为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中年龄最小的会员,以“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为己任。并获孙中山赞誉,送其八个字:“努力向学,蔚为国用。”

不要金钱 我要回国

1918年,李四光完成了题为《中国之地质》的优秀毕业论文,通过答辩,取得硕士学位。李四光的导师包尔顿教授找到他,表示可以向一家需要地质工程师的印度公司推荐他,工资、待遇极其优厚。与此同时,李四光收到中国地质界的创始人之一丁文江先生的邀请电,电文表示蔡元培先生到北京大学任校长,殷切希望海外学子学成后回国,到北京大学任教。李四光放弃待遇优厚的国外工作机会,不要金钱,回到祖国,有力气要在自己的国土上施展。李四光谢绝了包尔顿教授的推荐,理由是之所以来国外求学,是要为自己的国家服务。带着为真理奋斗的治学精神,带着报效祖国的满腔热血,他回到了这片自己深爱着的热土。

回国后,李四光一面教书,一面进行科学研究。1921年,他在太行山东麓和大同盆地,第一次发现了第四纪冰川作用的遗迹,写成《华北晚近冰川作用的遗迹》一文,发表在英国的《地质杂志》上,从而为中国新生代研究揭开了新的一页。此后,他在长江中下游、江西庐山、安徽黄山和华南其他地方开展进一步调查,发表了一系列关于中国第四纪冰川的著作,其中《冰期之庐山》是其代表作之一。此外,他为了把含煤地层划分清楚,着重关注相关地层及其所含生物群,尤其是他所发现的蜓科化石,其专著之一《中国北部之蜓科》产生了深远影响。

1928年,李四光应蔡元培先生之邀担任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所长,为推进我国地质理论研究和进行全面地质勘探而努力。1934年,李四光应邀赴英国讲学,在国际地质学界赢得了极高声誉。这一期间,其重要专著《中国地质学》开始着手整理并准备出版。他曾在英国的讲坛上大义凛然地表达“西藏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一坚定事实,这在当时帝国主义瓜分中国之心不死的战乱年代,其勇气之非凡、爱国心之强烈令人敬佩。1936年,李四光回国,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他带领地质同人辗转祖国大地,在广西、贵州、四川等地,找煤、找铁,创办科学实验馆等,积极支援抗日。

冲破阻挠 奔向祖国

1947年,李四光作为中国地质学会的代表被邀请到英国伦敦参加第十八届世界地质学大会。会议结束后,正逢国内局势动荡,李四光在夫人的陪伴下,搬至英国的海滨城市博恩默斯暂住,一边养病一边等待回国。在博恩默斯的日子里,李四光无时无刻不在渴盼着回到祖国,他每天要翻阅许多报纸,寻找有关国内形势的报道。

1948年10月的一天,李四光在英国报纸上看到了沈阳解放的消息,激动地对夫人说:“我们马上要做好回国的准备。”李四光很快就去申请法国、瑞士、意大利的过境签证,并预订了1949年9月的货船票。那时办这些手续要等待很长的时间,在这差不多一年的时间里,李四光不断和南京地质所的同仁联系,支持他们坚守南京,反对搬迁,为新中国地质科学事业保留了一支队伍及设备。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开幕。李四光被列入政协委员的名单,当时他自己还不知道。正在准备离开英国的前一个月,一位友人突然告诉李四光:国民党当局已通知驻英大使郑天锡,要李四光发表一个拒绝作全国政协委员的声明,如不发表声明,国民党大使馆将采取措施将他扣留,再送往台湾。得知此消息后,李四光决定他一个人先走,等他找到一个比较安全的地方再让夫人来会合。

一切安排妥当后,李四光给郑天锡写了一封信表示,他绝不会发表这种声明,并已启程回国,并劝告郑天锡“回头是岸”。李四光刚离开博恩默斯的第二天,郑天锡就派人到李四光住处,李四光夫人说:“我的丈夫已经回国了,他绝对不会发表你们要他发表的声明,”并把李四光写给郑天锡的信交给了来人。李四光只身先行离开伦敦后前往法国,夫人随后出发与他会合。因为担心李四光夫妇的安全,周恩来总理亲自部署其回国事宜。在欧洲,李四光夫妇先后辗转法国、瑞士、意大利,历时半年多,终于在1950年4月取道香港,踏上新中国的土地。

急国所急 为国奉献

回国后,李四光即肩负重任,接受党中央的委托组建全国的地质机构,担任“中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主任,开始筹组机构、恢复地质勘探和调配稀缺分散的地质人员。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地质部成立,李四光担任部长。新中国成立之初,探明的能源储量很少,国际上一些国家大肆散布“中国贫油论”。并对中国进行石油封锁,对新中国建设极为不利。为解决石油问题,我国决定在全国开展大规模石油勘察工作。李四光认为三个最大的可能含油区分别是:青藏、西康、云南至缅甸的大地槽;阿拉善到陕北盆地;东北至华北平原。

1955年春,李四光担任全国石油普查委员会主任,召集精锐部队,挑选优秀先锋,组成六路分队,开赴新疆、荣达木、鄂尔多斯、四川、华北、松辽平原,开始勘探。在指导石油普查工作中。李四光不仅在战略上指出含油的远景区,而且在战术上对石油普查的方法、步骤及普查过程中发生的实际问题都很重视。他几乎对每一地区的石油普查工作都有过许多具体指导。在李四光和科研工作者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终于在1959年发现了震惊世界的大庆油田,并陆续发现胜利、大港、华北、江汉等多个油田,彻底摘掉所谓“贫油”的帽子。

