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以前有一个段子:甲问乙“你有《时间简史》吗?”,乙回答“我有时间也不捡那玩意”。的确,看到一坨便便,我们唯恐避之不及,但假如那是史前生物制造的呢?
这个话题有些重口味,但我们知道,粪便能保存的时间一般不长。一次暴雨,或者被哪个走了“狗屎运”的幸运儿一脚踩上,甚至被某些路过的动物大叫一声奥利给,然后干了,都能让它们从此消失。即使好好地躺在原地,也会被微生物分解,或者风化掉。
不过,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它们也能名留青“屎”,成为让古生物学家大呼“真香!”的宝贝——粪便化石粪便化石属于遗物化石,它们的形成条件和生物的遗体化石是一样的,首先是快速埋藏,前文所说的几种情况,就是埋藏不及时的结果,从根本上断绝了形成化石的可能性。之后要保持埋藏环境的稳定,所以封闭而平静的湖泊或沼泽无疑是理想的环境,水中淤泥的包裹既减轻了风化作用,也让它们免遭某些动物的惦记。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水生动物的粪便形成化石的几率要高于陆生动物。
图为馆内展品:中生代淡水鲨鱼——弓鲛的鱼粪化石
至于化石本体需要具备的硬质部分,虽然它们较柔软,但也不是不能实现。在目前所发现的粪便化石中,肉食动物制造的要多于植食动物,这是因为肉食动物的食物中含有更多的钙、磷等成分,这些成分在粪便内部的微生物活动过程中也会产生,为粪便矿化为化石提供了物质基础。此外,无法消化的牙齿、骨骼和鳞片等硬质部分也会随之排出,成为化石中的硬质部分。这些成分也是把它们从看起来差不多的普通石头中区别出来的判断依据,因为磷酸钙的含量较高。
收藏粪便化石最多的人
总的来说,粪便形成化石的几率比有壳或骨骼的生物遗体低得多,这就使它们物以稀为贵,再加上完全没有了新鲜时的臭味,所以能被制作成美丽的饰品,变“废物”为“宝石”。比如肠道具有螺旋状瓣膜的鲨鱼产生的螺旋状粪便化石形态美观,还有一些的颜色金黄而贵气。
粪便打磨变身“宝石”
但让古生物学家觉得真香的并不是这一点,而是其中包含的地质奥秘。通过对它们的研究,可以了解当时的环境、物种间的关系、该物种的习性乃至该个体的健康状况等重要信息,因此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