找到了石油,为新中国建设得以飞速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我国原子能事业的发展,还需要一种关键元素“铀”。1954年春,李四光在地质部普查委员会内设立了第二办公室,专门负责铀矿资源的普查助探工作。李四光一手抓寻找石油,一手抓寻找放射性轴矿床。他运用地质力学理论,指导“找铀队伍”发现一系列铀矿床,为中国原子弹和氢弹的研制成功做出了突出贡献。

1958年,李四光当选为中国科协第一届主席。在李四光的领导和推动下。中国科协积极开展学术交流。科学普及和群众性科学实验活动,在团结广大科学工作者向科学技术进军,建设新中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国家安全等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爱国奉献,一心为国。李四光不仅是一位卓越的科学家,而且是一位坚定的爱国主义者。在国家建设急需能源的时候,李四光致力用科学理论指导勘探,最终使滚滚石油在祖国大地喷薄而出,击溃了“中国贫油”的不实论调;在国防建设急需铀的时候,李四光又指导“找铀队伍”发现了铀矿,为我国原子能事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李四光在我国地质勘探、地震预报、人才培养、科学知识普及等方面也倾注了大量心血。李四光的一生,“努力向学,蔚为国用”。他追求科学真理,心向祖国怀抱,急国家之所急,想国家之所想,为了他所热爱的祖国,全力以赴,奋斗终生,倾其赤子忠诚!

毛主席接见

1952年的一天,毛泽东在日理万机,操劳国内外、党内外大事的百忙之中,在一次会议期间接见了李四光。那天,李四光回到家里,精神格外奋发,兴致勃勃地谈起了接见时的幸福情景:毛泽东身材魁梧,红光满面,平易近人,和蔼可亲。毛泽东问他:“山字型构造”是怎么回事,你能不能给我讲一讲。李四光非常感动。毛泽东博学多闻,这样关心地质科学的发展,连地质力学中“山字型构造”这样专门的概念都注意到了。

1955年,周恩来总理遵照毛泽东的指示,支持地质部成立地质力学研究室。毛泽东极其关心中国的石油远景。早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时,有一天,毛泽东在中南海的一座客厅里接见了李四光。当时,周恩来也在座。谈话中间,毛泽东问到中国天然石油的远景,李四光回答毛泽东说,中国天然石油的远景大有可为。他向毛泽东、周恩来分析了中国地质条件,认为在中国辽阔的领域内,天然石油资源的蕴藏量应当是丰富的。松辽平原、包括渤海湾在内的华北平原、江汉平原和北部湾,还有黄海、东海和南海,都有有经济价值的沉积物。这句话,因为过去是用英文写的,所以故意说得含糊些。听到这里,周恩来笑着说:“我们的地质部长很乐观啊!”毛泽东也高兴地笑了,当即作了关于开展石油普查勘探的战略决策。

1964年,在三届人大会议期间,毛泽东在北京厅单独会见李四光,毛泽东风趣地对李四光说:“李四光,你的太极拳打得不错啊。”李四光一时没有理解毛泽东的意思,回答说:“身体不好,刚学会一点。”毛泽东笑着说:“你那个地质力学的太极拳啊。”这时,李四光才理解毛泽东的话是对他和广大石油地质工作者一起,用新华夏构造体系找到石油的高度评价。

1964年某一天,毛泽东又一次接见了李四光。那是在怀仁堂开完一个会以后,毛泽东邀请李四光一起观看在北京第一次演出的豫剧《朝阳沟》,并要李四光坐在他的身边,边看戏,边交谈,谈了剧也谈到石油。在谈到石油问题时,毛泽东对地质部和石油部在找油方面所做出的贡献给予高度评价。演出结束后,毛泽东又拉着李四光一起登上舞台,同演员合影留念。

1964年2月6日中午,李四光接到一个电话,说要他立刻去中南海,李四光匆匆吃完午饭就去中南海了,一位在门口等他的同志把他领进毛泽东的卧室。竺可桢和钱学森两位同志也先后到了。他们就天文、地质、尖端科学等许多重大科学问题广泛交谈了三四个钟头。

1969年5月19日,毛泽东接见在京参加学习班的代表,李四光也在其中。毛泽东在主席台上看到了李四光,马上拉着李的手,亲热地叫“李四老”。两人距离那么近,然而因为会场里“毛主席万岁”的口号声响成一片,对面说话都听不清楚。毛泽东只好伏在李四光的耳边,问他的身体好不好,工作情况怎么样。主席拉着李四光的手走在前面,接见到会的同志们。接着,又一同离开主席台,步入休息室。毛泽东和李四光在休息室谈了一个多小时的话,毛泽东对李说,他很想看看李四光写的书,希望李找几本书给他,还请李四光帮他收集一些国内外的科学资料。

参考文献:

[1]马胜云,马兰编著.李四光年谱[M].地质出版社.1999.

[2]才云鹏.李四光[M].台海出版社.2016.

[3]康玉柱,王宗秀,主编.学习李四光的创新精神发展地质力学理论[M].中国大地出版社.2009.

评论
内蒙古赵华
庶吉士级
李四光先生作为革命先驱者敢于向旧事物挑战的精神,作为教育家诲人不倦、孜孜追求的品德,作为事业家从人民需要出发强烈的责任感
2024-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